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音乐专业转型发展探究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kfx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高校音乐专业转型发展是我国高等音乐教育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也是进行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地方高校作为转型的主体,必须在认识上清醒,方向上明确,实现行动上的自觉,充分认识转型发展的现实意义,全面掌握国内外的研究动态,进一步树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加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努力解决专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音乐专业人才。
  关键词:地方高校 音乐专业 转型发展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需要大量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许多普通本科高校,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受利益的驱使,盲目扩大音乐专业办学规模,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模仿音乐学院、研究型大学或随大流的现象,结果造成了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缺乏特色、办学模式同质化等问题,毕业生既没有研究型大学毕业生的学术理论功底,也没有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在人才招聘的竞争中,常常陷入尴尬的两难境地。
  一、地方高校音乐专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一)转型是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发展迅速,办学规模也空前扩大,一批地方高校纷纷开办了音乐专业,几乎每个地级市都至少有一所,平均每个省都有十几所高校设置了音乐专业。毫无疑问,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是高校音乐专业扩招的主力军,同时也承担着全国高校约80%左右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任务。可这些地方高校的音乐专业在教学水平、教学设施、生源质量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却存在严重参差不齐的情况,无法与专业音乐院校相提并论。但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又在极力效仿这些专业院校,多年来始终没能摆脱它们的框架和模式,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结果导致了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而质量上却相差甚远,学生毕业后高不成低不就,既没有专业音乐院校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也没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很难在社会立足。国家教育部也正是看到这一问题,在2014年明确提出要在今后的几年内逐步引导和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种转型发展的大格局下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将面临着严峻考验。因此,转型是地方高校音乐专业能够得以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转型是地方高校音乐专业顺应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
  当今社会对音乐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趋于多元化、全面化、市场化,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对音乐人才的要求标准是不一样的,专业音乐院校培养的是学术型的、研究型的、表演型的、创作型的人才;而地方高校培养的应该是复合型的、应用型的人才。社会发展既需要研究型的人才,同样也需要应用型的人才。地方高校作为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所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对中小学音乐教学和社会基层音乐文化活动的开展,如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既然不能与专业音乐院校抗衡,就得冷静下来思考到底如何在这种夹缝中生存的问题。既然精英教育模式不合适,那我们就要结合自身实际,量体裁衣、对号入座、因材施教,选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既懂得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四年的本科教育,教给他们适应社会的生存本领。因此,转型是社会飞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地方高校音乐专业适应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
  (三)转型是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提高教学质量的明智之举
  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是高校的职责所在,地方高校培养的音乐专业人才质量高不高,就看学生毕业后服务社会的能力强不强,能不能在社会激烈的竞争浪潮中立足。实践证明,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不改变这种专业音乐学院的精英教育模式,寻找适合自己的路和能够体现自身优势的办学思路,终将被社会所淘汰。转型就是更深层次上的教学改革,既要有合理的定位,明确的目标,又要有科学的课程体系、过硬的师资队伍和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因此,地方高校音乐专业转型发展是我国高等音乐教育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明智之举,也是进行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转型的目标既不同于专业音乐院校,又不同于职业技术学院。转型的目的就是不断优化和进一步调整,通过转型正确引导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理论,改善教学方法,突出办学特色,进一步提高音乐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就业。
  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多年来,地方本科院校就如何有效推动音乐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等方面一直進行着研讨与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在社会旺盛需求和利益的推动下,通常考虑的都是如何扩大办学规模,如何做强学科专业,而对大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没有深入的思考和具体的措施,在学校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就业之间存在诸多问题。
  笔者翻阅了部分刊物和查阅了相关的教育网站,应该说这是一个新鲜话题,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也是一个新形势,没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地方高校的音乐专业就更是如此。转型发展背景下音乐专业到底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在这一课题研究方面,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可谓是见仁见智。其中,大多数专家学者都是从地方高校这个整体出发谈自己的看法,太笼统,对具体的专业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的则从某一门专业课程入手,谈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考,这对于整个音乐专业来讲又缺乏共性和代表性;还有的学者没有能够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或是虽看到了本质,没却有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总体来讲,针对其他专业和学科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多,但对音乐专业方面涉及的很少,研究相对较为肤浅,不够深入,也不够全面。另外,我国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起步较晚,人们对它的关注度和认可度还存在一定的偏差,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地方高校对转型发展的时代意义还缺乏深入认识,更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把转型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认为转型是职业技术学院一类学校的事,跟我们无关。   相比而言,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早,经验也更丰富,可供我们借鉴。如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式(CBE);德国的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模式——“双元制”;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能力本位的教育和培训”模式(CBET)等。它们都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所需要的技术、管理、服务人才。上述国外的职业教育理念对于我国地方高校的转型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三、地方高校音乐专业转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作为转型的行为主体,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必须在认识上清醒,方向上明确,以实现行动上的自觉,进一步树立育人为本、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加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努力解决专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一)解决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定位不准和目标不清的问题
