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身虽累必乐天下

来源 :党员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谆谆教导,令笔者不禁想起曾经共事多年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党员干部的榜样——吴天祥同志,不禁再次捧起过去的日记重温他的故事,再次被吴天祥精神所渗透的坚强党性和浓厚的人民性深深感召,从而愈发增强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心。
  伟大的新时代、伟大的新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吴天祥精神,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和勤政爱民奉献的行为准则,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要求:“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吴天祥用实际行动扛起这份政治担当,用整个人生来守护这份政治本色。
  1944年,吴天祥出生在钟祥县农村。3岁那年,他患了重病,是路过的解放军军医把他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父母告诉我,要学会感恩,感党的恩。长大后,自己懂得了感恩的真谛。”吴天祥的初心,就是对党的感恩之情。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吴天祥则把对党的恩情践行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中。“民之难即党之忧,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吴天祥这样定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服务与奉献。
  吴天祥在任何岗位上都以为民服务为本,以默默奉献为志。吴天祥的初心和使命,吴天祥的信仰和追求,吴天祥的一言一行,让我们看到了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共产党人挺起的精神脊梁。在他的榜样精神带动下,武汉及湖北其它各地,先后成立了两万多个“吴天祥小组”,20多万党员干部和青年积极分子见贤思齐,以志愿者身份,做着“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让别人感恩,让自己快乐”的事。
  吴天祥信念:
  体现共产党人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导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群众观点,站稳人民立场,表征着唯物史观的基本价值,从政治观和权力观上彰显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
  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入党、工作和为政的原动力都是为人民谋福祉,这就是吴天祥同志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是吴天祥精神人民性的突出体现。他有句口头禅:“端谁的碗,服谁的管,我端的是人民的饭碗,就要服人民管,就要为人民办事,人民群众是我的衣食父母”。吴天祥的价值取向集中表现为:以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他时刻记挂下岗工人、鳏寡孤独、老弱病残。他为了给穷苦老百姓看病,为了帮下岗职工创业,常年掏出自己的工资贴补。他为了解决小区下水道堵塞,奋不顾身跳进粪坑。他先后9次义务献血,4次跳江救人,10多年不间断当“编外清洁工”……吴天祥用自己的实践, 用活生生的事实批驳了“共产主义道德理想是空想”的谬论。他的高尚情操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党的感召、教育、激励下一点一滴塑造起来的。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吴天祥作为:
  诠释共产党人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吴天祥,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就像是一个红色细胞,从事的是普普通通的工作,所做的也都是“一家一户”的小事。但“一枝一叶总关情”,吴天祥从不因为是小事而犹豫、懈怠、畏难;相反,他把每件小事都当做关乎党的政治基础和政权稳定的大事、要事来做。吴天祥长期奋战在信访维稳一线,在他看来,信访干部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办成一件实事,就会赢得一片民心;化解一个矛盾,就能为社会带来一份安宁。凡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从拆迁、住房、就业、上学、看病,到上廁所不方便、下水道不畅通等,他都尽心竭力去解决,而且每办一件事都落地有声,让群众高兴,让百姓满意。他始终毫不松懈地坚守着自己的追求、坚守着阵地堡垒。千千万万像他这样的党员都在为中国梦的实现付出着坚持不懈的努力。
  吴天祥境界:
  彰显共产党人实现中国梦的坚强保证
  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的做人之本和执政之基。习总书记不断鞭策我们:“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
  吴天祥若看到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听到群众对此有反映, 甚至讲党的坏话, 心情会很沉重、很着急。他认为,一名党员对党内的腐败现象,绝不能无动于衷。他常告诫自己要严于律己, 时时刻刻打社会和人民的大算盘, 一丝一毫也不打个人利益的小算盘。他始终坚守“四不变”原则:环境变了,共产党的宗旨不能变;职务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能变;条件好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不能变;年龄大了,劳动人民的本色不能变。吴天祥的思想境界,是新时代共产党人过硬的现实样板。
