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遗传研究进展

来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r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黑条矮缩病(RBSDVD,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disease)是以灰飞虱为主要传毒介体,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引起的一种水稻病毒性病害.介体灰飞虱一经染毒,终身带毒,但不能通过虫卵传毒.近十几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在中国南方稻区广为流行,造成了水稻的严重减产.目前主要通过使用农药来防治其传毒介体灰飞虱,但由于灰飞虱种群数量大,导致其防治效果不佳,而且存在环境污染的忧患,故培育和利用抗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水稻品种是综合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基础.本文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分布及危害、抗病种质资源、抗性鉴定方法、抗病基因/QTL的定位、抗病分子机理及育种进行综述,为开展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遗传研究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菌子山喀斯特森林区位于云南东部师宗县,在植被区划上属滇中、滇东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与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区.该片森林以次生林为主,是这一植被区东部边缘残留森林的典型代表.为揭示菌子山喀斯特森林类型组成及其群落特征,该研究对该森林区开展了系统的样方调查,记录了群落的物种组成、数量特征、生境信息等.通过对29个样方的调查数据的分析,基于群落学-生态学分类原则和最新的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修订方案,该喀斯特森林可划分为4个植被型,16个群系和27个群丛.该研究对每个群丛的特征进行了描述,提供
陆地棉是棉属中最主要的一个栽培棉种,其产量占世界棉花总产的95%以上.我国对于陆地棉的引种、栽培和育种已有百年历史,在陆地棉不断改良的过程中,其遗传基础逐渐变得狭窄.为了拓宽陆地棉遗传基础,近十几年来,我国以及世界棉花基础研究和育种工作者通过有性杂交创建了棉花远缘杂交遗传群体和优异种质资源;与此同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和棉花基因组图谱的完成,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组学技术揭示了远缘杂交群体中的数量性状位点(QTL,quantative trait locus).本文总结了陆地棉分别与4个远缘四倍体棉种(海岛棉
叶片气孔是植物进行水汽交换的通道,影响着植物的蒸腾和光合作用.然而叶片气孔行为受环境条件和树种类型的影响,不同树种冠层气孔导度对环境因子响应的差异性,以及在生长季不同时期叶片气孔对冠层蒸腾的调节作用是否会发生改变,仍不清楚.该研究目的是通过探究各环境因子对不同树种冠层气孔导度的相对贡献率以及叶片气孔对冠层蒸腾的调节作用,为深入了解植物水分利用状况和山区森林经营提供参考依据.于2018年生长季以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内的58年生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和39年生元宝槭(Acer trun
为明确晋西黄土区植物的水分利用规律及对半干旱区的适应策略,提高黄土地区植被建设效益,该研究对该地区典型乔灌木短期水分利用效率随环境因子的变化进行了探究.以典型乔木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及其林下灌木黄刺玫(Rosa xanthina)、杠柳(Periploca ssepium)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可溶性糖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leaf)与枝条渗出液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branch),使用δ13Cleaf推导计算7-10月叶片尺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易遭受各种胁迫影响而造成产量和品质损失.在作物响应逆境胁迫的研究中,多数报道已证明WRKY转录因子(TFs,transcription factors)可以通过调节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途径来介导作物响应各种胁迫.WRKY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界众多TFs家族中的一种,包含1个或2个WRKY结构域,约60个氨基酸组成,主要参与作物的衰老、种子的发育、萌发和休眠等生物学过程,进而调节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适应性,但其在大豆研究中的系统性相对不足.本文主要阐述了大豆WRKY转录
为了全面了解广东药用野生稻自然生存现状,为我国野生稻资源的保护提供决策依据,2006、2012-2018年对广东药用野生稻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查明,截至2018年12月,广东8个县市17个乡镇尚存药用野生稻,共有分布点21个,其中3个点为首次发现.现有分布点中,47.6%的分布点分布范围小于67 m2或只有零星几丛甚至1丛,38.1%的分布点分布范围在67~666 m2之间,只有14.3%的分布点分布范围在2000 m2以上.根据历史资料统计,广东原有11个县市35个乡镇有药用野生稻,共有分布点79个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安全生产越来越依赖分子生物学功能基础研究.PPR(Pentatricopeptide repeat)蛋白是水稻中较大的蛋白家族之一,研究证明PPR蛋白由核基因编码并参与细胞器前体RNA加工,如RNA起始翻译、RNA稳定、RNA剪接、RNA编辑,调控水稻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的发育,进而影响水稻的花粉、胚、胚乳、叶片及其他组织的生长发育.该类蛋白表达受抑制将严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对近年报道的水稻PPR蛋白结构、分类、定位、RNA作用靶位点、作用方式及其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农田杂草是影响作物品质和产量的主要因素,而化学除草是现代农业生产中杂草控制的主要手段.乙酰乳酸合酶(ALS,acetolactate synthase)也称乙酰羟基酸合酶(Acetohydroxyacid synthase),是植物支链氨基酸生物合成第一步的催化酶.ALS抑制剂类除草剂也称ALS类除草剂,其通过干扰ALS与底物结合来抑制植物支链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从而达到灭杀杂草的目的.随着ALS类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的广泛应用,除草剂残留对后茬作物的伤害问题日益严重,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也尤为明显.因此,
华中樱是原产于我国的野生樱花,湖南省是其主要分布区域,开展湖南省华中樱遗传多样性研究,可为种质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奠定基础.通过对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应用遗传学软件分析了湖南省10个华中樱群体207份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湖南省华中樱的总体核苷酸多样性为0.0056,单倍型多样性为0.763,207份种质资源可分为14个单倍型,其中来自怀化市中方县的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其次是来自衡阳市南岳区的群体,来
以158份不同地区的春兰种质资源为参试材料,通过方差分析、遗传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20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0个表型性状在春兰群体内存在丰富的变异,数量性状花葶高和侧瓣宽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6.96%,叶长和叶宽的多样性指数最大,均为7.28;质量性状瓣型变异系数(66.32%)最高,花瓣色变异系数(60.47%)次之,外瓣紧边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7.28.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舌面红点、苞筋色、花葶色等性状是春兰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并通过综合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