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342546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需要老师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教育方法。老师不能再居高临下,独揽“问”的大权,而应尊重学生,把“问”的权利用职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做“问”的主人。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和老师都要转换角色。学生要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变被动为主动,变“老师要我学”为“我要学”;老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权威,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参与者和指导者。老师作为引路人,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醒学生的创造心灵。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事实证明所有的发明、创造都和对“疑问”的探索追寻、实践创新分不开。教师要让学生做“问”的主人,勇于质疑,善于解疑,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尽量缩短与学生的距离;要尊重学生的发言,让他们各抒己见,切不可随心所欲地打断学生的发言;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的发言,不插嘴、认真听,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和谐的氛围中积极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有感染力,才能使学生进入角色。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探索的内驱力,才会去思考、去发现。也许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可笑的、幼稚的,甚至是和教学没有关系的,但作为教师不能无情地打击孩子提问的积极性。给他一个鼓励的掌声、一个表扬的眼神……下一次他一定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在教授《蜜蜂引路》一课时,有孩子提问:“老师,养蜂人是不是因为讨厌列宁才不告诉列宁他住在那里?”很显然这个孩子因为没有仔细阅读课文才会提出这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在全班表扬了他,并告诉同学他是个敢于不懂就问、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同学,然后我再告诉他仔细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就会找到问题的答案。那个孩子坐下后仔细阅读,从他的眼神和表情中我不仅看到了他解决了不懂的知识,还看到提问带给他的快乐和自豪。以后的课堂上他提问的次数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有价值,在他的带动下孩子们都敢于大胆提问,基本消除了原来害怕提得问题太简单、太怪或者和课文没有联系的顾虑,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自己提出问题,还学会了合作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真正地做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改变课程以教师传授为主、死记硬背的现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行列中去。
  所以,只要教师给予学生问的权利,创设问的氛围,引起问的兴趣,就会出现学生积极从事阅读实践、养成质疑问难的良好阅读习惯的生动局面。
  
  二、采用“新颖”的教学策略,增强学生提问的能力
  
  让学生真正善问,还需采用新颖的教学策略,由“扶”到“放”,使学生掌握提问的技能,体味提问成功的乐趣。
  第一,示范中认识。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我们可提供高质量的问题给学生做示范,感受并引导学生认识提问的方法,在反复训练中使学生逐渐掌握提问的技巧。
  第二,比较中提高。由于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发现能力、兴趣爱好不同,他们提出的问题也会千差万别。在学生提问后,可将各个问题一一列出,让学生展开讨论,比较哪些问题更有价值,使之从选择优秀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提问的水平。
  第三,竞赛中增强。我们可针对学生的提问开展竞赛,根据问题的质量和数量评选最佳提问人和最佳问题。学生在感受成功中逐渐增强提问的感觉,全身心地投入到思考之中,促进提问水平的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在表扬成功者时,千万不能贬低失败者,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更要为他们的闪光点喝彩。
  总之,我们要在教学中创造条件和新情感,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拓展思维,让学生自主质疑
  
