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体验时代的来临,旅游者对旅游产业提出了新的审美和体验要求,游客对精神文化层次的旅游产品的消费需求剧增,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不断融合,在旅游区涌现出一批旅游演艺产品,如张艺谋“印象丽江”、登封“禅宗少林”;张家界“天门狐仙”、“魅力湘西”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文化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进程中所产生的新业态,旅游演艺产业备受关注,但是,由于各地大量跟风,形成产品同质化严重、旅游演艺企业竞争加剧等问题,从而使得创新能力成为制约旅游演艺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张家界魅力湘西公司及其创新现状
张家界魅力湘西公司创立于2000年3月,总投资1.6亿元,是当前中南旅游市场上规模最大的民营演出团体,2008年成为国家第三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魅力湘西的初创成功是基于对张家界旅游市场环境的准确把握:第一,大湘西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文化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其中少数民族歌舞、风俗、传奇故事等文化事项具有浓烈的文化魅力和良好的舞台表演可操作性;第二,张家界每年能接待大量的游客并保持高增长的态势,同时其本土缺少可供游客娱乐和体验的旅游产品,而演艺产品文化呈现能力强,能较好的满足游客的深度体验,由此而开发的旅游演艺产品能适应张家界旅游市场的需求。
面对庞大旅游群体的夜间文化娱乐需求和市场竞争上的空白,魅力湘西开发了早期的《魅力湘西》舞台剧,实现了初级创新。但是,魅力湘西剧院成立初期的上座率不足25%,2001年到2005年五年间总接待游客不过40万人次,其初级创新阶段并没有充分展现出因创新带来的活力,这表明资源、市场和产品的组合尚没有达到较优的状态。原因在于:其一,企业创始人在初级创新阶段注重产品创新,虽开创了全新的产品形式,但由于在创立初期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资源转换能力有限,产品质量上存在不足;其二,企业创始人缺少新领域的经营经验,缺乏对资源和市场的深度分析,加上营销力度不大,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回报。上述原因致使资源、市场、产品三者之间难以达到良性互动,此外,初级创新阶段较为薄弱的市场策略缺乏对环境变动的适应性,必然诱发企业的再创新。
二、RMP分析框架下魅力湘西的动态创新
1.初级创新:以R-M-P为基础
旅游演艺产品的创新源于对旅游区民族文化资源市场价值的认识,在创新形成之初对市场(M)和资源(R)的分析是企业创始人对文化资源进行产品(P)开发的必要途径。 根据RMP分析理论,资源分析在于对其价值进行评价,并掌握其转化成产品的可操作性;市场分析主要侧重于了解市场动向并确定产品类型及对其定位;产品分析则是研究与产品相关的市场策略,是对资源分析和市场分析结果的总括,成为企业创始人行为的雏形。可见,对资源和市场的分析是企业创始人了解既定环境的手段,而产品分析则成为其作用于环境的行动方案。
2.外部环境激变:R-M的改变
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来自于资源观和市场弹性发生改变而产生的综合性作用。具体表现在,旅游演艺市场中新进入企业对原有企业具有挤兑作用,这使演艺产品的需求弹性变大,根据Hotelling(1929)的空间竞争模型,在竞争空间中产品的异质程度影响产品需求弹性的大小,即产品的性质越相似其面对的竞争越激烈。加之,新进入企业可能带来全新的表演形式和舞台技术会导致竞争加剧。科技发展能带来更佳的满足需求的方式,在“需求—科技”生命周期中存在一系列的产品形式满足在这一科技条件下的特定需要,技术竞争直接影响演艺产品的生命周期,同时科技能为资源转化成产品提供更多途径并提高其转化效益,魅力湘西进行相应战略调整,以适应因R-M结构改变所形成的市场新需求。
3.创新演进:P的再分析
R-M的改变,使原有的产品形态已不能适应市场环境的要求。因此需要对P进行重新分析,魅力湘西做出以下举动并取得成功。首先,组织文艺专家团队对舞台剧进行再创作进一步丰富产品的内容并使之层次更加分明,使产品呈现明晰的主题,创立主题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避免或减少重叠性的市场竞争,实现有序的、细致的市场分割;其次,斥资对舞台进行改造引进科技含量较高的声光电技术以提升舞台表现力;最后,在新的演出推出取得较佳的市场反应后,魅力湘西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其品牌效应初步形成,2008年,成功荣膺为国家文化部授予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成为张家界剧院旅游演艺业中的标杆企业。
