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与日语吸收外来语的方式及其影响对比

来源 :东北亚外语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日语中都存在大量的外来语,但汉语和日语吸收外来语的方式不尽相同,对语言发展的影响也不同。日语倾向于将外来语意译成汉字,"二战"后主要采用音译的方式吸收外来语,目前日语则完全采用片假名注音方式吸收外来语;然而,汉语倾向于采用意译或者音意译结合的方式吸收外来语。日语、汉语吸收外来语的不同方式,取决于两国语言文字的差异性,也反应了国民对外来语的不同接纳程度。同时,外来语的吸收对语言系统、语言规范和民族心态都给予了一定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以哲理性动画为研究方向,并以独立制作的毕业动画作品《失去》为研究对象,力图分析动画创作中的哲理性表达。动画《失去》以柏拉图提出的灵魂三分法为创作灵感,对其哲学理论进行选取与简化,并拓展延伸出世界观及故事时间线,在艺术创作层面完成符合故事剧本的动画角色和场景的设计,最终在整个动画中反映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反思。文章中讨论了哲理性动画在国内外(美国、日本、欧洲)的创作现状,从多维度分
「がち」是接尾词,不能独立使用,只能接在其他词后面构成新词后使用。根据『大辞泉』(2009)中记述,「~がち」表示某事经常发生,或者倾向性较强的含义。「~がち」后面既可以接「な
「鲤帜」「鲤帜」读为「こいのぼり」可译为“鲤鱼旗"或者“鲤鱼幡”。
静穆之美作为一种单纯的艺术形式美,它既是古希腊艺术作品中最主要的特点,也是古典主义美术的最高艺术表现。1764年温克尔曼在《古代艺术史》中提出了这一美学思想观点,并且对古典主义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主要是关于“静穆之美”在油画创作中的表现方法研究,以“静穆之美”的来源及发展和在油画创作实践中的研究与探索以及自身的感悟与思考为主要内容进行逐一论述。论文在开篇就详细说明了“静穆之美”的含义、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囊性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病人行彩超检查. 结果 24例囊性肾癌分别为囊肿型12例,分隔型8例,结节型4例.22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