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2005年全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与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量比较研究

来源 :档案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z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与本研究有关的概念与指标的界定
  
  1.1人均馆藏量。人均馆藏量是指档案馆或图书馆工作人员人均拥有的馆藏量。
  1.2人均提供查(借)阅量。人均提供查(借)阅量是指档案馆或图书馆工作人员人均提供查(借)阅档案或图书的数量。
  1.3人均服务查(借)阅人数。人均服务查(借)阅人数指档案馆或图书馆工作人员人均提供服务查(借)阅人数。
  1.4人均收集馆藏。人均收集馆藏指档案馆或图书馆工作人员人均收集馆藏的数量。
   2、工作量比较
  
  2.1人均馆藏量。档案局(馆)人均馆藏量最大值为3991(卷、件、册),最小值为2225(卷、件、册),平均值为2768(卷、件、册)。档案馆人均馆藏量最大值为7982(卷、件、册),最小值为4450(卷、件、册),平均值为5535(卷、件、册)。图书馆人均馆藏量最大值为9530(卷、件、册),最小值为7080(卷、件、册),平均值为8025(卷、件、册)。图书馆人均馆藏量与档案局(馆)人均馆藏量最大值差为5539(卷、件、册),最小值差为4855(卷、件、册),平均值差为5257(卷、件、册)。图书馆人均馆藏量与档案馆人均馆藏量最大值差为1548(卷、件、册)。最小值差为2630(卷、件、册),平均值差为2487(卷、件、册)。
  2.2人均提供查(借)阅量。档案局(馆)提供查(借)阅量最大值为216(卷、件、册次),最小值为92(卷、件、册次)。平均值为138(卷、件、册次)。档案馆提供查(借)阅量最大值为433(卷、件、册次),最小值为185(卷、件、册次),平均值为275(卷、件、册次)。图书馆提供查(借)阅量最大值为4133(卷、件、册次),最小值为2566(卷、件、册次),平均值为330l(卷、件、册次)。图书馆提供查(借)阅量与档案局(馆)提供查(借)阅量差最大值差为3917(卷、件、册次),最小值差为2474(卷、件、册次),平均值差为3163(卷、件、册次)。图书馆提供查(借)阅量与档案馆人均馆藏量差最大值差为3892(卷、件、册次),最小值差为2189(卷、件、册次),平均值差为3026(卷、件、册次)。
  2.3人均服务查(借)阅人次。档案局(馆)服务查(借)阅人次最大值为166(人次),最小值为25(人次)。平均值为55(人次)。档案馆服务查(借)阅人次最大值为332(人次),最小值为49(人次),平均值为110(人次)。图书馆服务查(借)阅人次最大值为4627(人次),最小值为1571(人次),平均值为3514(人次)。图书馆服务查(借)阅人次与档案局(馆)服务查(借)阅人次最大值差为4461(人次),最小值差为1547(人次),平均值差为3788(人次)。图书馆服务查(借)阅人次与档案馆服务查(借)阅人次差最大值差为4295(人次),最小值差为1522(人次),平均值差为3459(人次)。
  2.4人均收集馆藏量。档案局(馆)人均收集馆藏量最大值为205(卷、件、册),最小值为77(卷、件、册),平均值为133(卷、件、册)。档案馆人均收集馆藏量最大值为410(卷、件、册),最小值为155(卷、件、册),平均值为266(卷、件、册)。图书馆人均收集馆藏量最大值为384(卷、件、册),最小值为165(卷、件、册),平均值为220(卷、件、册)。图书馆人均收集馆藏量与档案局(馆)人均收集馆藏量最大值差为179(卷、件、册),最小值差为88(卷、件、册),平均值差为87(卷、件、册)。图书馆人均收集馆藏量与档案馆人均收集馆藏量差最大值差为-26(卷、件、册),最小值差为10(卷、件、册)。平均值差为-46(卷、件、册)。
  
