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钢琴教育的普及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我国引进钢琴这种乐器的一百多年里,在深度上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培养了很多有名的钢琴家,但在广度上,在民族化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有待发展。
关键词:钢琴教育;乐器;民族化教育;发展
随着“地球村”时代的到来,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越来越普遍。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在全世界享有盛誉,在我国音乐界也展示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成为较为普遍的音乐教育选择对象,逐渐形成钢琴教育民族化的现象。
一、钢琴教育民族化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钢琴也逐步深入普通家庭,甚至在小学也有开设钢琴兴趣班等,这都说明钢琴已经完全成为我国乐器中不可缺少的一中,钢琴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音乐教育中一门重要科目。在这近两百年的发展历史中,钢琴在我国音乐中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时至今日,钢琴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发展系统,并培育出很多优秀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钢琴家,包括:刘诗昆、殷承宗、孔祥东、朗朗等。
虽然钢琴教育在我国音乐教育中正蓬勃发展,但我们也应清楚的认识到,钢琴教育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有待提高,距钢琴教育民族化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在我国几千年的音乐发展历史中,有许多乐器,诸如二胡、箜篌等都是由国外传入,并逐步融入我国乐器行列,成为我国民族乐器之一。钢琴作为被我国大多民众所接受的,同时是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的乐器,钢琴教育民族化已经成为我国音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钢琴教育民族化面临的问题
1.钢琴教育缺乏民族观念
在早期的钢琴教育中,一般由外国传教士担任导师角色,他们并没有系统的钢琴知识,甚至他们有些人可能就只会那么一两首钢琴曲,因此在传授中也无法形成系统的钢琴教育体系。直到近二三十年,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开展,一些国外的优秀钢琴家和作曲家来国内进行演奏和举办讲座,极大的刺激了我国钢琴教育的发展,同时国内的钢琴家大多选择到西方留学,通过学习系统的钢琴知识,观摩优秀钢琴家的演奏,吸收精华,促进自身水平的提高。这些都影响着我国学习钢琴的学员、甚至钢琴界的学者对钢琴曲的价值取向。受到西方钢琴教育的影响,以及西方对音乐的不同理解,使我国在钢琴教育方面缺乏自主独立的发展方向,大多是借鉴甚至沿袭西方的钢琴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造成我国钢琴教育缺乏民族风格,这是我国钢琴教育民族化道路上的一道难题。
2.钢琴教育实践中缺乏民族风味
在我国音乐教育实践中,大多数教育都采用国外钢琴教材,据调查,外国钢琴基础教材:我国钢琴基础教材=4:1,外国钢琴乐曲教材:我国钢琴乐曲教材=7:4,整体上我国钢琴教育用教材偏向西方。在乐曲选择中,一方面由于我国和西方音乐发展背景不同,所以在钢琴曲创造方式上也有较大区别,我国音乐发展受我国文化发展的影响,在创作钢琴曲时注重意境的表现,表达较为含蓄,缺少西方钢琴曲中的直接有力和欢快流畅的情调,有自身独特的韵味,趋向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境。但这种钢琴曲在演奏中需要较高的弹奏技巧,在表达上需要配合一定的背景及表现手法,有较高难度,因此不太容易被初学者接受。另一方面,在八十年代初,我国引入了一些国际优秀钢琴家的有关书籍,并翻译成中文出版,成为我国近几十年钢琴发展中的一次跳跃式发展,同时也限制了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缺乏从基础到高端系统的民族风格的教育体系。
3.启蒙教育严重西化
