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时代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h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这是记录我们平凡生活的一则寓言故事,关于一间已经倒闭的书店。
  在我上初中时,那间书店正办得有声有色。它紧挨着中学大门,出了校门右转,沿着道路约莫走上十来步就能看见它的牌匾,是个文雅的名字,唤作“书香”。
  彼时校内还没有修建自行车棚,校门左右两旁的人行道a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自行车,如同横生出来的两排羽翼。及至放学时,找车的部队浩浩荡荡,那些停车时来得比较早的同学唯有隔着人潮兴叹,叹完气,转头进书店翻上两页杂志,待到人群散去一些后,再出来寻车。老板知道这些学生大都只是来店里随意转转,附带着消磨时间,却也不加阻拦,倒是由着他们随意翻阅。后来,她又在店里清理出一片空旷地,添置了一套长桌长椅。此后,我们便得了明确的支持一般,光明正大地赖在里头蹭书看。
  那时,正是十三四岁的年纪,满腔的年少热血,每逢书店到了新一期的《武侠世界》,我非得蜷着身子蹲在书架底下,直到暮色四合,门外开始飘来浓郁的菜香,才大梦初醒般,从蒙古骑兵和盖世高手的世界中脱离,匆匆起身离开。走到前台,老板照例一个微笑,问道:“看完啦?”
  我的反应介乎于羞愧难当和恋恋不舍之间,回答地:“看了一半。”
  书店老板是一个三十余岁的女子,举手投足间带有旧时江南女子的温婉,一颦一笑甚是优雅。对于我们成群结队的蹭书行为,她总是表现得格外宽容。而光顾次数多了,我们似乎也能感受到那间书店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某种气场。那种气场会使一群满头大汗、大大咧咧的男孩一进入书店就不由自主地安静下来,连呼吸也变得小心翼翼。因此,当我沉浸于某场刀光剑影的武林纷争时,四周沉静的空气会使我安心,如同坠入了某个温暖的港湾。这样的阅读体验如同一种奢侈的享受,一天之中只有几个短暂的休息时刻能体会到,也正因弥足珍贵,所以我分外珍惜。

2


  说到这里我发现故事微微偏离了书店本身,倘若只是简单地罗列书店的兴衰史,寥寥十几字足以概括,可那毫无意义。我想,既然已经微微偏离了預定方向,那就干脆再偏远点,让这个故事更丰富一些。
  关于去书店蹭书,鲜有学生会在书店里翻看正经书,那些诸如“模拟训练题”“数理化公式大全”之类的辅导书,我总是理直气壮地用家里给的经费把它们买回家,而后堆在课桌上,心血来潮时或许会写上一两页。在书店捧着一本教科书背诵着实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就如同在县城的街道上转一圈,转眼能发现一间书店一样不可思议。
  回到我的中学,在我们的校门外,有一条很陈旧的小吃街,上述书店夹杂于众多烧烤店、小餐馆和奶茶店之间,好似流水中的一块顽石。进入高中后,由于在学校吃饭的日子越来越多,我们大致摸清了校门前大部分小店口味的好坏。如果想要填饱肚子,我大可以悠闲地在众多选项中从容挑选,但如果要填饱精神,书店总是只有那一间,也无需去选。
  当然,实际情况是,在校门的左侧还有一间书店,唤作“光明”。二者互为竞争之势,在“非正经”类书籍种类和数量上不分伯仲。但倘若我们学习的任何一门科目需要购买辅导书或练习题,便由老师指定前往左侧书店购买,那儿同时也是各类“正经”书籍的集散地,仅此一点,便使我对它好感全无。
  进入高中时代,早先迷恋的《武侠世界》一下子失了宠,彼时的我以为那些江湖恩怨太过虚无缥缈,是年少懵懂时对快意江湖的幻想,而人终归不能永远活在幻想里。于是在我自以为是的成熟中,早先攒钱买下的一些武侠小说都作为废纸,打包卖给了回收站,好像就此抛掉了那个幼稚的自己,改头换面重新开始。事后想来,又感到揪心般的后悔,因为再也没有一间书店能寻觅到那些旧杂志的踪迹。
