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的立体裁剪课程建设研究

来源 :西部皮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jian42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换教育的理念,以多元化的思潮实现全方位育人,这是课程思政的价值所在,也是当下素质教育对于课程建设的要求.立体裁剪课程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而其中的教学内容蕴含着很多育人相关因素,在课程思政视角下进行课程的建设,有利于实现德育与才育结合的教学理念,也符合当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就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展开讨论,探索课程思政视角下的立体裁剪课程建设的途径,为思政与服装专业课程教学结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皮革纺织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对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为了适应日益加速的社会发展需要,皮纺企业也必须以更高的要求来完善自身.在这个改进过程中,企业要改变传统的旧思想理念、思考新的发展模式,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增速.文章主要以皮革纺织厂为例,用案例来分析目前我国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怎样积极地推动我国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对企业管理的质量提高有实质性帮助.
通过对部分童装品牌的调研,综合款式、图案、色彩、价格等要素,从实用性、审美性等角度对成人化童装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成人化”设计已然成为童装设计新的发展方向,但同时也因为它的特殊性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必须理性对待.由此,笔者整理出成人化童装的设计思路,既要符合大众审美和教育性要求,也要有设计上的新突破.笔者还总结了进行童装“成人化”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旨在找到一条合适的成人化童装发展道路.
服装饰品是服装设计中十分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作为人们最常见且最常用到的饰品之一,丝巾具有较强的功能性、装饰性和设计性.研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要求,丝巾在设计上的变化特点与发展演化方向.
包装是将商品传达给消费者的桥梁.食品包装是保证食品质量的关键一步,也是保证食品质量的最后关卡.它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着食品的安全.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的问题越发受到重视,食品的包装问题也开始为大众考虑.从外卖食品包装设计中的材料与工艺方向入手,着重研究包装材料和工艺对包装以及整体设计的影响.
烙画艺术具有它独特的魅力,属于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化,深受大众的喜爱.探究皮革烙画艺术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对比东西方烙画艺术的异同,分析烙画艺术的发展前景及其应用方法,以期为烙画皮革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民俗服饰,是中国传统民俗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地考察与文献整理,研究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基本体系与色彩、形制、材料等主要特点以及发展变化,结合苏州当地自然环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经济发展等设计文化环境因素对其形成的影响,可以发现:在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设计与运用中,充分体现了甪直劳动人民的主观能动性与当地动态环境的相互影响;充分体现了中国“适需而存”的科学设计思想,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厚的人文思想底蕴.看起来简单朴素的水乡妇女民俗服饰,却是水乡劳动妇女在长期的生
中国传统造物思想是古代造物活动坚守的核心要义,在我国手工业发展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巧法造化”思想作为“天时、地利、人和”的精华凝萃,为古今造物活动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以“巧法造化”思想在现代时装中的应用为研究中心,通过从自然、哲学、节用、人本等方面对其思想内涵的深层挖掘,以及与现代时装设计元素的融合体现进行探讨,致力推进古今文化融合,表现“美”的设计真谛,最终达到“巧夺天工,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
《服装结构与工艺》是服装专业的主干课程,现对本校服装与服饰专业在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00后”大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模式设计.通过制作微视频,借助雨课堂、Style3D等工具,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课堂重塑为线上、线下、实践三大环节,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实现从“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硬装只能使室内空间具有基本的使用功能,软装却能使室内空间赋予活的灵魂,室内空间的硬装软装相辅相成,使空间拥有合理的布局,提升空间的情怀内涵.人们的审美需求在不断的增长,对室内空间的要求不再是满足其使用功能,需要“软”“硬”的结合来打造有情感的室内空间环境,随之而来的轻装修重装饰的设计理念在室内家居设计中也越来越受到推崇,但盲目追求外在形式感的软装设计风格,并不能体现软装设计的内涵.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利用非遗织物文化与中式风格结合,不仅能保护濒临绝境的非遗文化,还能打破市场上千篇一律的样板模
随着经济、文化、技术的发展,各行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实践教学与文献调研,以河北美术学院为例,阐述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与毕业生就业现状,并基于此来探索“新文科”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改进措施.艺术设计专业应该对接产业需求,打破专业界限,改革课程内容,丰富实践教学环节.打造实践教师团队,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健全教学评价机制,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培养新时代高质量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