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轻孰重?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hao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非诚勿扰》这部影片在商业上无疑是成功的,冯小刚和葛优的完美组合带来的个性化喜剧效果、片中美丽的景色构成的精致画面、仔细雕琢过的能给观众带来陌生化效果的情节都是它独霸群雄的资本。但是,我们不仅希望被影片台词逗得开怀大笑、在影院的黑暗里忘记所有压力郁闷沉浸于那个“梦”中,更希望走出影院依然发现那是一个能让我们深深感动的好故事、是一部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带来无限审美享受的好作品。
  关键词 《非诚勿扰》 爱情故事 喜剧
  
  2008是中国电影丰收年,不是数量上的扩张,而是质量上的提升,赢得票房和口碑的电影也是争奇斗艳。在刚刚发布的中国内地电影院线票房排行榜上,冯小刚的《非诚勿扰》业绩不俗,更在“国产电影亿元票房历史排名”榜单上稳居第一。作为一部商业类型片,它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冯氏贺岁片强大的群众基础。能够以6000万左右的投资创造了超过3、4亿的票房记录。同时放映后被大家广为称赞实在是很不容易,而其中的那些经典对白,也一直被无数观众津津乐道。但是,作为一部爱情喜剧。大家关注的只在“喜”上,而极少去谈论其中的人物和故事。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毕竟,电影首先是要把故事讲好的。那我们就从人物和故事出发,看看这个被大家忽略的爱情故事为什么被夺去了光芒。
  故事情节的建构是人物心里线索的延伸,所以分析故事必定要从研究人物开始。影片《非诚勿扰》中有两个主要人物,就是爱情的双方。导演冯小刚重新回归到关注小人物生存状态上,又让我们看到了那个一脸认真地说着有趣台词的光头葛优,久违的亲切感又一次袭来。这次葛优扮演的秦奋虽说是个“海归”,但是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俨然普通老百姓一个,除了他能用一个可笑的发明骗住了可爱的风险投资家,一次性完成了人生的原始积累。那个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征婚广告,更像一张名片似的凸显了这是个好似我们邻居的普通人。这样,通过这个中心人物组织和阐释的爱情故事、通过他的感知渗透的叙事信息,就很容易进入到观众的集体无意识层面获取认同。
  秦奋是个真实而可爱的小人物,他乐观、有趣。有着自己小小的私心,有着自己小小的理想,他不会像英雄或模范那样勇于牺牲、热爱奉献,不然不会在得知和他见面的建国是同性恋之后警觉地环顾四周,不会在和梁笑笑喝酒时半开玩笑地说“那我可得收费,便宜都让他占了,让我陪怨妇喝酒,你也太不跟我见外了”:不会在发现徐若瑄扮演的富家女已有身孕时断然拒绝,而不是像那些英雄类的人物一样有什么思想上的挣扎:在梁笑笑答应做他的女朋友但是有不公平条件时,他也很坦然地表达自己那点心理不平衡……可是,他身上又有着让我们觉得温暖的善良,比如面对同性恋的建国,他没有一下子跳起来,更没有任何鄙视和轻蔑,他很自然地和这个“双眼皮”熟人聊天,说起同性恋,还主动责怪自己:“我一直在检讨,为什么那么庸俗”:比如面对推销墓地的促销员,他还是买下了基地成全了那个别有心机的漂亮女人:比如面对梁笑笑答应的属于他的那一夜,他会很是君子地说“只这一夜我不要”:比再比如笑笑劫后余生,他很坚定地说“甭管摔成什么样我都接着”……这个可爱的小人物是如此真实。没有虚伪、没有欺诈,没有刻意拔高的假、也没有让我们无法接受的恶。导演对他恰到好处的刻画让观众既能欣然接受,又能产生自然而然的认同感。
  舒淇扮演的梁笑笑是个在痛苦中挣扎的女人,爱了不该爱的人,忍受着不想忍受却必须忍受的委屈,她在无奈中酗酒,在挣扎中遇到了善良的秦奋,在努力地忘记中绝望,而在绝望后获得了新生、将爱情收入囊中。对于梁笑笑开始时的那个角色,现实生活中大家称之为“小三”,其实这个词包含着道德批判,但是,面对这个美丽的空姐,谁又能恨得起来?梁笑笑是个坚守爱情的性情中人,面对无法逃离的“气味相投”,她难以自控地去迷恋,可是她也是个普通人,想去厮守的愿望在无望的等待中渐渐面临破灭。我相信绝不是她自己想做这个第三者。因为没人分担的痛苦她承受不了。但是,爱上了,迷上了,对于她这样一个“实心眼儿”的女人,又岂能很容易地爬出那个泥潭?她在挣扎,她想放下,于是她试图选择秦奋,试图走出来,在最后那封信里就曾透露了自己的私心“希望善良的你(秦奋)和干净的北海道能让我找回人生的美好”。她以为自己是明智的,想着在哪里开始就在哪里结束,可是,她确实傻的可怜,一个充斥着她们回忆的地方怎能帮助她忘记曾带给她刻骨铭心和痛不欲生的感情!