三、旅游演艺企业创新体系构建
1.演艺企业创新体系的架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旅游演艺企业的创新过程是围绕RMP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而进行的,创新活动即是在不同阶段对RMP不断分析而进行产品的研发和战略调整。创新活动又体现出时效性和层次性,创新活动的时效性主要表现在,环境改变会造成原有产品形态的不适,因此创新活动的持续作用具有时间限制;层次性体现在,企业的创新有产品层面的创新和市场策略层面的创新以及技术运用层面的创新。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根据创新活动的中行为对象、行为主体和行为手段的划分构建了演艺企业的创新体系。
2.旅游演艺企业创新体系的构成
(1)信息库。信息库是指在资源、市场和产品在动态的变化过程中产生的能够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因子的集合,具体是指文化资源的原始素材、市场中的竞争者、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变动及其产品形态、演艺产业中出现的新技术和演出手法等方面构成的综合性的信息系统。随着我国旅游演艺产业进入发展的繁荣时期,演艺企业和演艺产品层出不穷,演艺产业产生的信息量越来越庞杂,信息库的目的在于收集本企业和本行业发展过程中产生各种影响企业发展的资料。
(2)智库。智库是进行信息分析的核心,在企业创新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智库对市场信息、资源信息和技术信息进行整合,并由此将其转变为演艺产品的设计框架和围绕产品而施行的市场策略。智库的主要构成为企业管理者和文化创意者。管理者担负分析信息与架构企业战略的任务;文化创意者则是运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将企业掌握的文化资源进行创新设计生成演艺产品。管理者的战略架构需以文化创意者的产品设计为基础,文化创意者的产品创新则需以管理者制定的创新制度为依据。
(3)工具库。是企业运行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技术性手段,属于企业内部显性知识的范畴,工具库为信息库提供各种收集信息和管理信息的工具,工具库中的管理决策技术能支持智库的分析和决策,舞台技术直接作用于演艺产品实现产品的开发 。在企业的工具库中包括了软性技术和硬性技术,其中软性技术是智库常用的分析和决策工具,如德菲尔技术和头脑风暴等,而硬性技术则用于信息库的管理和为演艺产品储备相应的舞台技术。
3.旅游演艺企业创新体系的构建
(1)加强“三库”的基础建设。组建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从事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筛选、调度等工作,把握消费需求 、产品供给、市场结构以及国内外政策状况,将任何能为之所用的资源、技术手段归结纳入信息库,加强该机构的信息提供能力。人才是智库的核心,应加强企业内部现代化管理机制的建设,引进高素质的管理者和组建直接隶属企业的文化创作团队,建立稳定的内部智库;同时利用企业外部机构和人员,如高校、专职营销策划团队、投融资机构等,建立合作互利的外部智库。工具库的库存建设于软性技术方面,应注重科学理论的运用技巧以及加强对国内外同行先进经验的规律性进行积累与总结;硬性技术方面则需主动引进高新的舞台技术,如大型LED放映、舞台灯光、立体音效等。
(2)增进“三库”间的协调和互动。三库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信息库是创新的前提、智库是创新工作的主体、工具库为创新实现的载体,三库的划分使企业拥有不同的版块。信息库应通过信息获取和筛选机制强化其作为信息源的功能,智库则需要保持对信息具有高度敏锐性,凭借其统筹调配能力与专业创作技术。工具库应随时能够提供拥有实现创新意图的软、硬技术,从而有效保障企业创新活动的实现。
(3)演艺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还在于对三处之间关系的恰当处理,信息库是三库的基础组件,是智库进行分析和决策的作用对象;工具库能够帮助信息库进行信息收集和管理,同时也为智库分析决策和产品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科技支持。在旅游演艺企业中的创新体系中三库的构造是相互搭配的,因此三库间的协调互动能促使企业内部知识价值的最大化,从而使创新活动更富有效率。信息库必须要为智库和工具库进行有效的信息储备,智库应重视对信息库信息的利用和分析决策工具的使用,工具库在进行技术储备时应当考虑信息库和智库的需要,盲目的技术储备会导致企业成本和决策失误的可能性。
