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青少年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千方百计地去战胜困难。本文就英语教学中,围绕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习兴趣;教学质量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学习阶段,他们的心理主要应靠兴趣来吸引。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学习的兴趣来了,学习的劲头也来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抓好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正是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何在教学之中,抓好学习兴趣的培养呢?
一、发挥文学艺术的作用
我曾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中国男孩,他爸因工作关系,带他到美国去生活了半年。这半年,他结识了一个美国女孩,两个人的关系好得像兄妹。半年过去了,他要同国。他们约定互相通信,不能打电话,不能利用电脑工具,只能用笔写信,这样,收到信的间隔会长一些,要知道,等待也是一种幸福。但他的英语水平糟透了,他在美国时是借着父亲的翻泽,大多数时候是双方凭感觉共识形成的比划打哑语,后来才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常用英语。现在两个相隔在太平洋的两岸,用汉语写,美国小朋友还是低水平(虽然也在努力学习汉语),用英语,但他自己连英语二级的水平都达不到。
由于语言交流的逼迫,他下决心学好英语,边学边请教老师及同学,边学边写信,写好后,请老师修改,他在学习各门功课中,对英语的投入特别多。买英语视听光碟,常跟着收音机学英语。一有空就与同学讨论有关英语的某些问题等等。这样又一个半年过去了,他的英语水平超过了班上所有的同学,现在他和太平洋彼岸的那个女孩仍保持着英语联系。
这个故事是美丽的,动人的,它令同学们动情,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家重视英语、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热情。这是运用文学艺术的能力渲染英语的交际作用,以情感故事激发情感,培养了学习英语的间接兴趣。
二、培养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由眼前的直接诱因引起的。如饿了引起对食物的兴趣。走路累了引起对出租车的兴趣,这种兴趣因快速达到了目的而消失。肚子饱了就不再对食物感兴趣。但当肚子不很饿时,富于刺激性味道的食物也可以引起食欲。所以在教学中,学生虽然有时不想学英语,但如果教学形式生动有趣,就可能激发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兴趣,收到这堂课的良好效果。
以旧引新教学法。由于英语难学,比如发音教学。但如果用已具备的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由于运用旧知识不费力,用来解决新问题又有成就感,则学生会努力去尝试。
例一,字母教学。苏霍母林斯基认为:“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依赖于两个基本因素,即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已有知识的运用。”
字母教学是英语的起始阶段,利用学生学过汉语拼音的发音、拼读能力为英语字母教学服务,其方法是引导、比对,以旧的学习能力帮助对新知识的学习。如教字母A时,可以和汉语拼音的ei比较。但需说明两者的区别。即ei是一个双元音。A和汉语拼音的ei不完全相同。Ei有两个音,前一个“e”发音较长,较清楚,后面“i”则发音较短。又如数字母E,可以与汉语拼音的“i”比较。也需说明两者只是相近,它们的区别在于英语字母E发音时,舌面与上颚的距离比发汉语拼音的i的大一些,气流通过口腔时听不到摩擦声。
为了巩固知识,在朗读、复习,背诵时,老师都注意用口形引导,指出不同之处,这样学生学习26个英文字母就能令其发准字音。
例二,书字练习。书字练习开始易使人觉得单调乏味,怎样让他们产生书写的兴趣,并按正确的格式和笔顺书写呢?如果我们把学生已经具备的研究欲,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加以利用,就可把他们引到对书字的学习中去。曾有个美术爱好者,画画得不错,但字却不行。他又不爱好书法。一天一个人对他说,你对画的模仿能力那么强,难道不能把字练习好吗?他便下决心一定要检验一下自己学习写字模仿能力比起学画又如何呢?于是他开始研究练习书法,不出几个月,果然大有长进,卓见起色了,他感到十分自豪:“我真的还行!”这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学生亲自去研究和发现某种东西,亲自去把握具体的事实和现象,那么这种驾驭知识的情感就会更加强烈!”。就是说学生具有对知识的运用欲,体验欲,成就欲。
这样,我们就可以首先向学生说,你们以发现者、研究者的身份学习英语书写的新内容,你们要以发现其中的奥妙作为成果。于是同学们兴趣十足地学习书写。
三、直观教学培养兴趣
直观教学法在各学科的教学中部具有共同的作用。它形象具体,使人身临其境,有帮助理解与激发兴趣的作用。如一幅蒙古大草原的圖景,是学生写作文时,发挥想象的依据讲课的内容涉及到时,具有形象地帮助到理解的作用。物理教学中出示的机械模,化学教学中实验装置和原子、分子示意图,历史、地理教学中的影视录像,都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都能为增强学习兴趣,帮助理解内容起着抽象教学达不到的作用。
英语的直观性体现在哪里呢?在于设计身临其境的语言环境。因为中国人对英语是陌生的,只凭英汉意义的转换翻译,一是枯燥无味, 二是印象不深,不易记住。所以创设种种身临其境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口语,口语与情景一一对应,兴趣浓、可感性强易记忆。
创设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利用多媒体,幻灯机,以及实物,都可以达到目的。
综上所述,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抓住培养兴趣,就抓住了整个教学工作,就抓住了优良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习兴趣;教学质量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学习阶段,他们的心理主要应靠兴趣来吸引。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学习的兴趣来了,学习的劲头也来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抓好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正是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何在教学之中,抓好学习兴趣的培养呢?
