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生交际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z5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发展过程,学习活动是学生个体之间进行交流协作的前进过程.互动性、双边性是教与学双边互动的根本特性之一.教学活动中,互动交流活动的有效开展,为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提供了载体和空间.作者根据教学活动双边活动特点,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交际能力 合作探究活动
  人是群居的生物,离开了群居,将很难维系生活,个体只有具备较高的社会交际能力,才能实现相互沟通、增进相互了解、保证互动生存.加强个体人际交往能力首先要从提高个体零距离接触的信息互通能力着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客观存在体,具有社会性和自然性等特性.交际能力水平,是个体在社会中生存的基本本领之一,是学生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表现和特征之一,是个体在社会中取得良好发展的必要本领之一.构建主义认为:“社交能力是反映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思辨、判断、表达、处理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交际能力的有效提高,对个人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学科教学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已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但部分初中生学习群体在交往过程中,经常出现不愿与人交往、表达语言能力差、与人相处不真诚等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有效引导和培养.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简要论述.
  一、提供适宜教学情境,开展小组合作探析活动
  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互动与合作.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个体只有在适宜、融洽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氛围中,才能带着“积极”的学习情感、强烈的学习欲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主动与同学、老师开展合作、互动、交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如教材的内容、教学工具、课堂环境、学生主体等课堂教学要素,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探讨的合作活动.
  如在“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内容,在教学活动伊始设置出“下面的图像反映的过程是小明从家去菜地浇水,有去玉米地锄草,然后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小明离家的距离,观察图像,可以知道菜地离小明家多远?小明走到菜地用了多少时间?”生活性教学情境,让学生认知上产生“认同感”,为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析活动,进行有效交流活动打下基础.同时,在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新知教学中,教师借助于多媒体,采用形象、直观的动画画面,引导学生研究和探析“k,b的符号与图像位置的关系”.这样,学生在直观性、生动性的教学活动中,交流、互动的欲望更强烈,合作探析活动的开展逐步深入.
  二、实施问题案例教学,开展双边合作探究活动
  数学问题是数学学科知识内涵及其内在联系的高度概括和生动展现.数学问题的发展功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有着生动的阐释.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问题案例的解答过程,就是合作探析、思考分析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离不开学生个体之间的双边合作,共同探析.这就为初中生交际能力的锻炼提供了载体.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问题案例教学作为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抓手,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析问题条件的活动,与学生进行双边交流互动,实现问题有效解答,提高交流互动能力.
  问题:在ABCD中,∠BAD的平分线交直线BC于点E,交直线DC于点F.(1)在图1中证明CE=CF;(2)若∠ABC=90°,G是EF的中点(如图2),直接写出∠BDG的度数.
  在该问题案例的讲解中,教师将探析解答问题的“要求”交由学生完成,要求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开展合作探析活动,学生经过问题探析认为:(1)根据AF平分∠BAD,可得∠BAF=∠DAF,利用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证得∠CEF=∠F即可.
  (2)根据∠ABC=90°,G是EF的中点可直接求得.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探析解题策略,得出解题过程:
  解:(1)如图1,∵AF平分∠BAD,∴∠BAF=∠DAF.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B∥CD.
  ∴∠DAF=∠CEF,∠BAF=∠F,∴∠CEF=∠F,∴CE=CF.
  (2)∠BDG=45°.
  最后,教师与学生进行共同合作,探析解题规律方法为“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构建等量关系进行等量替换”.
  由此可见,学生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边互动探析过程中,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发挥,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解题策略得到了有效掌握,为学生敢于交流、能够交流提供了“后劲”.
  三、注重思维辨析培养,开展互动评价交流活动
  交际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交流互动上,更应上升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实践证明,思维辨析能力越强,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及效果更佳.因此,在培养初中生交际能力过程中,教师应将思维辨析能力培养作为交际能力培养重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师生、生生评价辨析活动,让学生在评价、辨析问题解答策略、方法、过程等活动中,思考分析问题更全面、更具体、更灵活,切实提高初中生的交流互动内在素养.如在问题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解题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设置错误解题过程,引导学生之间开展评价、分析、探讨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效互动,客观评析,实现学生交流互动思维能力的有效提高.
  总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初中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将交际能力培养渗透于整个教学活动始终,提供交流互动时机,鼓励个体交流活动,逐步培养初中生的良好交际能力.
其他文献
该文以百合花粉为材料,从PLC活性的测定、PLC基因的克隆及其与花粉萌发的关系、以及PLC活性被G蛋白和CaM调控等方面,为肌醇磷脂系统参与花粉萌发和细胞外钙调素的信号转导过
摘 要: 面对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存在低效、教学资源浪费等纷乱繁杂的情况。本文从现状分析出发,探究在新课改的要求前提下初中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为初中数学教学寻找最佳的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学生对知识的完全掌握包括吸收及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上课这段有效的时间内,充分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内化于心成为自己的东西,讲究的就不仅仅是质量,还有
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语言文字运用的广泛性。开发利用资源,使语言文字的教与学得到更广阔的空间,是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目标。“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这是《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的要求。因为语文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其教学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语文教学内容的包容性、涉
分类思想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结构体系中。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就是对问题进行分类,逐一讨论满足条件的各类情况,达到问题的全面解决。它实质上就是按照数学对象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将其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方法。其作用是克服思维的片面性,防止漏解。要做到成功分类,关键有两点:一是要有分类意识,善于从问题情景中抓住分类的对象;二是要斟酌问题的实际情况,找出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准,这个标准应当遵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教学工作者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问题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问题教学模式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问题教学,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探究,这对于能力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问题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 问题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教学 教学应用  问题教学的模式,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以教材内容
本论文以两株海洋真菌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和构巢曲霉(Aspergullusnidulans)为研究对象,对其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构解析及立体构型的鉴定。综合运用各种色谱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探究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不可缺少的能力,学生通过探究学习不仅可以使问题得到更快的解决,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我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探究能力 培养方法  新形势下,学生学习已经不是简单的听教师讲,而是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取知识。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广大教师扎根于课堂、成长于研讨,不断尝试教法学法的变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情境教学法遵循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形象生动、丰富有趣的场景,引发学生积极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心理机能也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但
摘 要: 如何打造魅力数学课堂?作者认为应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通过多种恰当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用数学家的故事,激励学生;开展激励性的评价,鼓舞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媒介和手段优化课堂。  关键词: 魅力数学课堂 人格魅力 教学结构 教学情境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幕:数学课上,老师讲得很认真,又是画图,又是示范解题过程,可同学们并不领情,面无表情,目光呆滞,失去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