  第一,营造空间,让学生提出问题,在提问中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学生能质疑,就说明他们对所问感兴趣。随着经常质疑,学生的求知欲更强烈,质疑兴趣更浓,就会出现自主质疑的局面。为了提高学生自主质疑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让他们在解决新问题中再提出实际问题。如在教授《丑小鸭》一课时,当学到课文结尾,丑小鸭已经变成一只漂亮的天鹅时,我的问题还没有提出,有个孩子就把手举得很高打断我的讲话。我请他发言,意想不到的是他提出的问题竟是我事先设计的:丑小鸭变成天鹅后会做些什么?它会报复那些曾经欺负它、讥笑它的人吗?还没等到我对他的精彩质疑给予充分肯定,孩子们一双双小手已经举得好高,有的说丑小鸭变成天鹅后十分骄傲地到处和小动物比美,最后小动物们都不喜欢它了,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终成为一只心灵也很美的丑小鸭;有的说丑小鸭又回到了农场,它的兄弟们都非常羡慕它,可它一点也不骄傲,还和它们一起幸福地生活;还有的孩子说,丑小鸭变成天鹅后见到一位天鹅妈妈伤心地哭,就走过去问为什么,天鹅妈妈说去年她曾经委托鸭妈妈帮她孵一只天鹅蛋,可是鸭妈妈把她的蛋丢了,丑小鸭想这一定就是它的妈妈,从此它和自己的妈妈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多么令人惊奇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呀!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丰富的问题和情境。如教授《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有个孩子提出:为什么壁虎妈妈叫小壁虎“傻孩子”呢?孩子的话音未落,有几只小手已经举起,“老师老师,让我来告诉他们!”还有一些孩子在下面嘀咕,看来对这一问题,孩子们的兴趣蛮大的。本想简单地告诉他们这是妈妈对孩子的昵称,突然一个念头冒了出来,何不借此机会,开展一次小小辩论会呢?于是,我亮亮嗓子,“孩子们,你们说说小壁虎是个傻孩子吗?”是!不是!声音嘈杂。“这么说谁也说服不了谁,咱们就来辩论辩论,拿出你的理由说服大家,行吗?”“行!”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小小辩论赛,孩子们对此既新鲜又激动。经过几分钟的准备,小辩论开始了。有的学生说:“我觉得小壁虎是个傻孩子,因为它在向牛伯伯、小鱼姐姐、燕子阿姨借尾巴时,都不回头看看自己的尾巴到底怎么样了。”另一学生说:“我不同意,因为小壁虎在蛇咬住尾巴时会挣断逃走,多聪明啊!”有学生说:“小壁虎不傻,你们看,它在尾巴断了之后会向朋友们去借呢!”有学生说:“我也觉得小壁虎不傻,它向小伙伴借尾巴时很有礼貌,叫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还有学生说:“我跟你们说,小壁虎有点傻的,那尾巴本来就会断的,可小壁虎爬了这么多地方都没发现自己的尾巴在长?”马上就有学生反驳说:“可能它断了尾巴心里难受,就没看。可能它觉得没有尾巴太难看了,不想看。”
  很庆幸自己没有滔滔不决地讲述,而是顺沿孩子们的兴趣,为学生口语交际提供话题,并创设具体的情景,激发学生自主交流的欲望,让它成为学习的新起点。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合作的、互动的,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提高了认识,教师也以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之中。
  在孩子们的精神世界里,都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甚至我想,如果在课一开始就准备这个辩论会,相信我们的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学习。第斯多惠说过,知识不应该灌输给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我们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课堂上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
  总之,在学习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陈献章也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因此老师要把学生教出“问题”来,让学生做“问”的主人,让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解疑,充会调动全体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这种做法对于培养新一代有胆识、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无疑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海南省 每逢端午,海南各处都会举办龙舟竞渡的活动。在如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县治城垣定安,有五百年历史的明成化古城门洞内,仍有两个石阶叠架着两条鲜艳、修长、昂扬的龙舟。海岛先人,端午时节,扛起龙舟,奔向大河,挥汗于南渡江中竞渡……历史就从一个个古色端午,在时光交错中流淌到了今朝。素有“椰乡”之称的文昌,是宋庆龄的祖居地,临海傍河。自古以来,当地沿海沿河居民每逢端午,都会举办赛龙舟的活动,祈福求安。海南
期刊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南京端午,各家皆备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高邮的端午较为特殊,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习俗,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  河北省 河北等
期刊
日本的端午节又称儿童节,是男孩子的节日。这一天有男孩子的家庭都会竖起鲤鱼旗,吃粽子和柏叶饼来祝贺。竖鲤鱼旗是希望孩子像鲤鱼那样健康成长,有中国“望子成龙”的意思。从下面看鲤鱼旗,浮现在蓝天下的鲤鱼很像是在水中健壮的游泳。另外,为了避邪,把菖蒲插在屋檐下,或将菖蒲放入洗澡水中洗澡。说到避邪,还有着这么一段传说:从前,有个叫平舒王的君主,诛杀了一个不忠之臣,这个奸臣死后化为一条毒蛇,不断害人。有个有智
期刊
一、现象    职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出了一道题,让学生写一张请假条。这是他们语文课本应用文写作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过反复练习,但是考试中,其中有一个班竟有一大半学生写的请假条还是漏洞百出。这些学生经过了九年义务教育,即使没写过请假条,老师在课堂上三令五申强调过之后,也应该掌握。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现象?     二、原因    具体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 学生的状况。  虽然近几年国家大力发
期刊
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今天,面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让思想道德的种子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发芽    当前教育的环节中,家庭教育薄弱,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势十分严峻。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现实情  况,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利用班队活动、学校的集体活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学生时常规范自
期刊
一、农村教学点不能全部撤消    在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当地政府的预期目标和动力之一就是追求规模效益。“一费制”之后,学校公用经费来源主要为“一费制”中的杂费,这笔收入对小规模的农村学校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在缺乏政府投入的情况下,学生数量的多少就决定了学校公用经费的多寡。为了整合教育资源,当地政府必然要对规模过小的学校进行合并,有些地方以撤消教学点个数来衡量行政人员的政绩,甚至有些官员所理解的“布局
期刊
学校的课程管理应该是课程管理系统中最具活力的环节。我国由于长期秉承全国统一的课程管理传统,学校管理课程的权力非常有限。随着研究视野的开阔以及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学校管理课程的重要意义。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教育改革逐步赋予地方和学校以适当自主权。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课程管理体制改革使我国中小学学校课
期刊
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和调查,我们发现合作学习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缺乏对合作学习的价值认识,缺乏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以及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转换等,从而导致合作学习不能真正发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为此,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有必要就以下几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合作学习的价值    传统的课堂教
期刊
有人说:“课程改革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的命运!”听了这句话,使我想起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的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是啊,作为老师,将如何给孩子一个全新的教育呢?《语文课程标准》就特别指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何等重要。那么,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才能在“教”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也使数学教师更具挑战性。长期以来,许多数学家老师认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无非就是讲练结合,即做一题、讲一题,这样的练习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显得单调、乏味,不受学生欢迎,也不利于学生健康、持续、和谐的发展,亟待改进。因此,如何设计数学练习,如何让数学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是新理念指导下教师们应该关注的问题。现将本人整理的“几个亮点”与同仁交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