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灯塔市佟二堡镇第二小学 辽宁 灯塔 111300)
【中图分类号】G40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而课堂教学又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学生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情感、意志的培养,思想道德的提高的重要渠道,因此,只有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才能真正达到培养人,造就人的目的。作为一名普通老师,课堂上应怎样做呢?
一、教师的观念要转变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每次听一些名师上课,尤其是听一些全国有名的特级教师的课,无不被这些老师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所折服,无不被他们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所迷住,无不被他们在课堂上那处事不惊,化险为夷的教学聪明所敬佩,无不被他们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所折服。听他们的课如同观赏一场高品位的出色演出,既让人精神愉悦,又让人回味无穷。可以这样说,听他们的课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我想,这些名师的课之所以每次都能上得出色涌现,高潮迭起,每次都能取得成功,除了跟他们具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有关之外,更在于长期以来他们善于把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以及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磨练自己的教学,从而不断积累上好课的经验。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转变观念。首先,教师对待学生的观念要转变,就学生自身而言,他们具有无限的潜能,他们需要也都可以积极健康成长,他们是有前途的,只要他们努力,他们可以获得成功,因而在教学中对每名学生都应该不放弃、不舍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兴趣,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探究与合作。在教学中要信任学生,给学生以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发挥他们创新的潜能。教师应该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和关爱融入课堂,让竞争走进教室,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愉快向上的教学气氛。其次、教师对待教学过程的观念要转变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在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动手、多上讲台,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总之,课堂教学要从精心设计教师的“教”向精心设计学生的“学”转变,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
二、防止“过犹不及”督促教学有序进行
学生是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很多还只是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把“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理解为教师的“非指导”或者是放任自流,于是许多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半途而废”。教学理论及经验告诉我们:那是因为学生在遭遇矛盾时不知所措;错误反复出现时,沮丧失望……此时教师如能及时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的帮助和支持,捕捉学生准备向学习跨出一步时的“微妙”,就会帮助学生超越问题的制高点,应用某个策略,使问题解决,获得成功。事实上,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其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若想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的认真组织和精心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而是恰恰相反,这两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忽视了教师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师生交互的活动,那么这种教学必然是会失败的;学生的学习将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意义的建构也会事倍功半,花费很多时间,又不得要领。
三、教师应做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有一杯水,一名好的老师自身的知识、个人素质应该都是过硬的,要想上好课教师首先要练好说功:教学基本功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包括教育理论运用的基本功、解读处理教材的基本功、写字说话的基本功、媒体制作运用的基本功等等。我个人觉得说话的基本功——说功非常重要,因为课堂教学中的好多信息,是通过教师说的途径传递给学生的。对于练好说功,有几种做法可以借鉴:以听促说、以说促说、以写促说。其次教师要吃透文本。吃透文本依然是备课、上课的首要环节。吃透文本可以采用三步走的策略:一是反复阅读文本,初步感知一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二是分析文本,理清主要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瞻前顾后,找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前后教学内容之间的承接关系。只有文本吃透了,我们的教学才不会离谱,只有文本吃透了,我们的教学才可能出新。
第三教师要学会磨课,磨课要注意:教学设计要讲究自主性、过程设计要讲究流畅性、亮点预设要讲究适度性、双边活动要讲究主体性。第四教师要勇上公开课。
四、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时代是人生最美好、最主要的生活阶段。现实中普遍存在一个观点:孩子的学习是为成年做准备。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使很多孩子不会说话就要开始认字,会说话就开始数数、开始背诵“唐诗三百首”,不管孩子喜不喜欢,今天参加数学奥赛班,明天参加音乐特长培养……从人生开始感受生活就不管孩子是否快乐、是否健康成长。事实上,知识不是学的越多越好,而是要学那些有用和有价值的知识。这对孩子性格的养成和未来的发展才是真正有益的。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社会建设者,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优秀与否,特别是思想品德是否过硬将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兴衰。因而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国家、社会交给我们的历史使命,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总的来说一节好课,应该是教师教的自然流畅,学生学的轻松愉快,整堂课连贯自然,并且弄够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效果。其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学会了,就是好课。
【中图分类号】G40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而课堂教学又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学生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情感、意志的培养,思想道德的提高的重要渠道,因此,只有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才能真正达到培养人,造就人的目的。作为一名普通老师,课堂上应怎样做呢?
