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点燃孩子们创新的火苗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820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线数学教师的目标追求。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努力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勇于创新、大胆创新。
  一、优化学习氛围,唤起创新兴趣
  (一)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轻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最能唤起学生的创新欲望,要让学生感觉到课堂上没有教师的威严,没有答错题的羞涩,没有不敢表达的胆怯。如,在教学“约分”时,例题讲完后让学生回答:“一般情况下,约分应该约到什么情况?”在轻松和谐的课堂上,学生乐于各抒己见,“约到不能再约”,“约到最简洁的分数”,“约到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约到分子和分母互质”等。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深浅不一的表达。同样,不论学生思维的深浅,教师都应该给予合适的评价、积极的鼓励。正如《新课标(2011版)》所示,在课堂上,要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样,能给所有学生一个良好的心境,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久而久之,经常也会有创新的思维。如,课后作业“想一想,1 2 3 … 2017 2018 2019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请写出理由。”学生一共提供了七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正是因为课堂上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思维得以真正发散。将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展示,极大的鼓舞了他们的思维主动性,潜意识的唤起了他们的创新兴趣。
  (二)培养合作互助精神
  古人云:“学无友,则孤陋寡闻。”可见,给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机会,能最大限度的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在探究性的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能让探究极具开放性和趣味性。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将学生每4个人一组,提供各种操作工具(不同大小的圆片、细绳、直尺、实验记录表等),让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完成测量。学生尝试了‘围圆’的测量法,即用细绳将圆片绕一圈再用直尺测量出细绳的长度,也就得到了圆的周长;尝试了‘滚圆’的测量方法,即将圆片从直尺的0刻度开始滚一圈,停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圆的周长;尝试了‘折叠’的测量方法,即把圆进行多次对折,测量出一份圆弧的近似长度再计算出圆的周长。小组成员合作互助,产生多种不同的测量圆周长的方法,促进了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
  二、实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创造灵感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时,多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能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能悄无声息的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
  (一)引导质疑,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根据教材特点,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相信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质疑问难的机会。如,在教学“9加几”时,当一个学生用小棒演示完“9 5”的思考过程时,教师启发其他学生给这位同学提问。“为什么从5根里拿出l根放到9根里?”“为什么不从9根里拿出5根放到左边的5根里?”…“为什么要凑十?”老师在肯定这些问题提得非常好的同时问到:“谁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这样一来,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争论、辩驳中解疑、释疑。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强于解决问题就是唤起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学习的主动性。这样的课堂教学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了师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指导操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动手操作是实现自己创造的体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是获取知识,内化知识的重要过程,是实践思维,提高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指导学生通过剪、移、拼的操作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能直观的观察出平行四边形的底转化为了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转化为了长方形的宽,面积没有发生改变。进而组内交流,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的面积公式。类似这样有效的操作,在三角形的面积探究、梯形的面积探究、圆的面积探究等几何方面都适用。
  同时,在计算方面,指导学生操作也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时,34-20小棒操作是:先摆出3捆4根,再拿走2捆,剩下1捆4根。34-2小棒操作是:先摆出3捆4根,再拿走2根,剩下3捆2根。操作对比,理解为什么前一次是从3捆里拿走2捆,后一次是从4根中拿走2根?这样,通过操作能够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算法。进而,34-8小棒操作:先摆出3捆4根,然后拆开1捆与旁边的4根合并为14根,再从14根中拿走8根,剩下2捆6根。与前两次操作对比,理解为什么这一次要先拆开1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理解4减8不够减,必须拆开1捆,以一当十。神奇的小棒,有效的操作,巧妙的帮助学生理解相关计算的算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操作,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也让学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和数学的趣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乐趣。
  三、创设成功机会,提高创新意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里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洞察学生内心强烈的成功愿望,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满满的成就感,从而获得更强烈更主动的学习欲望。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有这样一道图文应用题例题:
  一部分学生用熟悉的连减方法,列式为10-2-3=5(颗)。还有学生用先加后减的方法,列式为10-2 3,式子引起了学生的讨论,能先算加法吗?不能,怎样才能让别人明白要先算加法呢?学生感受到必须要引入新的符号。在一系列的符号创作和想法交流中,小括号被‘创造’出来了,算式修改为10-(2 3)=5(顆)。同时,学生也深入的理解了小括号的意义,知道了带小括号的算式的计算顺序。在这过程中,学生成功的成为‘创造者’,内心无比的欢欣鼓舞,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趁热打铁,在学完图文应用题之后,出示练习题,题中或缺“已知条件”,或缺“问题”。先让学生辨别缺了什么,再鼓励学生将缺了的那一项补充完整,并让全班学生来做他编的这道应用题。这样,学生的‘创造’热情高涨,同时也慢慢地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提高了他们潜在的创新意识。