  有人曾分析说这个人物的心理线好像不够清晰,有些行动是缺乏依据的。其实梁笑笑是个性情中人,她挣扎、纠结,不知道前面那条路是光明的。没有什么是一定,处处都是未知,连她自己都不清楚的事情。我们也没法去断定到底有没有逻辑上的出入。一开始,她说她鬼使神差地给秦奋打了电话,这个出场就给了观众暗示,这个压抑到酗酒入眠的女人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她的决定和行动都可能是没有道理没有原因的。然后,在杭州,就出现了她不明所以地拉着秦奋去见方中信扮演的无能男人:出现了她找到秦奋,说要做他的女朋友。所以,后来突然选择跳海,是有其性格上的合理性的,虽然影片确实缺少了点儿铺垫和暗示。
  这是个小人物秦奋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善良风趣、女主人公美丽单纯,在经历了一些痛苦和无奈后,两个人走到了一起。一般说来,爱情叙事有两种重要的剧情模式,一种是娜拉与海尔茂式,“相处难”模式:一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相聚难”模式。秦奋的故事就是“相聚难”式。《故事》的作者,美国影视理论家罗伯特·麦基谈到爱情故事时说,我们要问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东西会阻止他们?受阻使爱情凸现。2000多年来,从希腊戏剧家米南德开始。所有的作家都是用“姑娘的父母”来回答这个问题。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把这一常规扩展为双方的父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反对相爱的力量越来越小,父母从中作梗这一常规的阻力已经从爱情作品中淡出。但是。没有阻力,爱情就没有办法显示出光辉,所以越来越多的编剧另辟蹊径,冯小刚在这里就选择了人物内心的冲突这一爱情的阻力。
  秦奋和梁笑笑爱情进展的过程就是梁笑笑和自己的内心进行斗争的过程。秦奋是个很有想法的人,他接受了一个爱着别人的女人,其实是相信这个女人会把那个男人的“一页”翻过去的,于是在日本的北海道。秦奋每一次真情的告白都让伤感的梁笑笑有说不出的温暖。第一次是在拜佛之后的车里,坐在前面的秦奋转过身深情地握住了笑笑的手,没有语言,只有眼神。这种无声的表达让这个好似没正经的小人物多了一些让观众瞬间触动的柔情。接着,在四姐妹酒屋之后。他来了一次语言表白,说如果笑笑愿意跟着他,那些公认的美女陪他喝酒都不喝,唯有笑笑是唯一能医治他心灵创伤的药。后来,教堂忏悔后的车里,他说笑笑是主 派来拯救他的。而能拯救笑笑的是秦奋他自己。在山上,穿上熊的毛皮的秦奋紧追不舍地又说自己很在乎笑笑。愿意随时和她拜堂……影片对爱情的发展叙事是清晰的,一次次递进,一直到后来两人在海边的聊天,秦奋终于说出了那句话“我爱上你了!”如此算下来,到北海道之后,影片以秦奋的“追逐”为线。让我们感觉到这是个关于爱情的故事。
  正如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部影片还算清晰的爱情故事线。于是影片完成了基础叙事。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非诚勿扰》这部爱情喜剧。它的“爱情故事”是为“喜剧元素”服务的。且不说影片前半部分秦奋和各种女人见面的段落,只是说到了北海道之后。一个个精心设计的版块虽然很吸引人。可是和爱情故事的发展没有因果联系,前面的情节并不能促进后面爱情的发展,虽然导演在每次之后安排了秦奋对笑笑的表白并一次次深入,然而稍微想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种一次次深入的表白还是略显牵强的。这就是观众不觉中忽略爱情叙事的原因,爱情只是个线,把各种好玩的台词、精彩的情节串在一起,情节不是一环扣一环地为故事服务,而只是喜剧元素的组成部分。
  当然,用充分的喜剧元素取悦观众确实能够保证商业上的成功,但是一个爱情故事被分割成一个个小品或者对口相声的版块,把抖包袱变成了吸引观众的法宝实在不应该是电影主业。电影是用画面进行叙事的视听艺术,不能把宝压在曲艺艺术的组接上,它是有自己的叙事方式的。就电影艺术的创作主体而言,如何利用电影独特的时空语言特质去实现人类情感的传递和交流不仅是艺术审美需求,也是自身的人格体现。黑格尔说过,“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苏珊朗格则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所以,作为一种视听艺术的电影,艺术家首先要把电影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影片呈现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这种有机性就是“生命形式的重要特征”。当然,很多时候,审美的实现是通过给观众以视听感官的快感来完成的,作为喜剧。把观众逗乐也确实是一大要务。不可否认,这部影片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真正优秀的作品,肯定是给观众快感的同时还能够触动观众的心灵,实现情感的交流,让欣赏者产生愉悦感、自由感、美感。就像余秋雨老师所说,人类的审美活动(当然包括电影的审美),是“人类自由的表征”,是“一种包含自由愉悦的思考,是审美意义上对人生意蕴的整体性开发”。《非诚勿扰》这部影片在商业上无疑是成功的,冯小刚和葛优的完美组合带来的个性化喜剧效果、片中美丽的景色行成的精致画面、仔细雕琢过的能给观众带来陌生化效果的情节都是它独霸群雄的资本。但是,我们不仅希望被影片台词逗得开怀大笑、在影院的黑暗里忘记所有压力郁闷沉浸于那个“梦”中,更希望走出影院依然发现那是一个能让我们深深感动的好故事、是一部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带来无限审美享受的好作品。
其他文献
