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本斋:宁为玉碎洁无瑕,烽火辉映丹心花

来源 :共产党员·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a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本斋,1901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献县东辛庄一个贫苦的回民家庭。幼年仅读了几年私塾就因家庭贫困辍学。1921年,马本斋投身奉军,因作战勇敢,很快升为团长。九一八事变后,马本斋强烈要求去前线抗日,回答他的却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马本斋义愤填膺,毅然返乡,到人民中寻求救国道路。
   1937年7月,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国民党军节节败退。马本斋立即把当地回族青年组织起来,成立回民义勇队,奋起抗日。经过几次作战,马本斋认识到孤军奋战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通过观察比较,他认为只有中国共产党、八路军才是真正领导人民抗日救国的。这时,共产党员肖秉钧、刘文正与马本斋取得联系,向他介绍了共产党的抗日救国纲领和民族政策,进一步坚定了马本斋参加革命的决心。
   1938年年初,马本斋自愿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回民义勇队被编入八路军冀中军区,命名为回民教导队,马本斋任队长。不久,回民教导队和回民干部教导队合编成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
   部队合编后,这支回民武装的思想觉悟和军事素质都大大提高,大批回民青年闻风而来,队伍不断壮大。马本斋深深体会到党的伟大,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0月,马本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0年,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率领下,转战冀中一带,大小数十战,打得敌人闻风丧胆。八路军冀中军区为表彰回民支队的战绩,奖给他们一面锦旗,赞誉回民支队是“攻无不克的铁军”。
   马本斋对母亲非常孝顺。日伪军知道这一点,在劝降马本斋无望后,把马母抓到河间,威胁马本斋。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马母严词拒绝,决不劝降儿子。
   得知母亲被捕,马本斋悲痛欲绝。回民支队战士也纷纷向他请战,要去解救马母。马本斋冷静地劝说大家:“听到我娘让鬼子抓走,我心里比任何时候都难过。人世间,哪有儿子不爱自己母亲的?但是,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还有什么比抗日大业更重要呢?”为不影响部队的战斗,他严令战士们坚守战斗岗位,不要中了敌人埋伏。
   马母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毅然绝食7天而殉国。马本斋闻讯泪水沾襟,奋笔疾书:“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他带领回民支队继续与日伪军进行搏杀,取得非凡战绩。
   1944年1月,回民支队接到开赴陕甘宁边区、保卫延安的命令,部队集中到鲁豫边界的范(县)观(城)濮(阳)一带,进行出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就在这时,马本斋颈椎部生了一个疮,疼痛难忍。由于终日劳累,缺医少药,他的体温迅速升高,病情恶化,很快陷入昏迷状态,被立即送往设在山东莘县的军区后方医院抢救。
   1944年2月7日,马本斋在医院不幸病逝,时年43岁。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舍生取义、爱党爱国。噩耗传来,毛泽东很是悲痛,他对回民支队的领导说:“马本斋同志牺牲了,很可惜。”3月17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马本斋烈士追悼大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亲笔题写了挽词、挽联,深切哀悼马本斋,对他给予高度评价。毛泽东的挽詞是:马本斋同志不死。周恩来的挽词是:民族英雄 吾党战士。朱德的挽联是: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 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其他文献
互联网视域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改革与发展步伐的加快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的改革发展现状来看,全盘否定原有的教学理念,一味地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多媒体、AI教学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并不能达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目标。因此,一方面,要不断汲取传统教学理念中的精华,弃其糟粕;另一方面,要从信息技术中吸纳营养,创新大学英语教学理念。
利用循证实践推进教学改革以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之目标,是核心素养循证教学实践的本质内涵。新高考背景下核心素养循证教学的实践路径是:建构“四位一体化”框架,聚合核心素养循证教学实践的群体动力;采用“三维协同化”模型,开辟核心素养循证教学实践的崭新思维;开辟“研究+实践”路径,推动核心素养循证教学实践的行动改进。
听歌赏乐,明确感受到音节强弱、长短有机地组合,富于变化而又有规律,这就是音乐的节奏。节奏现象也不限于音乐,在自然界和社会上广泛存在节奏。日月起起落落,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大千世界虽变化万端,总有规律,似有节拍地运转。人以呼吸维持生命,一呼一吸,节奏鲜明,夜以继日,年年岁岁。工作有没有节奏呢?很多人可能没想这个问题,其实节奏普遍地存在着,只不过不大觉察而已。   《庄子·养生主》讲了“庖丁解牛”的故事
2021年是实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第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实施“十四五”规划,第一年乘势而上开新局至关重要。乘势而上开新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领全国人民矢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定
“一直到死,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周永开   2020年12月3日,《新闻联播》节目播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授予周永开、张桂梅同志和追授于海俊、李夏、卢永根、张小娟、加思来提·麻合苏提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看到这则消息,电视机前的周永开眼角湿润了。就在上个月,周永开在家写下“我的初心不变——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这位有着76年党龄的老人拿出2019年党组织赠送他的
阅读的功效为何因人而殊?因为,阅读是有门道的。作为一个探求知识的有心人,究竟该怎样去阅读呢?   重经典阅读,也重时尚阅读。阅读,可以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可以是不简单的事情。说它简单,是因为阅读之人可以随心随意,挑自己喜欢的文字浏览,脑子里能贮存多少算多少,不去强求;说它不简单,是对有心研究学问的人而言,它是一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通过他人的文字从中发掘自己想要的东西。后一种阅读属于经典阅读,比如刘
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清官廉吏,人們根据他们的事迹,以数字绰号、称号、雅号赠送给他们,以朴素的形式表达对这些清官廉吏的爱戴和敬仰。  半鸭知县。清朝康熙年间,于成龙在担任广西罗城知县时,廉洁自律,寸礼不纳,安于清贫。一次,于成龙的儿子千里迢迢从老家来探亲,在返回家乡时,于成龙没有什么贵重的东西给儿子,只能把厨房里的一只咸鸭割下一半给儿子带回老家。这件事流传开来,人们都称于成龙为“半鸭知县”。后来于成
早就听说励家镇有個方圆几十里人人皆知的“败家子”杜志龙,今年68岁的他,在改革开放之初,凭着活络的头脑和肯干的韧劲,成了村里第一个“万元户”,本已过上别人羡慕的富足日子,可是40年来,他“败”尽百万家财,与家人过着清贫的生活,却又被更多人唤为“及时雨”。   这位传奇人物都有什么故事?他为何几十年坚持不懈地“败家”?为什么人们对他有不同的评价?带着种种疑问,笔者在凛冽的冬日走进了锦州市黑山县励家镇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永不变色的初心和使命。10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推动中国走上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使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人,关键在党。正是基于这樣一个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党的自身
高校纪委作为专司监督监察之责的政治机关,要筑牢纪律“堤坝”,坚守政治监督根本定位,充分发挥教书报国、立德树人的作用,在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格局中彰显新担当、新作为。坚定不移强化政治监督。纪检监察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要坚持聚焦政治性问题,注重从政治视角去审视、分析、甄别问题,防止政治监督泛化、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