  首先,地方高校要给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地方高校应该属于应用型的本科院校,而不是研究型的大学,我们的主要任务是首先是教学,其次才是研究,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其次,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必须给自己树立一个清晰的培养目标。我们培养的既不是“高”、“精”、“尖”的研究型、表演请、创作型的音乐专业人才,也不是不懂理论知识单纯的技术型人才,而应该是应用型的音乐专业人才。所谓应用型音乐专业人才,笔者认为是能够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包括音乐教学、艺术培训、文艺演出、文艺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各种与音乐有关的社会活动)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音乐教育教学方法或社会音乐文化活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业人才。
  (二)解决音乐专业学生实践、创新及组织能力不强的问题
  当今社会,人才竞争已不再是数量和结构的竞争,而是人才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竞争,而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水平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对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组织能力的培养上。音乐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其实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这正是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所欠缺的和致命的弱点,若不能看清这一现象,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终究被社会所淘汰。作为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要想在激流勇进的社会浪潮中站稳脚,就必须同时拥有上述能力,任何一方不能偏废,不能缺失,它是一个整体的不同侧面。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就是要根据这一特征,抛弃那些夜郎自大、闭门造车的错误做法,结合自身实际,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大可能的挖掘学生的潜能,给学生的成功就业奠定基础。
  (三)解决音乐专业学生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
  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差,就业竞争力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生源质量差,起点低,学习时间短、基础不扎实。学生进校后大多都要从头学起,短短四年时间要想培养成较高水平的演唱演奏者确实有难度。二是学校传统的的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数量,轻质量,重结果,轻过程,重个体,轻群体”,思维僵化,观念陈旧,专业比例失衡,导致音乐专业毕业大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综合能力欠缺。三是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对就业期望值太高,眼高手低,导致高不成低不就。偏远地区和农村中小学音乐专业人才缺少,但学生看不上眼,而城市人才拥挤、岗位紧缺,学生又不具备相应的竞争力,很少有他们的立足之地。因此,地方高校音乐专业要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树立立足地方和服务社会的思想,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应主动去适应社会,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从而有效缓解音乐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总之,地方高校音乐专业转型发展是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發展和教学质量提升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也是进行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正确引导地方高校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理论,改善教学方法,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就业及进一步繁荣当代音乐文化艺术,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基金项目:
  本文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重点教改课题,项目名称: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项目编号:RKJGZ1307。
  参考文献:
  [1]夏鲁惠.地方本科院校如何转型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4-10-20.
  [2]许尔忠.三个关系唤起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自觉[N].中国教育报,2014-11-17.
  作者简介:
  [1]周邦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专业,副教授。
  [2]石瑾,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专业,副教授。
其他文献
中国民族音乐凝聚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他体现了民族精神。本文通过对民族音乐概况的了解分析民族音乐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就目前中国民族音乐面临的困境展开探讨,提出如何落实教育促
【正】各市、州公安局: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以下简称《治安管理处罚法》),方便基层公安机关和民警执法,现将《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
摘要:歌唱中气息不够这个问题,一直是困扰老师、学生的一大難题。但是,从笔者从教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事实则不然。其实,真正困扰学生、老师的“气息不够”的问题,恰恰是大家的“气息太够”的问题,而不是“不够”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把用“气息”与用“劲”相混淆,并且过于夸张气息的问题,甚至将用“劲”与用气看成一个问题而导致的错误结果。  关键词:气息 “劲” 歌唱状态 意识
【正】 省属煤矿企业,市州煤炭管理部门: 根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要求和《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为进一步做好矿井水害防治工作,杜绝重、特大事故发
【正】湘政办函〔2004〕192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省质监局、省经委、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省建设厅、省商务厅、省工商局、省环保局等单位制
【正】 各市(州)、县(市、区)气象局,省防雷中心:现将《湖南省防雷产品登记备案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湖南省防雷产品登记备案办法(试行)》同时废止。凡已在
随着现代学科综合与分化的程度愈来愈高,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学科渗透式教学是符合这种趋势的科学理念。在高校音乐专业和声课程内容与教学中也亟需突破学科本位壁
【正】 各市、州公安局交警支队:现将《湖南省机动车驾驶人考试纪律规定》印发给你们,在贯彻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反馈。
图像数据是非平稳且具有很强局部特性的数字信号,为获得高分辨率的插值图像,提出采用基于经验模式分解(EMD)的图像插值算法。首先对图像边沿,采用支持向量积(SVM)的算法进行边界延拓。然后,采用在此提出的新算法,在利用图像数据中的极值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合理统计极值间数据的局部均值,得到改进的固有模态函数(IMF)并计算插值图像。试验结果表明,插值图像具有更高的质量,同时提高了运算速度。
在伟大的抗日救国战争中,中国的文艺工作者敢于担当,敢于奉献,奋勇向前,不怕牺牲,创作了大量的救亡抗日歌曲。这些歌曲,旋律铿锵有力,歌词威武雄壮,誓言保卫祖国大好河山,绝不让日寇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