  在书店随后的发展史中,那个温婉的女老板租出了店面,继任者是一个满面胡渣的抠脚大汉。在她忙着交接的那几天,我感到莫名的悲伤,恰好班里的女生开始流行看郭敬明式的伤感小说,我便依葫芦画瓢,写了一篇短文,起名为《当一段岁月随着落花一同凋零》,文中竭尽煽情之能,以致如今看来不禁浑身不自在。生活中,人们突如其来地相见和悄然而至的分别,实在是再平常不过,何况继任的这个抠脚大汉也十分有趣。他在前台摆放了一台电脑,从此专注地从事着他的网络游戏。路过的小学生往往被他吸引进来,围成一圈给他出谋划策。从那时起,书店仍旧是有趣的,但慢慢不再有书店的氛围了,那种使我安心的神秘气场也一同被打破。因为围观游戏的人数众多,大汉开发出了奇妙的商机,在书店小阁楼上购置了一排二手电脑,按小时收费租给学生,如同一间小小的网吧。最嘈杂的场所开设在了最安静的场所内,这是一种难以形容的奇异场景。而自那时起,这间书店正在渐渐死去。

3


  实际上,在未来的岁月里,纸质书籍的阅读量正无可奈何地锐减,左侧的书店占有辅导书官方指定购买点的优势坚持了下来,而右侧的书店,则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没落。在我眼看着它走向没落的这几年,我也看着中学附近更多的变化。学校对面浩浩荡荡地建起了学区房,无数店面红红火火地开张,那一家一家热热闹闹的,更多的是烧烤店、小炒店和奶茶店。政治课本告诉我们,新兴事物总会取代旧的、过时的事物。只是我仍旧会遗憾,那间书店终归也成了“要被取代的旧事物”。我失去了一间不可替代的书店,得到了一间随处可寻的奶茶店。看,这就是生活。
  再后来,我告别高中步入了大学,也曾许下宏愿,要经营一间属于自己的书店。身边的人大笑着摇头,说这可不是划算的买卖。我疑惑,大家的回答都是:身边已经很少有人再购买纸质书籍了。追问,他们就会给我看新闻,告诉我多少和我有同样想法的人,经营的书店惨遭倒闭。再问,他们会说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时代了。
  哪个时代?这个回答很有些味道,我在思考,大家若有兴趣,也可以一同来思考。
  当然,纸质阅读的没落,并不代表阅读的没落,网络世界的发达使我们想阅读任何书籍都变得轻而易举,而咨询量的庞大又使得人们要求这种阅读务必简短、快捷。倘若是一篇这样啰唆的长文,也许很多人只一翻开头,便会望而却步。若我将这篇故事压缩成几十个字,调出精彩片段,再配上诸如“红极一时的书店没落的真相竟是……”这样的标题,阅读量大概会更多一些。
  只是那些安心沉浸在书籍世界里的环境,那些沉静的空气,都如同我卖掉的那些旧杂志一样,再难寻觅踪迹。
  这是关于我们生活时代的故事,在这间书店的兴衰过程中,也包含着我们一同经历过的青葱岁月。生活中总是充满意外和变数,无数人和事来了又走,他们犹如一面面镜子,从他们身上总能映射出一些我们自己的影子。
  愿你们能在意外和变数到来时有充足的勇气面对。
  愿你们能从来往的生活中找到更好的自己。
  在我们正经历的时代。
其他文献
趣闻  伦敦塔桥卡住了!  2020年8月22日,伦敦市的著名地标建筑物——塔桥,在下午5点左右处于断开状态时被卡住了。因为塔桥无法及时合拢,导致周边交通陷入混乱。  塔桥本来按照日常升起放行船只,没想到因“技术问题”突然卡住,两侧塔面无法同时放下,导致泰晤士河两岸交通暂时中断,不仅桥两端几百人的交通受阻,还直接殃及伦敦市中心的交通一度陷入停滞。  8月22日,伦敦市警方在塔桥发生事故后在推特上发
亲爱的小粥:  你好,上次读你的信,看见你写道,最近常常因为焦虑而失眠,惧怕黑夜,很多事都不如意,也在陌生的城市和人群中感到孤独,羡慕那些满身光环的人,对未来不知所措。  这让我想到了几年前的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选择了热闹与喧嚣,挤在人群里,谈论一样的话题,听同一首歌,似乎只有这樣,才能与世界保持联络。也许是时间的缘故,让我有了新的体会,我开始试着一个人去旅行,一个人走走停停,一个人去平静
