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面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需求,针对黄河上游湟水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本底不清的问题,围绕排污口、工业、污水收集处理和生态水量四个方面进行问题分析,阐
【机 构】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面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需求,针对黄河上游湟水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本底不清的问题,围绕排污口、工业、污水收集处理和生态水量四个方面进行问题分析,阐明湟水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面临的主要难点与挑战.建议推动建立排污口全方位自动监控监管预警平台,加强生态空间管控与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改造,实施生态修复,全面提升黄河上游生态环境质量.
其他文献
生态破坏责任是目前立法中的热点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七章新增生态破坏责任,规定了侵权人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应承担的修复责任和赔偿责任,通过私法路径来救济生态环境损害。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涉及私法与公法的协动,以私法为主导的生态环境损害救济体系在发展环境法治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模式的选择争议、生态环境损害概念的界定、生态破坏责任的归责原则的适用、损害生态环境时的惩罚性赔偿的适用等问题。因此,我国生态破坏侵权民事责任立法应进一步完善:明确界定生态环境损害的概念,建立生态环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主要环境问题是流域生态环境脆弱和水资源不足。生态环境部提出了进行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建设,为解决我国黄河流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以“人工湿地”为重点,通过“水质提升—用水统筹—生态调蓄—供水开源”,统筹不同方面协同配合,加快改善水环境质量、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恢复水生态系统健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