西风东绘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dog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17、18世纪中西贸易的展开和“中国风”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中国艺术品越来越受到西方人的追逐和青睐。在这些艺术品中,有一种画最为独特,最富神秘感,也最受西方人所喜爱,它因小巧便携、物美价廉,成为西方人士造访中国时必买的礼品之一,它就是通草水彩画。
  这种画作上色后,色彩异常亮丽,凹凸有致,效果几近刺绣。其材质不仅尺幅小,通常只有巴掌大小,而且质感强,富有极强的立体感,色白柔软,看上去像是用中国大米做成的,所以长期以来被西方人误称为“米纸”,用这种材料绘制的画作则被误称为“米纸画”。
  隐姓埋名近百年
  话说20世纪70年代的某一天,一位英国友人伊凡·威廉斯将自己珍藏的70余幅通草画带到中国,捐赠给通草水彩画的故乡——广州。
  这次捐赠标志着一个饶有意义的开始。通草水彩画的故乡终于拥有了第一批通草水彩画藏品,也由此唤起了广州人对自己城市一段几乎被遗忘的历史的记忆。从此,隐姓埋名长达百年的通草水彩画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
  原来,通草水彩画的兴衰是与西方人的趣味和需求密切相关的。
  早在两三百年前,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风”,东方社会风情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关注。在摄影技术尚未发明和普及之前,到访中国的西方人迫切希望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真实完整地带回本国,传递给亲朋好友。正是在这股“中国风”的影响下,广州十三行召集的民间画匠在西洋画风画法的影响下,积极主动地将西方绘画原理引入到本土画作中,创造了这种物美价廉、融东西画风于一体的通草水彩画。
  神奇的绘画材料
  通脱木,为五加科植物,俗名通草,学科名Medulla Tetrapanacis.,英国又称Rice paper plant pith,别名大通草、通花、方草。这种植物属灌木或小乔木,分布于我国四川、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福建、台湾,主产于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台湾等地。它的茎髓呈圆柱形,长20~40厘米,直径1.2~2.5厘米。表面为白色或淡黄色,有纵纹。体轻,有弹性,易折断,断面白色,有光泽,中部空心或有白色半透明的薄膜,纵剖面呈梯形状排列。
  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认识这种植物。宋人李昉等所编的《太平广记》卷406“通脱木”条即有记载:“通脱木,如蓖麻,生山侧,花上粉主治恶疮,如空,中有瓤,轻白可爱,女工取以饰物。”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其名称来源于“有细细孔,两头皆通”之意。
  通脱木具有多种用途。其一,可用来治病。《太平广记》和《本草纲目》均有记载。其二,可用来制作人造花。《建康实录》记载:晋惠帝“令宫人插五色通草花”。唐代诗人王 《迎神》诗写道:“蓪草头花椰叶裙,蒲葵树下舞蛮云。引领望江遥滴酒,白蘋风起水生文。”这些文字中提到的都是人造通草花。其三,通草茎秆是学生上手工艺课的材料。其四,用来绘画。其中,最后一种用途影响最大。
  通草水彩画与纸本水彩画的根本不同就在于载体。这种材料似纸而非人造纸张,是直接采自通脱木的茎髓。手工艺人通过熟练的双手将通脱木的茎髓切割成一片片,画家们就在通草片上创作、描绘、上色。
  批量生产存世多
  虽然通草水彩画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喜爱,但历史上,这些画作很少留有年款和画家姓名,除极少画作偶然印有画家的英文姓名或店号外。根据研究推断,通草水彩画有可能兴起于18世纪末,但到目前为止,能见到的最早作品画于1825年。从那时起,一直到19世纪晚期,都有通草水彩画从广州外销出去。19世纪末,当时的《海关出口税则》规定:“蓪纸画,Rice paper pictures,每百张,交税一钱。”这条规定一直沿用到1918年12月20日修正的《海关出口货税则表》中。1933年修正的《海关出口货税则表》中则没有了“蓪纸画”这一出口货物名。研究人员由此推断,目前虽然尚未见到绘制于20世纪初的通草水彩画,但从上述海关出口货税记载中可推知,20世纪20年代,我国仍有通草水彩画的生产,但在10年后就不再生产了。可见,通草水彩画兴起于18世纪末,盛行于19世纪,到20世纪30年代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那么,通草水彩画是怎样完成的呢?