  吴天祥的初心和使命,是每一名共产党员共同的忠诚与担当。他的信念、作为、境界不是阳春白雪的高处不胜寒,而是人民群众看得到、听得到、感受得到的光辉与温暖。吴天祥精神,是主流,是正能量,是浩然之气,是优秀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在老百姓眼中具象的存在,吴天祥精神薪火相传融入血脉,激励和鼓舞着每一名基层党员。 (作者系武汉市汉阳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其他文献
小时候,指着邮筒,问离乡打工的妈妈:“你最想和谁写信?”妈妈说,她最想给故乡的雨写信。  ——题记  记忆里的故乡是多雨的。故乡的天像爱发脾气的糟老头,前一秒还在乐呵呵地耕种日光,后一秒便突然暴跳如雷,唾沫星子满村飞。但过不了多久,天空又平息下来,把晴日还给小村。  这样的情况常有,导致乡人们一会儿冲上楼收衣服,一会儿又把衣服重新晾起。邻里间出门总要互相问一问:“带伞了吗?”  可是,乡人们似乎又
“投喂”,原意为抛撒饵料喂食动物,本平平无奇,如今流行起来,变得生动活泼,尽显幽默。一时万物皆可“投喂”,即投喂之物不再局限为食物,投喂之对象亦不局限于动物。例如,“将成千上万张经过标注的图片组成的数据集‘投喂’给机器”——像这类AI系统的投喂者,已经成为新的职业:人工智能训练师。也就是说,投喂的语义变得非常丰富,不仅是食物的喂养,还可以是对信息、内容、物资的投递、输入、推送、捐赠等等。这场缤纷的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于7月1日宣布,从即日起,将有一辆由旧公交车改装而成的“移动澡堂”巡回于悉尼城区流浪人员聚居地,以方便无家可归者冲洗热水澡。据悉,州政府投资9万澳元(约合45万元人民币)打造了这一“移动澡堂”。该设施内设容积2000升的水箱,每天可接纳40名流浪者淋浴。除洗浴设备外,车内还备有牙刷、牙膏、浴巾等卫生用品供流浪者免费使用。
缘起“假的”事件  前不久我上了一节《写出人物个性》的作文指导课。为了让学生少走弯路,在学生习作之前,采用病文示错和范文纠正的方法,让学生在评议与比较中明确写作要求:肖像描写不求面面俱到,力求突出人物的特点、性格;语言描写要做到什么人说什么话;动作描写要细致、传神,避免概述化;心理描写要形象化。最后设置练笔环节“我写你猜”,即运用一种或多种描写方法写班里的一位同学,写后大家猜。正当我感觉课堂进行十
到南漳县肖堰镇观音堂村的半年时间,我早已把这里当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在这里有带我系好“第一颗纽扣”的领路人,在这里有充满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村干部,在这里有让我快速成长并深深扎根的朴实村民。  初到岗位,我发现自己做的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情。一开始我有些怀疑,是不是自己能力不足又或者是不被大家信任?直到后来驻村第一书记对我讲:“要做一个厚积薄发,耐得住性子的人。面对细小而繁杂的事务,在千头万绪中找到属于
摘 要:想要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措施是促使學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提问内容更具针对的思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共鸣,从而提高教学整体质量。为此,本文提供了“‘疑’始‘问’领”下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疑”始“问”领;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47-1  
【中考真题】  请以“家里来了客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解读】  命题没有提示语,只有标题“家里来了客人”。看似简单,其实没有了情景提示,也无形中增加了写作难度。  审题上看,“家里来了客人”这个标题充满生活气息,“家里”带有主人公气息特质,可以是真实的自己小家,还可以是“宿舍”“学校”“城市”“国家”这些大家。“客人”的内涵比较丰富,站在学生角度,可以写的客人有很多,比如老师家访,亲戚
2019年3月,十堰市郧西县的脱贫攻坚工作激战正酣。本已到了退休年纪的关防乡沙沟村驻村第一书记朱明瑛,收到了一张按着130余个红手印的请愿书:村民们希望朱明瑛能留下,继续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看着村民们渴望致富的眼神,想着还未完成的脱贫事业,本就放心不下村上扶贫工作的朱明瑛做出了决定:留下!  沙沟村是省级重点贫困村之一,產业基础薄弱,带贫效果不明显。土地资源丰富,可在家的劳动力有限。朱明瑛带队到
有奖猜猜猜,睁大眼睛,发动脑电机,猜对有奖!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要去野炊了!  第二天,老师和同学们拿着食材和炊具兴奋地向目的地出发了!一到目的地,大家便精神抖擞地忙活起来:有的去捡柴火,有的在烧火做饭……  在不远处写生的一位画家看到这番其乐融融的场景,便用画笔将其记录了下来。  “咦,这画看起来感觉怪怪的!” 一位学生看着画,说道。  “有几处我不小心画错了。”画家不好意思地说道。  聽说
2020年5月24日,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原武汉大学校长陶德麟先生逝世,享年89岁。  陶德麟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47年,读中学的他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陶德麟回想当年接触马克思主义时依然心潮澎湃。  1949年,陶德麟进入武汉大学学习。在武大,他遇到了恩师——李达。李达是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共一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