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磐安山水情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unqiang6455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东阳到磐安,将近县城时,过一截不长的隧道,便是磐安山城了。眼前的风光正如现代版的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只是阡陌小道变成平坦的公路,从朱锡岭蜿蜒而下的文溪,在古塔岭下开阔了许多,沿溪的荒杂山丘已拓成市民的休闲公园。园里有弯曲的花径,花儿正值烂漫,半腰深的树木也已葱葱然,中间有一座古亭。亭两旁青石上有对子两揆。左边:山穷水尽疑无路;右边:柳暗花明又一村。我这次来磐安的目的,说明白点,大半是冲着这座古亭和这副对子的来历来的。
  这副对子是宋代诗人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原诗是这样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写出了诗人的农村情怀与农民的情谊。其中山穷水尽两句,写出当地“疑无路”和“又一村”的景色,情与景的结合赋予它的哲理意味,成为中国人比喻人生处境的贴切佳句。
  诗人描写的山西村在什么地方?有几种说法。一说是诗人的故乡山阴。我的老师、杭州大学中文系吴熊和教授在《唐宋诗词评析词典》一书中说:陆游于公元1166年(乾道二年),自隆兴通判罢归故乡,卜居镜湖之三山。离山阴城西南九里,陆游在此居住了半年,“这首诗是卜居的次年春游邻村所作,写出了山阴的农村风光和当时的丰岁景象”。这就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这诗中的山西村就在山阴。但磐安人说,不对,这山西村就在磐安,县志上还有这个村的记载。为了证明他们的说法,他们领着我走到亭子前面,找了个角度背朝西看过去,用手指指点点说:“你看,沿着这条文溪,绕过那座山,叫西山,这个村子就在西山西边。”我往他的指点方向细细端详,面前的青山一座座往后面相叠,眼前的青溪淡入重重山影,远处隐约有人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就在眼前,与诗歌所写的情景没有二样。据说,山阴就找不出这样的意境。
  陆游两次来磐安县城安文镇。磐安古属东阳管辖。第一次,于建炎四年,陆游随父亲和家人来这里避难,投靠父亲好友、东阳豪杰陈彦声(字宗誉)。有关这次来磐安,陆游在《陈君墓言觯铭》中有详细的叙述:“建炎三年(1129),先君会稽公奉祠洞霄,属中原大乱,兵侵南及吴楚,谋避之远游,而所在盗贼充斥,莫知所向,有惟悟道入者,东阳人,为先君言同邑有陈彦声者,名宗誉,其义可依,其勇可恃……先君闻之大事曰,‘是豪杰士,真可托生死者也’,遂托人致言于宗誉,说明全家托生避难之意。宗誉曰:陆公乃世代忠良,为国之大贤也,吾愿以生命保护,保君家安全无恙。遂后,陆宰又约同僚擎友内阁中书参知政事龚茂良,尚书晏景初,并奉老母楚国夫人率子陆游等三家共千余人,间关适东阳……”
  千余人的避难队伍,一路浩浩荡荡,那天到达磐安县城安文镇的时候,陈彦声到百里以外来迎接,“旗帜精明,士伍不哗”。到达安文后,宗誉以陆、龚、晏三府人分别辟院安置,总名“聚贤斋”;又于安福寺净堂供其三贤琴棋书画和古籍国书文牍存放之所,还在独秀屏上建亭开路以供登高游览,并安排陆游于宗祠堂上学。
  磐安是个山城。境内的大盘山脉,既是天台山、括苍山、会稽山、仙霞岭的发脉处,又是钱塘江、瓯江、灵江、曹娥江四大水系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磐安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有特色鲜明的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始建于南宋宝祐二年(1254)的榉溪孔氏家庙,周围的民居错落有致,至今仍然荡漾着醉人的古风雅韵。再说具有原始神秘性、独特稀有性、自发群体性和综合艺术性特征的炼火,月光下炭火熊熊,双脚在火上踩过,熵起蓬蓬火星,体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赴汤蹈火、勇往直前的人文精神。大盘山脉有个叫浴仙谷的地方,左侧绝壁下有一高约3米,深约2米的石洞,形似放置的水壶。石洞内有一泉水,四季不枯。相传梁武帝长子、昭明太子曾在此沐浴、歇息饮水,故名浴仙泉。如今建昭明寺一座。这一切都给幼年的陆游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和人文熏陶。磐安还是“中国舞龙发源地”。目前,该县正在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图腾——“龙”文化进行发掘整理。
  陆游爱郊游。县城安文,就是因为唐末广明之乱时,完好保存了东阳一邑之文书典籍而得“安文”之名,寓平安昌文之意。镇前是文溪,南靠花台山,背靠大坪岭和西山。每逢清明节陆游常与陈姓子孙去西山参加祭祖。祭祖祠堂不远有十几棵千年古松,历经沧桑,北门拆了,那些参天古松大炼钢铁时被砍。至今,下宅井头只留下5米深的古井。
  陆游一家安居的安福寺,位于县城南独秀峰下,环境幽美,建于唐朝咸通八年,也就是867年,开始名“安文寺”,又称“安文讲院”,后来改名为“安福禅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1993年重建,由赵朴初题名,改名“安福寺”。这寺历代游人很多,佛事兴盛。与僧交往三年,给陆游留下难忘的记忆。当陆游离开时,他写下《别僧诗》“避乱到安福,与僧常往还;东溪分别去,黄莺正鸣忙”,写出了他与安福寺和尚分别时的心境和惜别之情。
  绍兴二十九年(1159),30年以后,陆游第二次来到磐安。不知是出于对这座古城挥之不去的记忆,还是对这里的青山绿水的眷恋,这位中年诗人,在饱经了30年政治上的创伤和生活上的波动以后,又一次踏上他曾经度过童年的土地。这次他是从福州调到临安的途中,从海道到温州登陆后,经括苍山北上来到磐安的。但这次他没有久留,是匆匆的,是怀着复杂的情感的,是吟着诗经过的——
  “福州正月把离杯,已见酴醾压架开。吴地春寒花渐晚,北归一路摘香来。”□
其他文献
煤矿的瓦斯爆炸是我国近年来发生频率最高、人员财产损失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根据笔者所收集的不完全资料,仅2001年上半年,全国大小煤矿就发生各种类型事故1279起,死亡2710人,其中主要是瓦斯所造之孽。  瓦斯为何方“妖魔”,如此造孽?  我们知道,煤是埋藏在地下的古代植物遗骸经过千万年乃至几亿年的物理化学变化而生成的。在这个“植物→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的漫长转化过程中,每个阶段都要释放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