一、教师的观念要转变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每次听一些名师上课,尤其是听一些全国有名的特级教师的课,无不被这些老师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所折服,无不被他们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所迷住,无不被他们在课堂上那处事不惊,化险为夷的教学聪明所敬佩,无不被他们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所折服。听他们的课如同观赏一场高品位的出色演出,既让人精神愉悦,又让人回味无穷。可以这样说,听他们的课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我想,这些名师的课之所以每次都能上得出色涌现,高潮迭起,每次都能取得成功,除了跟他们具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有关之外,更在于长期以来他们善于把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以及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磨练自己的教学,从而不断积累上好课的经验。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转变观念。首先,教师对待学生的观念要转变,就学生自身而言,他们具有无限的潜能,他们需要也都可以积极健康成长,他们是有前途的,只要他们努力,他们可以获得成功,因而在教学中对每名学生都应该不放弃、不舍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兴趣,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探究与合作。在教学中要信任学生,给学生以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发挥他们创新的潜能。教师应该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和关爱融入课堂,让竞争走进教室,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愉快向上的教学气氛。其次、教师对待教学过程的观念要转变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在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动手、多上讲台,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总之,课堂教学要从精心设计教师的“教”向精心设计学生的“学”转变,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
二、防止“过犹不及”督促教学有序进行
学生是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很多还只是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把“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理解为教师的“非指导”或者是放任自流,于是许多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半途而废”。教学理论及经验告诉我们:那是因为学生在遭遇矛盾时不知所措;错误反复出现时,沮丧失望……此时教师如能及时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的帮助和支持,捕捉学生准备向学习跨出一步时的“微妙”,就会帮助学生超越问题的制高点,应用某个策略,使问题解决,获得成功。事实上,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其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若想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的认真组织和精心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而是恰恰相反,这两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忽视了教师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师生交互的活动,那么这种教学必然是会失败的;学生的学习将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意义的建构也会事倍功半,花费很多时间,又不得要领。
三、教师应做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有一杯水,一名好的老师自身的知识、个人素质应该都是过硬的,要想上好课教师首先要练好说功:教学基本功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包括教育理论运用的基本功、解读处理教材的基本功、写字说话的基本功、媒体制作运用的基本功等等。我个人觉得说话的基本功——说功非常重要,因为课堂教学中的好多信息,是通过教师说的途径传递给学生的。对于练好说功,有几种做法可以借鉴:以听促说、以说促说、以写促说。其次教师要吃透文本。吃透文本依然是备课、上课的首要环节。吃透文本可以采用三步走的策略:一是反复阅读文本,初步感知一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二是分析文本,理清主要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瞻前顾后,找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前后教学内容之间的承接关系。只有文本吃透了,我们的教学才不会离谱,只有文本吃透了,我们的教学才可能出新。
第三教师要学会磨课,磨课要注意:教学设计要讲究自主性、过程设计要讲究流畅性、亮点预设要讲究适度性、双边活动要讲究主体性。第四教师要勇上公开课。
四、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时代是人生最美好、最主要的生活阶段。现实中普遍存在一个观点:孩子的学习是为成年做准备。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使很多孩子不会说话就要开始认字,会说话就开始数数、开始背诵“唐诗三百首”,不管孩子喜不喜欢,今天参加数学奥赛班,明天参加音乐特长培养……从人生开始感受生活就不管孩子是否快乐、是否健康成长。事实上,知识不是学的越多越好,而是要学那些有用和有价值的知识。这对孩子性格的养成和未来的发展才是真正有益的。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社会建设者,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优秀与否,特别是思想品德是否过硬将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兴衰。因而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国家、社会交给我们的历史使命,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总的来说一节好课,应该是教师教的自然流畅,学生学的轻松愉快,整堂课连贯自然,并且弄够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效果。其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学会了,就是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