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肌腱正常解剖及损伤的磁共振表现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P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腓骨肌腱正常解剖和损伤的磁共振(MR)表现,以及MR对腓骨肌腱损伤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至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20名(40侧踝关节)健康志愿者,男10名、女10名,年龄20~30(26±3)岁,62例踝关节扭伤并经手术证实的腓骨肌腱损伤患者,男34例,女28例,年龄14~78(41±14)岁,所有志愿者及患者均行MR检查。分析腓骨肌腱正常解剖结构的MRI表现特点,并根据腓骨肌腱损伤的MR诊断标准,对损伤患者进行分型,研究腓骨长、短肌腱不同损伤类型的MRI表现特点,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20名健康志愿者腓骨肌腱在T1WI及质子压脂序列上均表现为椭圆形和条带状均匀低信号,走形自然,边界清晰。腓骨肌腱不能在同一层面显示全长,需多层面、多方位观察。腓骨肌腱损伤患者62例,其中腓骨肌腱撕裂46例,部分层厚撕裂7例(11.3%),全层厚撕裂39例(62.9%);腓骨肌腱脱位16例,鞘内脱位15例(24.2%),鞘外脱位1例(1.6%)。其中部分层厚撕裂7例(腓骨短肌腱撕裂4例,腓骨长肌腱撕裂3例),MR表现为肌腱形态不规整,局部连续性中断。39例全层厚撕裂患者(腓骨短肌腱撕裂31例,腓骨长肌腱撕裂8例),MR表现为撕裂口由足背侧至跖侧贯穿肌腱全层,撕裂范围不一,撕裂肌腱可伴发肌腱炎或腱鞘积液。15例鞘内脱位(A型脱位3例,B型脱位12例),A型脱位MR表现为腓骨长肌腱位于腓骨短肌腱深部走行,B型脱位MR表现为腓骨长肌腱移位至腓骨短肌腱纵行撕裂口内。1例鞘外脱位(Ⅲ型),MR表现为腓骨肌上支持带连同附着的外踝骨皮质一同发生撕脱,腓骨肌腱移位至撕脱的骨折片下方。

结论

MR可清晰显示腓骨肌腱的精细解剖结构及损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对腓骨肌腱损伤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酚妥拉明对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62例分为研究组(n=32)和对照组(n=30),其中男37例,女28例,年龄(66±13)岁。两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酚妥拉明治疗。在患者入院治疗前、治疗后12、24、48、72 h及7 d均检测心肌损伤指标的N-末端脑钠肽(NT-proBNP)、肌钙蛋自(cTnI)
目的通过观察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对淀粉样蛋白β1-42(Aβ1-42)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海马Homer3的影响,探讨其对AD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32只C57BL/6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Sham组(小鼠海马注射生理盐水)、AD组(小鼠海马注射Aβ1-42)、二甲基亚砜(DMSO)组(海马注射Aβ1-42制成AD后,小鼠腹腔注射溶剂DMSO连续14 d)、雷帕霉素(RAP
目的观察慢性心衰患者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蛋白-3(TIM-3)的表达及其对T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1至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86例(心衰组)和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查体的健康对照32名(健康对照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中TIM-3的表达。分选CD4+ T细胞和CD8+T细胞,使用抗TI
早期进行镇痛治疗不仅有利于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利于肿瘤治疗,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抗肿瘤治疗、药物治疗和微创介入治疗是癌痛治疗的主要方式,综合应用这些治疗方法可以使癌痛得到更好的缓解。严格遵照三阶梯镇痛治疗原则使用镇痛药物,可使80%左右的癌痛得到有效控制,但如果有微创介入的适应证,应尽早应用,更有利于癌痛控制和生存时间延长。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联合定量分析在预测肝细胞癌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并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的80例患者的资料,其中男65例、女15例,年龄30~74(59±11)岁。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低分化组(26例,男22例、女4例)
目的探讨年龄、体质指数(BMI)对胚胎发育时间动力学参数、胚胎发育潜能及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832例患者共6 294枚胚胎的资料,根据年龄分为2组:<35岁组(655例、5 076枚胚胎)、≥35岁组(177例、1 218枚胚胎);根据BMI分为3组:低体重组(BMI<18.5 k
目的以老龄小鼠片段化睡眠(SF)模型模拟临床术后患者的睡眠模式,探讨术后片段化睡眠对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和中枢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32只老龄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n=8):正常组(C组)、手术组(S组)、片段化睡眠组(F组)和手术+片段化睡眠组(D组)。于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后进行片段化睡眠干预,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和条件性恐惧实验进行认知功能评估,采用ELISA检测海马炎症因子表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