  通草水彩画的创作属流水作业。1848年,美国传教士卫三畏到访广州时,看到了通草水彩画的绘制全过程:“首先将印摹弄湿,然后将其印在纸上,等印迹干后,让画匠将印迹填清楚,一个印摹可做出几个复本,由不同的画匠填写不同的色彩。”因此,不同画师画同一图样是十分常见的现象。画师们多为流水作业,某一位画匠一生都在画树,另一位画匠则负责画人物;这位在画手和脚,另一位在画房子。因此,每一位画匠在自己的岗位上均能出色完成任务,但无一人能单独完成绘画的全过程。
  也正因为是流水作业,通草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引起艺术家和研究者们的关注。不过,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些画作虽然出自画匠之手,但是画作的色彩异常光鲜亮丽,层次分明,立体感、艺术性和写实性都很强,是典型的中西合璧之作品,也是我国民间较早学习西洋绘画的实例。
  通草水彩画的题材极为广泛,反映的社会文化内容也非常丰富,其图像内容既有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的个人肖像,又有黎民百姓的劳动场景;既有社会市井风情、戏剧表演,又有严刑酷法;既有珠江上航行的各类船舶,又有港口风情、名胜古迹、商行里的生活场景;既有各类科学标本,又有花鸟虫鱼等等。这些图像内容写实性强,是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走出国门成佳品
  当时时兴将画好的通草水彩画装订成册出售。一般来说,每册均由12幅内容成系列的图像组成,并用锦缎包纸板作封面;每幅作品又用浅蓝色丝带镶边,固定在棉林纸上。这种包装形式是受画作材质决定的。
  通草水彩画在广州的销售店家是非常多的。1835年的一份资料记载,广州商行附近有约30家商店在出售通草水彩画。1883年7月22日,美国“帕洛斯”号船军需文书助理科尔在从香港写给父母的一封信里提到,他在广州看到一家通草水彩画店,并从那里购买了一套通草水彩画。
  广州博物馆现藏有一幅通草水彩画,约绘于1875年,表现的是“永泰兴蓪画”店的画匠们正在聚精会神地画画,并努力向外国人推销通草水彩画的生动场景。在这幅画的背面,还保留有当年书写的英文说明。这幅通草水彩画画面显示的店名是“永泰兴蓪画”,店铺门面悬挂一幅对联:“永开骏业,泰通兴隆。”据相关资料介绍,“永泰兴蓪画”店位于广州商馆区附近的西关十八甫怀远驿。
  科尔在其所著《广州城市和郊区指南》一书中写到:“在怀远驿这条街上,你将会发现有许多店铺在画所谓的‘米纸’画。‘米纸’根本不是由稻米生产的,而是来自通脱木的茎髓。”
  19世纪从广州外销至西方的通草水彩画,其数量虽然没有详细的记录,但是可以断定应该是巨大的,以至于在各国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里都有通草画从中国出口的记载。如1847年3月20日,耆英与瑞典代表李利华在广州签订的《瑞典国挪威国条约》英文、瑞典文版附录“关税·出口”第四类“杂项”条标明有“米纸画”一项,表明当年广州生产的通草水彩画大量销往瑞典。
  通草水彩画也是西方各国皇亲贵族喜爱的珍贵礼物。如俄罗斯沙皇尼古拉二世1890年10月23日到次年8月4日开始了一次伟大的东方之旅,走访了希腊、埃及、印度、锡兰、新加坡、爪哇、暹罗、中国、日本等国。在中国期间,他经香港、长江、杭州到达南京,并在杭州收到驻杭州的一家俄罗斯茶行赠送的12套通草水彩画,他将其带回了俄罗斯。不少国外的买者都认为,这些画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们是中国人画的。
  通草水彩画作为形象记录的形式,在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社会文化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反映口岸风情和市井风情的珍贵历史记录,为研究19世纪的广州乃至我国的社会生活和地域文化提供了罕见的图像资料,具有深远的学术意义和重要的研究价值。它也是关于中国社会鲜活的视觉记忆。
  本文配图见中插
  【责任编辑】赵 菲
其他文献
事件  近日,108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联名签署公开信支持转基因。这封写给绿色和平组织、联合国和世界各国政府的联名信说,绿色和平组织阻碍农业中的生物技术创新,歪曲了新技术的风险和影响,破坏已被批准的试验和研究项目。公开信还呼吁世界各国政府应该让农民有机会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工具,特别是通过生物技术改良种子的技术。  全球的科学和监管机构反复研究、一致发现,通过生物技术改良的农作物和食物至少与通过其他方式生