财新传媒总编辑王烁老师说,每一个人都是由三个因子组成,分别是感性、理性和教养。感性是靠不住的,它让我们冲动行事。那么理性呢?其实也靠不住,它往往让我们精于算计。  那你可能会说,教养总靠得住吧?教养是个褒义词啊。不对,教养本身也靠不住。  教养的本质,是把特定的观念注入我们的思想里,把特定行为变成我们的肌肉反应,然后,就让我们忘记了这些观念和行为本来是为了什么。  所以你看,一个对自己有期许的人,
豆瓣里有一个话题——寺庙里的猫。那些拍摄于不同寺庙里的猫,形态各异,甚是有趣。  法源寺的猫,神奇、自在。在它的瞳孔里,我看到一丝光芒,劈开雾障。   大觉寺的猫太多了,躲在竹林中,墙头上,山野习性,霸气得很。  镰仓圆觉寺门口的猫,据说已经存在很多年了,每天都等待游客的爱抚。它们离人间最近,也离人间最远。  大理波罗寺的猫,常常在睡觉,有时早上看见它从树林中出来,身上冒着热气儿,大概是去野外打了
1971年,斯蒂芬·金开始发表小说,并逐渐在文坛上站稳脚跟。  拿到版税后,斯蒂芬·金从居住多年的拖车房中搬出,第一时间购置了一间大房子,有了大书房,他为自己定制了一张超级豪华的书桌。书桌足足有六平方米,边沿雕刻着漂亮的花纹,下面镶嵌着四个抽屉和两个桌兜。白色的桌面十分宽绰,摆放着爸爸、妈妈、妻子和自己各个时期的照片,以及很多書籍。即使如此,桌面还有很多空余的地方,所以咖啡杯、饼干和一些水果也被斯
在网上看视频时,正看到有人愤慨地说脏话,这个时候就会有“哔”声出来,进行消音处理。“哔”如今可以说是声音界的马赛克,把一切不能让大家听到的声音都给屏蔽掉。  为什么屏蔽脏话不用其他的声音,而要用“哔”呢?  其实,最早的“哔”出现在电视里。电视台在定时检修设备时,背景音正是“哔”。“哔”的专业术语叫做千周,即周的声音信号,是电视系统里面唯一的声音预置信号,其主要作用是调试音量电平,它的意思就是表示
年迈的星星会陨落,  而你们却说,  变成荒山里年轻的萤火。  山外的提琴奏着太阳的光芒  而我们捧起  用玉米秆做的小笛吹微风晴朗  一根想燃烧的火柴  迷失在没有燃料的土地  一只有翅膀的飞鸟  彷徨在缺少羽毛的云翳  而我欢喜着  前赴后继的星火  是零散在梦里的炽热  抱團取暖的旱柳  是飘香在乡村的陈酒  我盼着你,  而你也拥抱我。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16级播音班学生)
张锳从小努力发奋读书,在考中举人后,由于家乡缺少教书先生,他便一边教书育人,一边继续自学,为参加下次考试作准备。可由于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教学上,他此后连考三次都没能中进士。  那时有个“大挑”制度,即凡三科以上会试不第的举人,朝廷每六年会从中挑选出优等者出任知县等职,以便让这些举人有一个盼头。张锳以极好的口碑在“大挑”中被选中,出任贵州安化县知县。他深知读书不仅能改变个人的命运,还能以此教化社会。故
1  在我笔下,出现过很多色彩鲜明的人物,拼凑着我荒芜而纯真的年少时代。但是,陪伴我最久的那个少年,我总是有着私藏的心态,将那些珍贵的记忆深深地刻在心里,不愿将他公之于众。然而,我对他的感激与珍惜,又促使我不得不写下我们之间珍贵的情谊。  事实上,我与小顾只能算是半个青梅竹马。我扎羊角辫的时候,与小顾还未相熟,直到小学同班的那一年,才开始了彼此长达十多年的友情。  虽说是友情,但更多的是成绩上的比
2019年7月,刚被北京服装学院录取的贾晨宇,突然接到学校通知,她就读的模特专业将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国庆群众游行,让她提前一个月去报道。激动之余,19岁的贾晨宇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贾晨宇从小就比同龄人高出一大截,但她的身材不够挺拔,甚至还有些含胸驼背,这让少年时的她很自卑。初一那年,为了纠正她的姿态,妈妈把她送去了模特班。她知道这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于是把别人用来逛街、休息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