摘要 新媒体艺术最大的优点,综合与融会了各种艺术样式,体现了艺术发展的复合性与多元性,使观众和设计者之间有更好的沟通,并创造出一个动态艺术空间。更能使一般人融入艺术,理解艺术。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 发展 艺术    随着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不知不觉中人们已进入了这样一个沟通环境:视觉形象、声音与文字、广播与传播、个人沟通与公共沟通,所有这些都融合成一个以数字媒体为基础的整体,从而形成一个以用户为
当今电影里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老歌  【摘要】我国三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如今频繁出现在当今电影中,怀旧风气悄然吹起,那些曾被湮没的旋律又伴随如今的电影从远处飘来,让现代人耳目一新。  【关键词】老歌 电影歌曲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刮起了流行歌曲的旋风,而电影是帮助流行歌曲传播的影音功臣。上海是中国电影重镇,先无声,再有声。此后一直领先全国,成为中国电影制作最重要中心。那时。有声电影面世不久,制作
[摘要]性“叙事”是电影艺术最具渗透力的表现手法之一。电影《苹果》与《色·戒》中大量的运用性“叙事”引起了电影艺术与性的评论热潮。透过这股热潮正视电影艺术中的性“叙事”,关乎电影艺术的正确发展,也是社会道德需要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苹果》《色·诫》 中国电影 性“叙事”    继《色·戒》之后,热播一时的电影《苹果》再次引发争议。先是传出被电影局删掉15分钟“激情戏”,其后又有知名官员公开表
摘要 朴赞郁的电影始终脱离不了道德、救赎和暴力的宏大主题叙事。《老男孩》作为其复仇三部曲中最具盛名的一部,通过对伦理道德和善恶的价值判断,向观众展示了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关键词 《老男孩》 复仇 朴赞郁    阴郁的色调,摇摆的镜头,血腥的自虐,迷茫的眼神,昆汀·塔伦蒂诺说,“我睡不着觉并流下了好几次眼泪”,这就是韩国的电影《老男孩》。  坦白说。这部电影是一个直接得不能再直接的一个道
摘要:美国著名的艺术史家和批评家约翰·拉塞尔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是可信的话,那么它就是艺术。”克里斯托夫·巴拉蒂耶导演的《放牛班的春天》无疑属于此类艺术,而且可以算作其中的较杰出者。在日益商业化的今天,在周遭充满了用巨额钞票堆砌出的商业电影,相较充满了太多的肉欲、喧哗、枪战、暴力、血腥之片,面对这样一部清新,毫无矫揉造作的影片,该是怎样的慰籍呢!  关键词:《放牛班的春天》 清新
[摘要]在不同时期《茶花女》有不同的演出版本,但不同的音乐家,在对音乐的理解方法无论多么相似、相近,在面对社会问题时,都会不自觉地表露出自己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思维方式的烙印。  [关键词]歌剧 《茶花女》 思维方式    中央电视台“走进歌剧之门”的节目中,有位专家在介绍歌剧《茶花女》的序曲时,曾对意大利指挥家穆蒂和出生在匈牙利的指挥家乔治·索尔蒂对该序曲的不同处理方法作了这样的评述,即:穆蒂把旋律
2018年12月7日-12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郑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外摄影对着拍——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年摄影展”巡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中国摄影展览馆展出。该展览精选了外国摄影师改革开放前后在中国拍摄的作品,以及中国摄影师对应拍摄的近期作品各40幅,以两两一组对照的形式展出,再现了改革开放40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变化与成就。  本次展览经过近1年的筹备,以1978年前后5位外国摄影师马克·吕
摘要 造型艺术类课程在艺术設计教学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其理由为:造型艺术类课程可以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观察力;造型艺术类课程可以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造型艺术类课程可以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表现力。  关键词 造型艺术 艺术设计 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艺术设计专业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得到社会认同,与之相对应的是全国各大专院校纷纷设立艺术设计专业。但是,由
[摘要]美国肥皂剧《老友记》(“Friends”)风靡一时,吸引了很多的观众。通过六位主人公的精彩演绎,一个永恒的人类主题一友情、友谊得到了全方面的阐释。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老友记》刮起了人们回归友情的热潮。  [关键词]《老友记》 友情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道出了诗人与朋友间深厚的友谊:大教育家孔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了对朋友来拜访的喜悦之情。
【摘要】美国电影《盗梦空间》自2010年7月在北美上映后,引发观影热潮,其新颖的故事和火爆的场面,让其蝉联北美票房冠军达三周之久。影片借以独特的视野和奇异的想象,为广大观众展示了人类的梦境奇观,揭示出当代人的梦境与现实之间的错位,传达出对于现实世界的严肃思考。  【关键词】《盗梦空间》 现实 梦境 植入  【Dol】10.3969/j.issn.1002-6916.2010.18.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