  四、注重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想象力是智力的组成部分,儿童时期是想象力最丰富、最活跃的时期。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的角度,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在教学“鸡兔同笼”时,除了讲授经典的画图法、枚举列表法、枚举调整法、假设法、方程法,也可以创编情境,让学生进行想象和理解。课本例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可以创编这样的故事情境让学生进行想象:“你手里有一根魔棒,一挥,所有的鸡全都飞起来,所有的兔全部举起前两只脚站立起来。”学生很认真的想象,自然能明白一共少了8×2=16只脚,所以兔子少了26-16=10只脚,兔子有10÷(4-2)=5只,鸡有8-5=3只。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学生也会类似的创编故事情境,展开想象的翅膀:“你是小魔仙,说变、变、变,所有的鸡的翅膀都和脚一起站立在地上,和兔子一样有4只‘脚’。”这时,一共有4×8=32只脚,多出的32-26=6只脚就是鸡新长的‘脚’(即鸡的翅膀),所以鸡有6÷2=3只,兔子有8-3=5只。这样的故事情境创编,既能让学生尽情的去想象,轻轻松松的解决问题,又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直都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在课堂上,设置各种情境来优化学习氛围,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注重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都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通过这样的策略教学,使学生有主动创新的意识,大胆创新的魄力,积极创新的能力。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德润园小学)
其他文献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决定人的命运,教师、学生的习惯则决定着学校的命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中学时代正是青少年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
摘要:阅读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掌握各种阅读技巧和策略,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及吸取丰富的语言知识,还能扩大词汇量,促进听、说、写的能力发展。但农村少数民族初中学生在阅读方面还存在很多的困难,平常也没有养成良好阅读的习惯,所以如何培养农村少数民族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  关键词:英语词汇 阅读习惯 教师观念 任务型阅读 文化背景教育  笔者从事少数民族农村初
现在的房子一点都不好,不会走路,不会说话,多无聊啊!未来的房子可有趣了,现在,我将带大家进入一个神秘的世界。  未来的房子可以变大变小,可以行走,飞行,可以变成潜水艇,你想到哪儿,就能快速到达。未来的房子都可以在全世界当“家”了。  未来的房子是用指纹的,如果是自己的家人,或是你的朋友要来你家,就按一下指纹,大门就打开了。  首先你没有看到任何东西,那是因为你心里是一片空白。只要你放松想象,要什么
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性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为此,很多教师在致力于提升学生课堂表现性方面进行了较多的努力。表现性的核心在于激励学生“做”,而非让学生被动学习,表现性强调过程与结果是同等重要的。当前的小学生在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方面的积极性较差,尤其在体育学习中,他们对体育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体育只是一门“副科”,可学可不学,甚至有的学生怕苦怕累直接放弃参与体育训练。鉴于小学生常见的体育学
今天拜读北大渠敬东教授的一篇文章,他谈到现在中国大陆的教育让人每时每刻都处于竞争之中,我们的绩点制度要求学生在每一个课程、每一个单元、每一个自我管理上都要获得成功。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校长,我深以为然,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已经到了不堪重负的一个状况。高中学生为求高分不断“刷题”,高考结束撕书泄愤;初中学生从7:20学习到晚上10点以后,有多少时间休息和娱乐?小学的孩子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课后延时开展
作文既是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衡量语文教学效果的一把重要尺子。不断探索提高作文教学的新路子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重视和研究作文教学必须从作文教学的现状入手,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采取切实可行的做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作文教学的现状如何呢?学生“怕”字当头——选材难、构思难、行文难……教师“灌”字领先——讲技法、列选材、谈构思……“作文作文,叫人头疼,抓耳挠腮,
阅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一的话题。国际阅读协会把“鼓励人们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作为根本宗旨。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另外,阅读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熏陶和积淀,以及培养学生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有许多学生害怕阅读,看见阅读就头疼,特别是在做阅读试题时感到无从下手。可见,培养学生阅读的有多么重要。作为一线的语文
“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之—, 也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指导思想, 它强调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以人为主体, 把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作为学校的主要职责, 特别是校长的主要职责。本文根据广东省高州市第七中学的探索研究, 计划从三方面对“以人为本”进行详细阐述, 分别为:确定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人本管理的知识和能力、善于运用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如
摘要:广西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教育资源是一座珍贵的艺术宝库,挖掘与利用广西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教育资源具有现实意义。实践证明,广西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教育资源是一部典型的民族民间美术“百科全书”,是一首灿烂辉煌的民族民间“史诗”,是一块珍贵无比的民族艺术“活化石”。 挖掘与利用广西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教育资源,丰富了广西文化艺术事业,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展示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美术
数学岛的居民们在金色海滩举办元旦舞会,飞飞猴、杜莉鸟和蝴蝶猫都来参加了。  看,小兔子们在跳兔子舞,好欢乐呀。在它们当中藏着两对双胞胎,你找到了吗?用线把它们分别连起来吧,注意小兔子身上的数字哦!  哈哈,舞会上还有飞飞猴最爱吃的甜品。仔细观察,你发现藏在其中的数字了吗?把它们写在下面的括号里吧。  吃饱喝足,飞飞猴也加入了跳舞的队伍。身上有相邻数字的两个小伙伴互为舞伴,想一想,飞飞猴、杜莉鸟、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