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果品及其功用

来源 :农业考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zxhz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时期的典籍中就已经出现了大量有关果品的记载.果品不仅具备食用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持续提升,魏晋南北朝时期果品种植的面积持续扩大,种植技术不断成熟,种植品类日益繁多,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能力增强.果品在饥馑灾荒年代可以充当主食饱腹,可以调节味道增添层次,果树既具备观赏价值,又可以作为经济作物提供经济效益.此外,果品还可以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促进社会交往与文化交流.果品可用以彰显社会地位,可用以交际交流,可用以表达观点抒发情感,可用以下酒醒酒以避世.果品丰富的生活和社会功用使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更广泛的开发和利用,并持续发展至今.
其他文献
《臞仙神隐》一书的产生,与朱权的经历遭遇、志向、性格有直接的关系.朱权在《臞仙神隐》中阐述的“农道兼修”思想,受到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也是对传统道家“重农”理念的继承和发展.其思想理念体现在隐与道合的境界论,农为隐本的修行论.《臞仙神隐》又是一部为“农道兼修”立规的书籍.
蒋经国在主政赣南期间,为了改变赣南地区各方面相对落后的现状,推行了许多“新政”,其中就包括扫盲教育运动.本文试图从扫盲教育运动的发生背景、主要内容、成效与不足等几方面,对蒋经国主政赣南时期的扫盲教育运动作一简单探讨.
辽宁朝阳红山文化时期的石刀以半月形直背弧刃石刀和梭形石刀为主;到了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除了沿用半月形石刀和梭形石刀外,又出现了长方形、三棱形和异形石刀,石刀种类趋于多样化,这个时期半月形石刀不见红山文化时期的直背弧刃石刀,而被弧背直刃半月形石刀所代替;到了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仅见半月形石刀,而且样式增多:既包括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弧背直刃式,又出现了弧背凸弧刃或弧背斜刃石刀新类型,唯独不见红山时期的直背弧刃石刀.半月形石刀使用时间从红山文化时期一直到夏家店上层文化,使用时间延续2000多年;另,半月形石刀、
三长制、均田制和府兵制是隋唐国强大的密码,但是这一体系之中有一个最大的缺陷是国家一定要有着充分的土地去支配,否则就会导致建立在其上的国家税收制度的失效.中唐以来,由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以及大量浮逃户的出现,建立在土地公有制上的租庸调也随之失灵,李唐王朝只有日益缩小的税基.故中唐以来,“两税法”逐渐代替“租庸调”成为了最为主要的农业税收制度,但两税法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只能“救时之弊”.两税法的实施至多在税收项目和征收手续上有所简化,但是对剥削量而言并没有减少,所以也并未减轻农民负担,更没有解
北赵村晋侯墓地113号墓出土的断尾青铜猪尊的历史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掘.猪尊短而上翘的残尾表明周代先民已经掌握仔猪断尾以防阉割感染的先进技术.这件猪尊的出土,为先秦文字学与后世文献中记载的家猪去势术提供了实物力证,让这项世界领先的家猪生产技术较《齐民要术》的文字记载提前了一千多年,这件青铜器艺术价值、文物价值与历史价值高度统一.
西周初年,经过战争交锋后,莱人逐渐臣服于姬周贵族集团,齐、莱从军事对抗走向合作.莱夷是商周之际莱州湾沿岸盐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齐国通过与之合作生产、流通食盐获得丰厚的利润.齐国凭借开发鱼盐资源立国,并将鱼盐之利视为本国的核心利益.春秋时期,齐桓公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迫使莱国等诸侯国臣服,重新连接起了因地方势力崛起而一度中断的盐业商贸之路.此后历代齐侯通过兼并战争蚕食莱国土地,最终吞并莱国.
《湖蚕述》是江南蚕桑生产技术的汇集大成之作.其乡土文献价值有二:一是集他人蚕桑之书,合而编之的成书方式,对保护和传承地域传统蚕桑技术,仍具当代实践指导价值;二是记录和保存了蚕桑习俗、丝绸经济、乡土文献和蚕桑词汇等史料,描绘和勾勒了江南地域特色的蚕桑经济、风土人情、乡土生活等历史画卷.
中国传统司法中调解手段虽受到推崇,但与古代诉讼形态中“健讼”的一面相矛盾.对传统乡村社会的纠纷解决模式的探析,从官方制度上看纵向的“回缩”,并将司法案件与权威向上转移;而横向上因为集约化司法体制,以及导致纠纷繁多的外部因素,使得官方乐于刻画健讼形象与推崇调解手段.乡村纠纷解决的途径虽然呈现多元化特点,但横向上民间团体与地方权威受到官方势力的影响,调解的实际效用并不牢靠.总言之,官方矛盾的治理策略,造成乡村社会调解手段的“虚弱”局面.
乾隆年间,蝗灾是伊犁农业开发中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清朝廷对蝗灾十分重视,从祈神禳灾、组织灭蝗、赈济减赔、外地调粮等途径积极应对.乾隆三十一年伊犁蝗灾事件与伊犁将军明瑞“来京陛见”存在内在关联.
在晋冀鲁豫边区不利的自然环境条件、敌伪军事政策的打击背景下,植树造林运动作为边区人民谋生存、谋发展的重要途径,成为边区政府的首要工作任务.边区政府为改善边区自然环境,创造军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一方面通过制定一系列法规条例、下达各种工作指示来推动植树造林运动的开展,另一方面注重宣传教育、设立森林管理机构来保障植树造林运动的有效进行.边区植树造林运动的大规模开展不仅推进了边区生产建设进程,保障了边区长久的发展,也为如今我国生态治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与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