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助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kyma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传统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毅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优势。现代数学教学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的统一。以此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关于基础知识、公式、定理的教学忽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忽略学生数学能力、素质的培养。依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当今数学教学的核心应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前提下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解题能力和社会的协作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建立以小组合作的互助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生问的互助合作。
其他文献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几个问题 1、课堂提问中重数量轻质量。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一改以往满堂灌的教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因而,有些教师就把课堂提问的数量作为了衡量一堂课是否学生活动丰富的一个标准。然而,在课堂上由于问题太多,有时学生穷于应付,看似师生交流频繁,实际上学生对这些问题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因为学生根本没有自己消化吸收的过程,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无法获得完整的知识。
分类教育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实施,也需要体现在课前,课后,作为教师应该抓住任何机会来实现分类教育。
2012年11月6日-28日,上海政法学院举办了十场“东方讲坛·学术特别版”讲座,吴晓明、何勤华、汪青松、马贵翔、蒋传光、贺小勇、龚正伟、牟逍媛等专家学者应邀作了精彩演讲;
一、实物、视听导入法 教师在课前根据课文内容准备一些实物、视听媒体,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和思维的依据,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师生双方都有话可谈。例如:SBIA U7“Earthquakes”属科普类文章,学生对有些概念,尤其是板块的概念不甚了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的深入推进,一种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逐渐被广大语文教师所接纳,并促使教师认真思考和积极实践。笔者认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否贯彻落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并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在教师的导学,许多时候必须借助教师课堂上的提问。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过程包括语言、心理、文化三个维度。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大致分为“感知(字词句篇)——理解(从形式到内容,再从内容到形式)——评价(看法或鉴赏)——创造(独特见解或新的发现)”四个阶段,这其中,阅读主体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英语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要完成传统阅读教学中的传授语言知识、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
初中阶段是人从少儿时代所具有的依赖心理向具有独立生存能力过渡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班主任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班务管理的实际出发,在两者之间寻找合适的切入点,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便是针对初中班主任的班务管理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英语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把学生引入特定的英语语言环境之中。在英语教学法中,呈现的作用是提供充分的新的英语感性材料,让学生完成良好的感知任务。学生对语言材料感知、理解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呈现环节中与学生认知过程协调的效果。教育学家说: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前,
随着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外语教学的目的也越来越突出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我们看到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希望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说多用外语;希望通过课堂教学激励学生初步运用外语进行交流思想,创造性地使用外语。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应追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下面简要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