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r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4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畅游知识海洋的不竭动力。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大的求知欲,自然就会为满足求知欲而不断探索知识的真谛。地理学科有着千变万化的特点,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习地理乐于其中呢?几年的教学实践让我颇有所思:
  一、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师生间彼此有了了解,有了融洽的氛围,才能在教与学中产生共识。地理学科地位低,不仅课时少,而且排的课几乎都是第一课或者第四课,想发牢骚也没地方发,这就更要把握好师生的关系,让情感冲走烦恼,让兴趣带动激情。记得在开学后的第一课,我总喜欢跟大家开玩笑:"学地理就要心胸宽广,要学会谦让,要有吃苦的精神,你们看我课表,是不是跟大家同甘共苦啊?"学生笑嘻嘻的说"是"。还有在上下午第一课时,我总喜欢提前到班把学生喊醒,让他们出去溜溜,洗洗脸,喊起立后会让他们做完"脖子扭扭,屁股扭扭﹍﹍";课上有人打哈欠,我会开玩笑说要给其补彩色的钙(粉笔);上课走神,我会开玩笑的说:谁开小差,我会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一边说一边用手做做样子,有时还会朗诵一段诸如"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丽辞佳句,等等,这样学生在笑声中回到课堂。特别提醒一下,对学生千万别动手,这样会拉开师生之间的距离哟!
  二、寻找课外的源泉活水,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地理是一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加上高考试题越来越灵活,许多材料来自生活中的热点。引领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有所醒悟,已经是置于眼前而必为之事了,如,2012年江苏省高考考到了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时晨线位置、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2012年4月28日四川雅安-西昌高速公路、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的新城、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水体面积变化、农村的秸秆利用;2012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还考到了2012年意大利埃特纳火山的喷发、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号、绿色和平组织志愿者、2011年泰国洪涝灾害、近三年我国云南省的持续干旱等等。这些都启发我们,地理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社会这个大课堂,进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提升他们探索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与新课改是并不冲突,新课改改的就是知识点一味的灌输,改的就是教师一味的教。因此,我们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课外源泉活水来理解课本上的知识点,如:在共同探讨大气环境这一节,我们就可以提出来:为什么晴天昼夜温差大阴雨天昼夜温差小?为什么秋天农民燃烧秸秆?为什么高处不胜寒?为什么民间有"十雾九晴"说法?为什么冰岛火山爆发,火山灰会漂到欧洲?......一个又一个为什么串联出学生对生活浓厚的兴趣,化成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并通过各种有效途经寻找答案。
  三、 创设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记忆思维
  必修1模块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知识重要,难度较大,许多知识点易混淆,这时我们就可以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创设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无意中记得,变被动为主动。如:"地球内部圈层"这节,学生容易把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位置、横波纵波速度快慢混淆,我是这样让学生理解的:古老的东西藏在里面,所以古登堡面在莫霍面下面;横波纵波到莫霍面快要看到"古董"和到达"古董"时,心情如何,速度怎样?所以横波纵波到莫霍面速度加快,看到"古董"即到达古登堡面,横波消失,纵波减慢。再如:地质构造里背斜与向斜这个知识点易混淆,我是这样让学生理解:老爷爷的背向上斜(配上肢体运动),叫背斜,即岩层向上弯曲。诸如此类,"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学以致用,习而能识,就是硬道理。
  四、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重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驱动学生利用已知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的,让他们充满成就感。如"洋流"这一节在探究"密度流"时:拿一个容器,中间放一个夹板,一边放油一边放水,夹板拿掉后什么现象?引出密度流表层是由密度小的流向密度大的,底层由密度大的流向密度小的。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规律的研究,教学方法的探讨,课堂氛围的营造等诸多环节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我们教育人矢志不渝、持之以恒,在教育的道路上永远的探索下去,让学生乐于其中。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乡镇卫生院中外科感染和抗生素应用情况,以为临床规范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外科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门诊处方进行分析,分析外科感染的类型和特点,明
【摘要】:小学科学课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的探究从自发状态向自主转变,使学生从探究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增进对自然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素养。  【关键词】:科学实验;科学素养;灵活多样;自主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  【正文】:  小学科学课以独特的魅力和神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引导学生透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途径之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基础、教师素质等存在差异,这种发展则具有极大的不平衡性。在农村地区,特别是某些偏远山区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与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还存在着很大差距。总结现阶段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找出存在问题,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发展与提高。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