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情 提高实效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lin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是否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学情”研究自然而然成了当前教师课堂研究的主题。
  一、深入研究学情是有效改进教学的关键
  首先,学情是教师选择和优化教学手段的依据。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人。学生在接受教育前,绝非一张什么也没留下的白纸。哪怕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也已经有了六七年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世界形成了粗浅的认识。这既是教科书编写的依据,又是我们开展教育实践的依据。所以,笔者认为,我们的教育首先要了解我们的工作对象——学生。对自己的工作对象都不了解的教育,必定是盲目的教育、失败的教育。
  其次,学情是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接收信息,同时也在生产新的知识,创建新的信息。这些新的知识和信息就是一种生成性课程资源。教师必须要善于捕捉课堂上那稍纵即逝、不断生成的有效教学资源。
  第三,学情是新课程改革关注的中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学得怎么样才是课程关注的中心。只有深入地研究学情,准确地了解学情,才会使我们的教学方向更正确、方法更灵活、效果更理想,才会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拘泥于展示课前预制的教案,全然不顾学生的情感、体验、需要、兴趣,不顾“学情”的可变性、复杂性,那么即使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头头是道,也只是教师机械的照本宣科、孤芳自赏,自然无法生成出亮点闪烁、异彩纷呈的课堂。
  二、密切关注学情是实现高效教学的保证
  (一)课前预测学情
  指教师根据已掌握的学生的知识经验、学习习惯、心理规律等宏观的、共性的、静态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一个预先推测。比如:学生对本课内容是否感兴趣?学习本课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可能会在哪些地方感到困惑?会对哪些内容理解不透彻?是否愿意按教师的设想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去交流?然后,针对这些预测制订相应的应对措施或策略,以便对学情做出及时调整和引导。
  (二)课中关注学情
  在课堂上,教师要时时刻刻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
  一是观察。指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课堂行为,看学生是否在学、是否愿意学、乐意学、学得是否投入。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这样阐述他的好课观,他认为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重新确立,看一堂课首先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一堂好课要上得儿童“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也就是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把每一个学生都调动起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把智慧的火花点燃,把情感的闸门全部打开,争先恐后地把小手高高举起,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疑、所问、所感。 毫无疑问,这些从学生身上反馈回来的学情都必须依靠我们的观察获得。
  二是倾听。指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朗读、发言、讨论、争辩,从中捕捉信息,看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是否透彻、观点是否正确。
  (三)及时调整学情
  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学情,宏观地可以分为两类,即积极的学情和消极的学情。积极的学情,我们要紧紧抓住,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促进学生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消极的学情,我们也不能疏忽,如果不加以转化,它将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严重影响课堂效率,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对积极的学情予以充分肯定。对学生在课堂上良好的表现、积极的态度、机智的答问、主动的问难、新颖的思路给以一个满意的微笑、一束鼓励的目光、一个赞许的手势、一句夸奖在语言、一片欣赏的掌声。这些都会给学生无穷的鼓舞,促使学生学习更加投入,同时为全班同学树立正面的榜样。
  二是对消极的学情加以巧妙化解。对学生在课堂上无心的错误、欠佳的表现给以巧妙的提示、贴心的安慰、真诚的期待、极大的宽容,以幽默、委婉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引和疏导,以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比如,一位老师执教《草虫的村落》一文,在师生都进入了课文情境,想像、讨论充满智慧的草虫的村落里还有哪些分工时,一个学生说:“里面有小偷!”全班哄堂大笑,刚才营造的美好氛围被破坏殆尽。怎么办?是大声训斥,还是就学生的回答与他理论一番?前后两者,无论怎样都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而且得不偿失。这位老师却不假思索,幽默地回答他说:“那我告诉你,这里一定就有警察!”全班学生轻松地笑了。美妙的氛围重新回到了课堂上,“出格”的学生的“面子”也得到了维护。这位老师的教育机智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三、课后反思学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课后反思“学情”主要是指课后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自己所作的努力进行反思: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其根本原因在哪里?我的处理方式是否妥当?是否需要补救?有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还有哪些地方今后需要改进?反思“学情”还可以与调查访问(如家访、和当事同学进行交谈、和其他相关同学进行沟通)、与批改学生作业、与阅读学生日记结合起来进行。当然,最好能动笔将它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后记或教学随笔。
  综上所述,学情是学生学习的晴雨表,学情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与我们的教学丝丝相连。只有深入研究学情,密切关注学情,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展开教学,才能真正达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想境界,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同时也只有及时反思学情,我们才能不断地总结得失,积淀智慧,促进自己在专业成长道路上的不断完善。
其他文献
<正>北京建筑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是在京外创造的,"营改增"在不同地区,执行尺度不一致。在京跨区施工,也要办预缴增值税,令人不解。自2016年5月1日起,全国建筑业迈入营业税改
一、问题的提出农民世代生活在农村,农村是农民的农村,农民是农村建设发展的主体,农村的繁荣富裕离不开农民的辛勤劳动和积极参与。那么农民对农村建设的参与度如何呢?好像不
“只为少数人打造的……”“以自然的绚丽盛景渲染名门宅邸的显赫气质……”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地产广告致力于打造一种“奢华、富人独有”的小区氛围。然而,专家认为,我国
人民的支持是工人阶级执政党长期保持执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  德国政治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是现代政治合法性理论的奠基者,他强调说,政治合法性来源于社会之中的人民,是人民赋予的。人民服从某种政治统治的动机可能是多方面的,如出自习俗,畏惧惩罚,或者出于物质利益关系的考虑等。如果没有基于这种对合法性信仰的服从,单凭其他动机,不可能构成一个统治可靠的基础。因此,任何统治都企图唤起社会中的民众对它的合法性信仰。
“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是教学生学习“语文”,而不是使学生变成“语文书”。生活处处有语文,而学生的“理解、积累”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分析得到,学生的“运用的技能”也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只有亲身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从生活中学,他们的“理解”和“运用的技能”才能获得和形成,才能逐渐积累语言,丰富语言。从生活中学,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成为“可发展的学习者”。因此,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该怎样开发、
社区法制化的内涵  所谓城镇社区法制建设就是依据现代法制的价值取向,在体现和保障社区居民的民主权利、限制政府权力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我国城镇社区发展状况的法律制度,并严格依法办事,重新构建社区的基本结构和行为模式,形成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依法办事为核心的良好有序的社区管理模式。  我国社区的法制化建设主要指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政府管理行为的法制化,二是社区自制行为的法制化。  政府管理行为的法制化,就
针对当前许多企业对于基层渠道管理人员绩效考评模式存在的问题,本文深入探讨了研究企业基层渠道管理人员绩效考评模式的现实意义,从而为企业在基层渠道人员绩效考评的管理方
近年来魔术及事后揭秘已经完全超越了其本身的表演性质,彻底成了大众狂欢的仪式,每年春晚见证奇迹的时刻越发具有娱乐性.可能尔冬升是为了让观众提前体验到这份娱乐,所以《大
农村老年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处于相对不利地位的农村年长者组成的群体.其主要成因,是在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由于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或制度安排的某些缺陷,加之
你的床头摆放音响是为了方便听音乐?床头离电源开关很近是为了方便开关灯?床头附近的插座插满各式插头?床头离电视机、电风扇很近?……如果回答“是”,那么你可能正暴露在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