[本文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族文化资源向旅游演艺产品转化的研究》(项目编号:2010ZDB48 )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
一、张家界魅力湘西公司及其创新现状
张家界魅力湘西公司创立于2000年3月,总投资1.6亿元,是当前中南旅游市场上规模最大的民营演出团体,2008年成为国家第三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魅力湘西的初创成功是基于对张家界旅游市场环境的准确把握:第一,大湘西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文化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其中少数民族歌舞、风俗、传奇故事等文化事项具有浓烈的文化魅力和良好的舞台表演可操作性;第二,张家界每年能接待大量的游客并保持高增长的态势,同时其本土缺少可供游客娱乐和体验的旅游产品,而演艺产品文化呈现能力强,能较好的满足游客的深度体验,由此而开发的旅游演艺产品能适应张家界旅游市场的需求。
面对庞大旅游群体的夜间文化娱乐需求和市场竞争上的空白,魅力湘西开发了早期的《魅力湘西》舞台剧,实现了初级创新。但是,魅力湘西剧院成立初期的上座率不足25%,2001年到2005年五年间总接待游客不过40万人次,其初级创新阶段并没有充分展现出因创新带来的活力,这表明资源、市场和产品的组合尚没有达到较优的状态。原因在于:其一,企业创始人在初级创新阶段注重产品创新,虽开创了全新的产品形式,但由于在创立初期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资源转换能力有限,产品质量上存在不足;其二,企业创始人缺少新领域的经营经验,缺乏对资源和市场的深度分析,加上营销力度不大,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回报。上述原因致使资源、市场、产品三者之间难以达到良性互动,此外,初级创新阶段较为薄弱的市场策略缺乏对环境变动的适应性,必然诱发企业的再创新。
二、RMP分析框架下魅力湘西的动态创新
1.初级创新:以R-M-P为基础
旅游演艺产品的创新源于对旅游区民族文化资源市场价值的认识,在创新形成之初对市场(M)和资源(R)的分析是企业创始人对文化资源进行产品(P)开发的必要途径。 根据RMP分析理论,资源分析在于对其价值进行评价,并掌握其转化成产品的可操作性;市场分析主要侧重于了解市场动向并确定产品类型及对其定位;产品分析则是研究与产品相关的市场策略,是对资源分析和市场分析结果的总括,成为企业创始人行为的雏形。可见,对资源和市场的分析是企业创始人了解既定环境的手段,而产品分析则成为其作用于环境的行动方案。
2.外部环境激变:R-M的改变
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来自于资源观和市场弹性发生改变而产生的综合性作用。具体表现在,旅游演艺市场中新进入企业对原有企业具有挤兑作用,这使演艺产品的需求弹性变大,根据Hotelling(1929)的空间竞争模型,在竞争空间中产品的异质程度影响产品需求弹性的大小,即产品的性质越相似其面对的竞争越激烈。加之,新进入企业可能带来全新的表演形式和舞台技术会导致竞争加剧。科技发展能带来更佳的满足需求的方式,在“需求—科技”生命周期中存在一系列的产品形式满足在这一科技条件下的特定需要,技术竞争直接影响演艺产品的生命周期,同时科技能为资源转化成产品提供更多途径并提高其转化效益,魅力湘西进行相应战略调整,以适应因R-M结构改变所形成的市场新需求。
3.创新演进:P的再分析
R-M的改变,使原有的产品形态已不能适应市场环境的要求。因此需要对P进行重新分析,魅力湘西做出以下举动并取得成功。首先,组织文艺专家团队对舞台剧进行再创作进一步丰富产品的内容并使之层次更加分明,使产品呈现明晰的主题,创立主题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避免或减少重叠性的市场竞争,实现有序的、细致的市场分割;其次,斥资对舞台进行改造引进科技含量较高的声光电技术以提升舞台表现力;最后,在新的演出推出取得较佳的市场反应后,魅力湘西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其品牌效应初步形成,2008年,成功荣膺为国家文化部授予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成为张家界剧院旅游演艺业中的标杆企业。
三、旅游演艺企业创新体系构建