钢琴在西方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已成为一套较为合理的教育体系,在此教育体系中,融入了西方文化和西方对音乐的理解及表达形式。我国在借鉴西方钢琴教育经验的同时,加速了我国钢琴教育的发展历程,也限制了我国民族特色钢琴教育的发展方向。在初学者的启蒙教育中,教师大多以西方的优秀作品为教材,这在初学者学习钢琴知识的过程中,使西方钢琴作品深入灵魂,很难再树立自身的民族特色,也难以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钢琴曲谱作品。这就要求我国钢琴家在不断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也应根据自己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熟悉和对钢琴的理解,多创作一些带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同时编纂具有民族风格的钢琴教育教材,培养我国钢琴爱好者的民族精神,促进我国钢琴教育民族化的发展进程。
三、钢琴教育民族化的建议
1.教育中加强民族观念
一方面,在钢琴曲创作中融入民族风格,可以是由我国民族乐器演奏的曲谱改编成钢琴曲,也可以通过融入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在钢琴曲表现形式上展现中国民族特色,如沈传薪根据云南地方民情创作的《云南民歌五首》、陈钢根据我国历史文化创作的《梁祝》钢琴协奏曲以及刘敦南创作的《山林》钢琴协奏曲和崔世光创作的《山泉》等都受我国民族特色文化影响,是极具中国民族色彩的钢琴曲代表作。另一方面,提高我国钢琴教育人员的民族意识,钢琴作为一种西洋乐器,其本身就带着浓重的西方韵味,在音乐表达方式上,我国音乐家不同于西方音乐家“直线型”的表达方式,而是更多采取“含蓄委婉”的表达技巧,这不仅需要我国钢琴作曲家在作曲时较多的融入中国特色元素,也要求我国钢琴教育人员,尤其是钢琴启蒙教育人员在进行钢琴教育的实践中增加对含有民族风格钢琴曲的讲解,促进我国钢琴教育民族化的发展。
2.在钢琴启蒙教育中,增加有中国特色的新曲目。
在我国的钢琴教育事业中,迫切需要编写一套由初级到高级,由基础知识到曲谱演奏的系统化教材。在初级启蒙教育中,多选择一些带有浓烈中国民族元素的基础知识,教师在讲解的同时,注重对初学者民族意识的培养,以此来逐步取代对西方钢琴教材的依赖,此项工作已在国内的有关高等院校施展开来。在一些高等院校或知名钢琴培训机构中,多举办一些关于民族特色钢琴曲的研讨会和演奏会,加强国内钢琴界的交流,促进钢琴教育民族化的发展进程。
四、结论
音乐艺术民族化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民主艺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成熟体系的象征。想要实现钢琴民族化,需要我国钢琴家和钢琴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不仅在创作新曲目时融入我国民族韵味,同时在钢琴启蒙中也要注重中华民族风格的钢琴曲目的教育引导。
参考文献:
[1]陈 旭.钢琴教育的民族化分析和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8)
[2]马 薇.试析我国钢琴教育民族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J].《音乐时空》,2014(1)
关键词:钢琴教育;乐器;民族化教育;发展
随着“地球村”时代的到来,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越来越普遍。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在全世界享有盛誉,在我国音乐界也展示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成为较为普遍的音乐教育选择对象,逐渐形成钢琴教育民族化的现象。
一、钢琴教育民族化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钢琴也逐步深入普通家庭,甚至在小学也有开设钢琴兴趣班等,这都说明钢琴已经完全成为我国乐器中不可缺少的一中,钢琴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音乐教育中一门重要科目。在这近两百年的发展历史中,钢琴在我国音乐中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时至今日,钢琴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发展系统,并培育出很多优秀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钢琴家,包括:刘诗昆、殷承宗、孔祥东、朗朗等。
虽然钢琴教育在我国音乐教育中正蓬勃发展,但我们也应清楚的认识到,钢琴教育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有待提高,距钢琴教育民族化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在我国几千年的音乐发展历史中,有许多乐器,诸如二胡、箜篌等都是由国外传入,并逐步融入我国乐器行列,成为我国民族乐器之一。钢琴作为被我国大多民众所接受的,同时是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的乐器,钢琴教育民族化已经成为我国音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钢琴教育民族化面临的问题
1.钢琴教育缺乏民族观念