  3、结论
  
  3.1人均馆藏量。档案馆人均馆藏量的统计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以局馆全部人员来统计,一是仅以档案馆工作人员统计。但不论以何种方式统计,档案人的人均馆藏量均低于图书馆的人均馆藏量。
  3.2在提供利用方面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小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由于许多图书馆已经采用开架的方式向读者提供借阅服务,读者在开架书库中自己寻找所需图书,图书馆工作人员直接为读者寻找图书已经较少。而档案馆则必须由档案馆工作人员为利用者查找所需的全宗、卷。档案馆工作人员在提供利用服务时查找利用者所需档案的时间,耗费的精力要比图书馆工作人员多的多。尽管这样,我们的人均提供查(借)阅量与图书馆相差9-14倍,人均服务查(借)阅人次与图书馆相差14-32倍,还是说明我们在提供利用方面工作量小于图书馆工作人员。3.3在收集馆藏方面。若以全体档案局(馆)人员数计算,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要略小于图书馆工作人员。若仅以档案馆人员数计算,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要略大于图书馆工作人员。如果再考虑接收录音、录像、影片、照片、底图档案,以及征集、接受捐赠、接受寄存档案等因素,和较为复杂的整理过程。因此可以说我们在收集方面工作量大于图书馆工作人员。
其他文献
[摘 要]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快捷之外,也“捎”进了无尽的烦恼。为强化德育有效性,与其一味地“堵”,不如扬其“长”,避其“短”,正确引导,主動出击,以网络为桥梁,使学生、家长和老师之间互通有无,积极发挥其正能量。  [关键词] 小学德育;网络;双刃剑  网络的普及,将人们带入新的时代,这是一种进步。但是,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好会让人伤痕累累。所以,教师如果想运用网络实现小学德育的有效教学,就需
[摘 要] 教育戏剧是将戏剧或剧场的元素应用在教育中,服务于教育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或教育模式。将教育戏剧巧妙地应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通过角色转换、情境表演、“嘉宾”入戏、思维碰撞等方式,创设生动和高效课堂,让教育戏剧贯穿课堂,让学生真体验,从而达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教育戏剧;小学道德与法治;应用案例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
[摘 要] 在高中阶段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终身发展能力,还可以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目前,部分高中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多数情况还是完全跟随老师的想法。这就要求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上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策略上使用不同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思辨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思辨性阅读包括思辨性和阅读两方面的含义。其中的思辨来源于中国古
摘要:数字影像的真伪鉴辨是近几年出现的新课题,随着伪造数字影像的不断出现,如何有效地、科学地鉴辨数字影像已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了数字影像造假的可能性和实施的措施,介绍了数字影像鉴辨的依据和常用方法,探讨了数字影像鉴辨中可资利用的工具。以期应用于实际工作,解决数字影像真伪鉴辨的问题。  关键词:数字影像 真伪 鉴辨    无论是照片、底片还是幻灯片,是黑白的还是彩色的,无论旧与
贺默嫣 编译  摘要:本文论述了美国档案保密的发展历程,认为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借口,不断加强档案的保密措施,扩展档案的划分体系,造成了政府机构之间的对立,阻止了有关政策的制订,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个人的利益。    1 档案保密的发展历程    美国档案保密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1 第一阶段(1774—1870年)  在这个时期,美国盛行民粹主义思想。非正式论证的信息被限制,人们泄露
[摘 要] 指向学习力的语文课堂以学为本,注重学生的学而不是老师的教,首先应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可操作化,设计突破文本重难点的学习方法,设计怎样让学生投入学习、学会学习的策略。其次将“学习目标”转化成“学习任务”,教师领着学生在情景中带着任务学习,在完成学习任务中获得认知、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优化;任务;学支架;学习力  在知识信息大爆炸时代
[摘 要] 德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学生成长的基础,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美好情操、健康人格的重任,可以运用“大德育”理念,从思想引领、文化建设、主题教育、评价改革等四个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为学生的未来,为孩子的一生幸福精心奠基。   [关键词] 育人;幸福;德育  關于教育的论断,对于中国人来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邓小平所说的教育的“三个面向”。正是基于这个著名的论断,丽水市实验学校提出了
[摘 要] 在中考语文阅读中,面对议论文阅读题,往往考生会望而生畏。“理清结构为最要,作答问题抓要害”。“理清结构为最要”,就是指根据议论文的特点,抓住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方式,迅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作答问题抓要害”是指基于三要素,理清文章结构,抓住关键、切中要害作答问题。   [关键词] 中考;议论文;阅读方法;指要  一、理清结构为最要  所谓“理清结构为最要”,就是指根据议论文的
摘要:本文从大文件观产生的背景入手,指出了大、小文件概念与广义文件、狭义文件概念的设置标准,分析和揭示了中外广义文件概念的一致,尔后从“文档一体化管理”的呼唤和电子文件管理原则等方面,总结出:大文件观应是当代中国档案学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大文件观 中国档案学 当代 选择    大小文件概念(或称大、小文件观)问题在我的意识中本不复杂,但最近阅读了王茂跃先生发表在《档案管理》2007年第6
屈指一算,薛志芳校长已经在这所学校工作了13个年头。这是他与教育深度交融的13年,也是他生命中最青春最光华的13年。  一、抉择与突围  回想起13年前那个炎热的暑假,薛志芳校长和他的团队来到了这所地处城郊的中学。尽管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当他第一次踏进校园看到那陈旧的校舍、斑驳的门窗、野草疯长的操场,心里还是涌起一股股的悲壮。但薛校长说“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们真的不想过那种很庸俗、无意义、没感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