1.演艺企业创新体系的架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旅游演艺企业的创新过程是围绕RMP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而进行的,创新活动即是在不同阶段对RMP不断分析而进行产品的研发和战略调整。创新活动又体现出时效性和层次性,创新活动的时效性主要表现在,环境改变会造成原有产品形态的不适,因此创新活动的持续作用具有时间限制;层次性体现在,企业的创新有产品层面的创新和市场策略层面的创新以及技术运用层面的创新。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根据创新活动的中行为对象、行为主体和行为手段的划分构建了演艺企业的创新体系。
2.旅游演艺企业创新体系的构成
(1)信息库。信息库是指在资源、市场和产品在动态的变化过程中产生的能够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因子的集合,具体是指文化资源的原始素材、市场中的竞争者、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变动及其产品形态、演艺产业中出现的新技术和演出手法等方面构成的综合性的信息系统。随着我国旅游演艺产业进入发展的繁荣时期,演艺企业和演艺产品层出不穷,演艺产业产生的信息量越来越庞杂,信息库的目的在于收集本企业和本行业发展过程中产生各种影响企业发展的资料。
(2)智库。智库是进行信息分析的核心,在企业创新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智库对市场信息、资源信息和技术信息进行整合,并由此将其转变为演艺产品的设计框架和围绕产品而施行的市场策略。智库的主要构成为企业管理者和文化创意者。管理者担负分析信息与架构企业战略的任务;文化创意者则是运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将企业掌握的文化资源进行创新设计生成演艺产品。管理者的战略架构需以文化创意者的产品设计为基础,文化创意者的产品创新则需以管理者制定的创新制度为依据。
(3)工具库。是企业运行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技术性手段,属于企业内部显性知识的范畴,工具库为信息库提供各种收集信息和管理信息的工具,工具库中的管理决策技术能支持智库的分析和决策,舞台技术直接作用于演艺产品实现产品的开发 。在企业的工具库中包括了软性技术和硬性技术,其中软性技术是智库常用的分析和决策工具,如德菲尔技术和头脑风暴等,而硬性技术则用于信息库的管理和为演艺产品储备相应的舞台技术。
3.旅游演艺企业创新体系的构建
(1)加强“三库”的基础建设。组建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从事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筛选、调度等工作,把握消费需求 、产品供给、市场结构以及国内外政策状况,将任何能为之所用的资源、技术手段归结纳入信息库,加强该机构的信息提供能力。人才是智库的核心,应加强企业内部现代化管理机制的建设,引进高素质的管理者和组建直接隶属企业的文化创作团队,建立稳定的内部智库;同时利用企业外部机构和人员,如高校、专职营销策划团队、投融资机构等,建立合作互利的外部智库。工具库的库存建设于软性技术方面,应注重科学理论的运用技巧以及加强对国内外同行先进经验的规律性进行积累与总结;硬性技术方面则需主动引进高新的舞台技术,如大型LED放映、舞台灯光、立体音效等。
(2)增进“三库”间的协调和互动。三库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信息库是创新的前提、智库是创新工作的主体、工具库为创新实现的载体,三库的划分使企业拥有不同的版块。信息库应通过信息获取和筛选机制强化其作为信息源的功能,智库则需要保持对信息具有高度敏锐性,凭借其统筹调配能力与专业创作技术。工具库应随时能够提供拥有实现创新意图的软、硬技术,从而有效保障企业创新活动的实现。
(3)演艺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还在于对三处之间关系的恰当处理,信息库是三库的基础组件,是智库进行分析和决策的作用对象;工具库能够帮助信息库进行信息收集和管理,同时也为智库分析决策和产品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科技支持。在旅游演艺企业中的创新体系中三库的构造是相互搭配的,因此三库间的协调互动能促使企业内部知识价值的最大化,从而使创新活动更富有效率。信息库必须要为智库和工具库进行有效的信息储备,智库应重视对信息库信息的利用和分析决策工具的使用,工具库在进行技术储备时应当考虑信息库和智库的需要,盲目的技术储备会导致企业成本和决策失误的可能性。
[本文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族文化资源向旅游演艺产品转化的研究》(项目编号:2010ZDB48 )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