在早期的钢琴教育中,一般由外国传教士担任导师角色,他们并没有系统的钢琴知识,甚至他们有些人可能就只会那么一两首钢琴曲,因此在传授中也无法形成系统的钢琴教育体系。直到近二三十年,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开展,一些国外的优秀钢琴家和作曲家来国内进行演奏和举办讲座,极大的刺激了我国钢琴教育的发展,同时国内的钢琴家大多选择到西方留学,通过学习系统的钢琴知识,观摩优秀钢琴家的演奏,吸收精华,促进自身水平的提高。这些都影响着我国学习钢琴的学员、甚至钢琴界的学者对钢琴曲的价值取向。受到西方钢琴教育的影响,以及西方对音乐的不同理解,使我国在钢琴教育方面缺乏自主独立的发展方向,大多是借鉴甚至沿袭西方的钢琴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造成我国钢琴教育缺乏民族风格,这是我国钢琴教育民族化道路上的一道难题。
2.钢琴教育实践中缺乏民族风味
在我国音乐教育实践中,大多数教育都采用国外钢琴教材,据调查,外国钢琴基础教材:我国钢琴基础教材=4:1,外国钢琴乐曲教材:我国钢琴乐曲教材=7:4,整体上我国钢琴教育用教材偏向西方。在乐曲选择中,一方面由于我国和西方音乐发展背景不同,所以在钢琴曲创造方式上也有较大区别,我国音乐发展受我国文化发展的影响,在创作钢琴曲时注重意境的表现,表达较为含蓄,缺少西方钢琴曲中的直接有力和欢快流畅的情调,有自身独特的韵味,趋向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境。但这种钢琴曲在演奏中需要较高的弹奏技巧,在表达上需要配合一定的背景及表现手法,有较高难度,因此不太容易被初学者接受。另一方面,在八十年代初,我国引入了一些国际优秀钢琴家的有关书籍,并翻译成中文出版,成为我国近几十年钢琴发展中的一次跳跃式发展,同时也限制了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缺乏从基础到高端系统的民族风格的教育体系。
3.启蒙教育严重西化
钢琴在西方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已成为一套较为合理的教育体系,在此教育体系中,融入了西方文化和西方对音乐的理解及表达形式。我国在借鉴西方钢琴教育经验的同时,加速了我国钢琴教育的发展历程,也限制了我国民族特色钢琴教育的发展方向。在初学者的启蒙教育中,教师大多以西方的优秀作品为教材,这在初学者学习钢琴知识的过程中,使西方钢琴作品深入灵魂,很难再树立自身的民族特色,也难以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钢琴曲谱作品。这就要求我国钢琴家在不断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也应根据自己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熟悉和对钢琴的理解,多创作一些带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同时编纂具有民族风格的钢琴教育教材,培养我国钢琴爱好者的民族精神,促进我国钢琴教育民族化的发展进程。
三、钢琴教育民族化的建议
1.教育中加强民族观念
一方面,在钢琴曲创作中融入民族风格,可以是由我国民族乐器演奏的曲谱改编成钢琴曲,也可以通过融入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在钢琴曲表现形式上展现中国民族特色,如沈传薪根据云南地方民情创作的《云南民歌五首》、陈钢根据我国历史文化创作的《梁祝》钢琴协奏曲以及刘敦南创作的《山林》钢琴协奏曲和崔世光创作的《山泉》等都受我国民族特色文化影响,是极具中国民族色彩的钢琴曲代表作。另一方面,提高我国钢琴教育人员的民族意识,钢琴作为一种西洋乐器,其本身就带着浓重的西方韵味,在音乐表达方式上,我国音乐家不同于西方音乐家“直线型”的表达方式,而是更多采取“含蓄委婉”的表达技巧,这不仅需要我国钢琴作曲家在作曲时较多的融入中国特色元素,也要求我国钢琴教育人员,尤其是钢琴启蒙教育人员在进行钢琴教育的实践中增加对含有民族风格钢琴曲的讲解,促进我国钢琴教育民族化的发展。
2.在钢琴启蒙教育中,增加有中国特色的新曲目。
在我国的钢琴教育事业中,迫切需要编写一套由初级到高级,由基础知识到曲谱演奏的系统化教材。在初级启蒙教育中,多选择一些带有浓烈中国民族元素的基础知识,教师在讲解的同时,注重对初学者民族意识的培养,以此来逐步取代对西方钢琴教材的依赖,此项工作已在国内的有关高等院校施展开来。在一些高等院校或知名钢琴培训机构中,多举办一些关于民族特色钢琴曲的研讨会和演奏会,加强国内钢琴界的交流,促进钢琴教育民族化的发展进程。
四、结论
音乐艺术民族化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民主艺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成熟体系的象征。想要实现钢琴民族化,需要我国钢琴家和钢琴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不仅在创作新曲目时融入我国民族韵味,同时在钢琴启蒙中也要注重中华民族风格的钢琴曲目的教育引导。
参考文献:
[1]陈 旭.钢琴教育的民族化分析和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8)
[2]马 薇.试析我国钢琴教育民族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J].《音乐时空》,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