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7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历史教学;创新精神;培养;重要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2—0067—01
  一、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
  长期的传统教学熏陶堆积,陈旧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仍长期存在于日常的教学教育中。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死板,教师搞“一言堂”,学生的学习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和尊重,即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看法,也往往不敢表达,严重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当然,除了以上因素,还有其他因素:如历史课堂评价机制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教师继续教育存在薄弱环节、校本研究缺乏专家引领等,这些都在某些方面制约了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1. 这是由“创新精神”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创新精神也叫创新态度,是一个人对于创造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从心理成分方面说,创新精神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也就是说,构成创新精神的三种心理成分决定着一个人想不想去创新,有没有创新的愿望和动机,是不是对创新抱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能不能有效地自我控制,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去积极地进行创新。这就必须从创新精神的心理成分出发,用具体的、鲜明的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以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使他们积极地去行动,而赋予创新精神美的形象,就更能感染学生,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激发他们创新的热情、磨砺他们的创新意志。
  2. 这也是历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教育专家认为,无论自然形态,还是社会形态,它们都具有形象性和感染性的特点。例如,中学历史教材中人类生活和斗争的记录,如“汉魏之文苑、晋之清淡、南北朝以后之书画与雕刻、唐之诗、五代以后之词,元以后之小说与剧本,以及历代著名之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历史学上各时代伟大与高雅之人物、事迹,无不于智育之中,含美育之原素。”而其中更不乏富有创新精神元素存在,这些具体的、鲜明的元素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体现,就必然会充分影响学生的心理因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种意识表现为好奇性、想象性、敢于冒险,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等心理倾向。具有这种意识的人从不满足于已知,乐于、敢于探索未知,以求得最佳。历史教材中具有创新意识的形象极其丰富,如从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到哥伦布的“新大陆”发现;从第一次把圆周率的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祖冲之到把一年的周期精确地推算到365.2425天的郭守敬……这些都是人们在推动社会发展中具有创新意识的形象,怎能不深深地打动学生,给学生树立榜样?
  2. 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创造热情是创造的动力,它一旦与创新意识结合,就会形成稳定的创造动机,从而掌握创造者的整个身心,发挥强大的动力。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也必须从审美教育入手。马克思说,美感就是人在创造性劳动中感到各种本质力量发挥作用的乐趣。美感是一种力量,是一种追求,它推动人去创造,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以及其他一切创造者,之所以能长期进行创造性劳动,就是因为他们体会到创造的本质是美的。李时珍为了祖国的医学事业而尝遍百草;邓稼先为“两弹”事业奋斗到最后一息;诺贝尔因实验被炸得遍体鳞伤却欢呼胜利……在历史教学中,这些美的形象对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 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创新意志是创造者自觉地确定创造目标,克服创造活动中的困难以实现创造目标的心理品质。创造必然会遇到挫折和阻挠,有时还会遭到别人的嘲笑和挑剔,这就需要创新者的勇气和胆魄,需要创新者的坚强的信念和顽强意志。在历史教材中,从手执汉节十九年不降的苏武到不畏权贵坚持“神灭论”的范缜;从坚持“日心说”,虽被宗教裁判所监禁七年而毫不动摇的布鲁诺到踏遍全国各地、历尽十年艰辛,虽受腐刑而矢志不渝终成《史记》的史马迁……这些鲜明的、具体的形象,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勇气,坚定学生创新信念,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有极大益处。诚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青年时代,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比任何时期都更多地同道德高尚的言行的追求结合在一起。”
  编辑:王金梅
其他文献
文章分析并揭示完善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激励机制的必要性与必然性,结合工作实践,介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学分制体系的构建过程、创新学分的计算方法与申请过程,论述了学分制对高
丛集性头痛是一种具有反复密集发作的剧烈头痛和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在一侧眶周部的严重疾病。常在1d内固定时间发作,持续数周。其发病可能与丘脑下部的功能障碍导致5-羟色胺(5-HT
患者男,25岁,体质量60kg。慢性肾小球肾炎伴高血压、乏力、胸闷、气急2a,确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并规律血透10个月。体格检查: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肝颈静脉回流征
患者女,64岁。因车祸致左侧股骨颈骨折,于2006年11月9日入院。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支)病史10a,发作时咳喘剧烈,现处在缓解期;血压110/70mmHg,体质量50kg;X线胸片示慢支,血氧饱和度(SpO2
在分析博硕士学位论文公开现状的基础上,文章指出学位论文公开存在法律支持不完善、非法公开、公开数量和范围有限、公开时间不当等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包括完善有关法律制度、
目的观察肾细胞癌(RCC)组织中内皮抑素、VEGF、微血管密度(MVD)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50例肾细胞癌(RCC)及30例正常肾组织的内皮抑素、VEGF、CD34。结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不同时间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IL-6、TNF-α变化及其与灶周水肿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80例脑出血患者(观察组)出血后24h、72h、7d和14d时的血
目的为PC-1蛋白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纯化后的PC-1蛋白及其N端46个氨基酸与GST的融合蛋白(GST-PC-1和GST-PC-1-46)为抗原,通过常规和脾内免疫相结合的方法免疫BALB/c小鼠,经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其与OSCC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OSCC和26例正常1:3腔黏膜组织中HSP90的表达情况。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