荆州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是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荆楚文化的中心,为国家24座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荆州古城墙与荆州城北楚都纪南城、城西八岭山古墓群地下文物同为荆州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被誉为“中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千年史城  荆州因地处荆山之南而得名。它北依汉水,南临长江,自古便是南北水陆交通的要冲,历代王朝皆屯兵置府于此,有“国之南门”和“上游重
近日,联合国2017年世界幸福国家排行榜出炉。这份幸福报告的调查对象横跨全球155个国家,通过对人均GDP、健康、预期寿命、对政府信任度等6個因素进行分析并计算出最终排名。今年跻身全球10大最幸福国家依次为:挪威、丹麦、冰岛、瑞士、芬兰、荷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和瑞典。中国在2016年联合国世界幸福报告中排名83位,在2017年最新的报告中排名79位。虽然前进了4位,但是联合国的报告特别强调
位于伦敦的巴特西发电站曾是英国最大的发电站,每周烧煤1万吨。1989年发电站正式关闭,浓烟不再。如今被改造成为一个大型主题公园。  “雾都”北京  今日伦敦  大自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条件,但也给人类生活设置了不少困难和障碍,气象条件便是其中之一。在气象条件的影响下,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便于人类社会活动的房屋建筑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变面貌,形成了各种独特的风格和艺术形式。  古代人的构思  从我国周
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出一种新抗体,可攻击99%的艾滋病病毒(HIV)株系,防止灵长类动物受到感染。该抗体已在猴子身上试验成功,人類临床试验将于明年启动。人类感染HIV后之所以难以治愈,是因为HIV具有超常的变异能力,单一病人身上的HIV变种,数量上相当于全球流感流行期的病毒种类。一小部分人在感染HIV多年后,身体中会产生一种具有广泛中和能力的抗体,它可攻击HIV基础物质并杀死大量HIV变种
猕猴乃至人类以外的其他灵长类动物不能“说话”,人们一直以为这与它们的声带缺陷有关。但美国的一项研究推翻了这一看法,认为灵长类动物不能说话的原因可能在于它们的大脑,而不是声带。研究人员利用X射结成像建立猕猴声带电脑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猕猴很容易就能发出许多不同的声音,包括英语字母中最基本的5个元音。研究人员据此推测,如果猕猴能像人类那样思考,那么它们将能说出数千个单词,甚至完整的句子。这一发现说明,
长期太空飞行损害宇航员的视力。此前有观点认为,这种视力损害与太空微重力环境导致宇航员下身血液移到上身有关。最近美国研究人员提出,真正原因可能与脑脊髓液变化有关。脑脊髓液是一种透明液体,能帮助缓冲脑与脊髓的压力,同时运送营养物和运走代谢废物。在地球上,脑脊髓液会帮助人适应从躺姿改变到坐姿或站姿的身体内部压力变化,但在太空,这种姿态变化并不会带来内部压力变化,导致脑脊髓液发生“混乱”。研究人员对7名国
动物凶猛 一眼便知  即便不了解动物的习性,人们见到山羊都会认为它很温顺,见到野猫就会觉得它很凶残,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秘密在于动物的瞳孔:山羊一类的动物瞳孔是水平形状的,而响尾蛇、猫科等动物的瞳孔却是垂直的窄缝。动物的瞳孔形态为什么不同呢?一项针对200多个物种的研究显示,瞳孔的不同形态与动物的生存方式密切相关。竖条状瞳孔和圆形瞳孔有助于一些肉食动物捕猎,而水平状的瞳孔有助于另一些物种从远处发现捕
这可能的确有科学道理。近日,英美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只要对3岁小童进行45分钟的脑能力测试,便能预测他们长大后会否成为“社会负累”,例如犯罪、制造单亲家庭或靠福利度日。科学家希望研究结果有助及早找出 这类人士,从小为他们提供协助,减少社会未来负担。该研究刊于《自然-人類行为》期刊上,追踪了1037名从3岁到38岁的新西兰人成长历程。他们在3岁时接受脑能力测试,评估语言、社交及处理 极端情绪的能力
最古老动物当属海绵  关于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动物是海绵还是栉水母一直以来都是生物学家争论的热点。一个国际科学家组成的团队通过对近几年公布的关键基因组数据集进行分析,发现现生动物中最古老的支系其实是形态结构极其简单的海绵,而非解剖学上更为复杂的栉水母。海绵是原始的多细胞生物,没有神经、消化和循环系统,而是依靠海水流经身体来获取食物和氧气。它们的形状像植物,又固着在海底,因此在很长时间内被认为是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