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实践

来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gc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有着立德树人的共同目的,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应该推动双方协同育人,增加合作意识,搭建交流平台,完善协同育人机制,真正形成育人合力。
其他文献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在司法领域的重要体现,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新篇章。不过由于环境侵权以无过错责任为归责原则,导致环境公益诉讼中忽视了“过错”的重要价值,因而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一些问题。通过对环境公益诉讼的分类,构建起补偿类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概念,将其与赔偿类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相分离,明确其适用范围、归责原则、责任承担方式,处理好二者在同一案件中的交叉问题,将有利于重构“过错”在无过错责任体系下的重要地位,提升当事人的公平感和司法判决的可接受性。
应收账款是保理合同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使保理合同区别于其他类似法律关系的重要标准。对于应收账款的认定,《民法典》将现有和将有的应收账款作为保理合同的标的,同时也应当承认一些司法解释以及地方性规章对于应收账款类型的细化。结合物权行为理论,应收账款是否实际转让,非保理合同成立生效之要件。一般情况下基础合同无效或可撤销,并不必然导致保理合同无效;对于债权人和债务人虚构的应收账款,性质上可视为欺诈,在法律效果上根据《民法典》第763条来规制,该条款保障保理人的利益,体现商事交易的效率性特点,但似乎因条件宽泛而存在
长江经济带发展是重大的国家战略,检察机关作为重要的服务机关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也检验了检察改革的成效。建设长江经济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重点也在不断调整,检察机关开展工作时遭遇了一些理论和实践障碍,初步可以总结为四点,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工作平衡属于传统难题;某些新设检察职能的边界如何限定存在法理争议;新型检察产品的供给能力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检法两家司法机关如何协同仍然有不少问题尚未厘清。解决上述四大难点问题将会为今后检察机关更好服务长江经济带打下坚实基础。
建设国家公园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中的重要举措,在园区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对集体土地的使用。因集体土地所具有特殊的社会保障功能,在建设国家公园中如何利用集体土地,关系到千万农民的生存利益。当前我国实践中形成的物权模式、债权模式以及行政命令模式,存在着加大政府财政压力、土地利用不稳定等不可避免的缺陷。而理论上提出的公益用地模式、地役权模式,则存在着架空土地所有权的弊端。将土地信托理论引入国家公园的建设中,构建以农民集体作为委托人、政府部门作为受托人的土地信托模式,具有提高土地利用的稳定性、缓解政府财政压力
公共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公共体育课程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导致教学管理机制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也一直是影响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障碍。在湖北经济学院不断升级进位的背景下,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得到了相应的支持和运用。深入分析湖北经济学院公共体育管理机制的现状,公共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学校课程教学管理特点的基础上给出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倡导大学生“走出宿舍、走入操场”,参与体验阳光体育的意义和价值。
儒家经典中“君子重学轻耕”“樊迟学稼”“劳心劳力之分”等文段内容长期被当作君子文化贬低、歧视劳动的依据,这其中存在明显的误解。事实上,传统君子文化重视劳动,既将劳动素养作为君子人格修养的核心内容,又将劳动生产作为君子治理国家方略的必要基础。正确理解君子文化的劳动观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从理论层面可以澄清人们对君子人格的误解,充实君子人格之美;从实践层面顺应当代社会育人的实践需求,发挥对当代社会劳动教育的有力支撑。
近代以来随着资本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结构发生着前所未有之巨变,原有的价值观念和伦理体系在资本这个“齿轮”的碾压下开始崩溃、瓦解.一批描写近代社会城乡文
党的十九大为我国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大学英语学科教学如何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已是一个急需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的课题。围绕英语教学中“立德树人”根本内涵与素质教育根本任务在学科教学中的“全人教育”实践研究,探究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于学科教育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英语专业听说课程,教学目标清晰但课程地位有限,强调工具理性却缺乏文化理解,课程模式固定但教学融合不足,整体处于优劣势共存状态。在此背景下依托听说课程开展思政教学,国家法规政策的指导作用明显、英语专业属性契合思政要求、课程内容蕴含思政教育元素,这些先天优势为听说课程开展思政教学提供了可行空间。高校还需以教育、教师、教材、教学为中心,积极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育人能力、挖掘思政教育内容、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从而保证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能兼顾理论与技能、协同人文和德育,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历经数千年风雨洗礼而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栋梁,培育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应有之义。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国家、高校、社会、学生多方面着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