一、发挥文学艺术的作用
我曾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中国男孩,他爸因工作关系,带他到美国去生活了半年。这半年,他结识了一个美国女孩,两个人的关系好得像兄妹。半年过去了,他要同国。他们约定互相通信,不能打电话,不能利用电脑工具,只能用笔写信,这样,收到信的间隔会长一些,要知道,等待也是一种幸福。但他的英语水平糟透了,他在美国时是借着父亲的翻泽,大多数时候是双方凭感觉共识形成的比划打哑语,后来才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常用英语。现在两个相隔在太平洋的两岸,用汉语写,美国小朋友还是低水平(虽然也在努力学习汉语),用英语,但他自己连英语二级的水平都达不到。
由于语言交流的逼迫,他下决心学好英语,边学边请教老师及同学,边学边写信,写好后,请老师修改,他在学习各门功课中,对英语的投入特别多。买英语视听光碟,常跟着收音机学英语。一有空就与同学讨论有关英语的某些问题等等。这样又一个半年过去了,他的英语水平超过了班上所有的同学,现在他和太平洋彼岸的那个女孩仍保持着英语联系。
这个故事是美丽的,动人的,它令同学们动情,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家重视英语、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热情。这是运用文学艺术的能力渲染英语的交际作用,以情感故事激发情感,培养了学习英语的间接兴趣。
二、培养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由眼前的直接诱因引起的。如饿了引起对食物的兴趣。走路累了引起对出租车的兴趣,这种兴趣因快速达到了目的而消失。肚子饱了就不再对食物感兴趣。但当肚子不很饿时,富于刺激性味道的食物也可以引起食欲。所以在教学中,学生虽然有时不想学英语,但如果教学形式生动有趣,就可能激发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兴趣,收到这堂课的良好效果。
以旧引新教学法。由于英语难学,比如发音教学。但如果用已具备的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由于运用旧知识不费力,用来解决新问题又有成就感,则学生会努力去尝试。
例一,字母教学。苏霍母林斯基认为:“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依赖于两个基本因素,即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已有知识的运用。”
字母教学是英语的起始阶段,利用学生学过汉语拼音的发音、拼读能力为英语字母教学服务,其方法是引导、比对,以旧的学习能力帮助对新知识的学习。如教字母A时,可以和汉语拼音的ei比较。但需说明两者的区别。即ei是一个双元音。A和汉语拼音的ei不完全相同。Ei有两个音,前一个“e”发音较长,较清楚,后面“i”则发音较短。又如数字母E,可以与汉语拼音的“i”比较。也需说明两者只是相近,它们的区别在于英语字母E发音时,舌面与上颚的距离比发汉语拼音的i的大一些,气流通过口腔时听不到摩擦声。
为了巩固知识,在朗读、复习,背诵时,老师都注意用口形引导,指出不同之处,这样学生学习26个英文字母就能令其发准字音。
例二,书字练习。书字练习开始易使人觉得单调乏味,怎样让他们产生书写的兴趣,并按正确的格式和笔顺书写呢?如果我们把学生已经具备的研究欲,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加以利用,就可把他们引到对书字的学习中去。曾有个美术爱好者,画画得不错,但字却不行。他又不爱好书法。一天一个人对他说,你对画的模仿能力那么强,难道不能把字练习好吗?他便下决心一定要检验一下自己学习写字模仿能力比起学画又如何呢?于是他开始研究练习书法,不出几个月,果然大有长进,卓见起色了,他感到十分自豪:“我真的还行!”这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学生亲自去研究和发现某种东西,亲自去把握具体的事实和现象,那么这种驾驭知识的情感就会更加强烈!”。就是说学生具有对知识的运用欲,体验欲,成就欲。
这样,我们就可以首先向学生说,你们以发现者、研究者的身份学习英语书写的新内容,你们要以发现其中的奥妙作为成果。于是同学们兴趣十足地学习书写。
三、直观教学培养兴趣
直观教学法在各学科的教学中部具有共同的作用。它形象具体,使人身临其境,有帮助理解与激发兴趣的作用。如一幅蒙古大草原的圖景,是学生写作文时,发挥想象的依据讲课的内容涉及到时,具有形象地帮助到理解的作用。物理教学中出示的机械模,化学教学中实验装置和原子、分子示意图,历史、地理教学中的影视录像,都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都能为增强学习兴趣,帮助理解内容起着抽象教学达不到的作用。
英语的直观性体现在哪里呢?在于设计身临其境的语言环境。因为中国人对英语是陌生的,只凭英汉意义的转换翻译,一是枯燥无味, 二是印象不深,不易记住。所以创设种种身临其境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口语,口语与情景一一对应,兴趣浓、可感性强易记忆。
创设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利用多媒体,幻灯机,以及实物,都可以达到目的。
综上所述,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抓住培养兴趣,就抓住了整个教学工作,就抓住了优良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