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磁链DPC的电压型整流器控制系统研究

来源 :太阳能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injie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电压型PWM整流器(VSR)的直接功率控制(DPC)系统进行研究,针对采用虚拟磁链实现无电压传感器电压观测存在的模型预测误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牛顿插值原理对模型观测电压进行修正的虚拟磁链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策略,通过牛顿插值法修正电网电压估算值,同时引入内模反馈校正环节对模型预测相邻时刻瞬时功率所产生的误差进行修正,以此改进整流器SVPWM控制电压,实现更稳定功率跟踪,减少启动和调节给定时产生的超调量,同时有效减少整流器网侧谐波,达到绿色整流的目的.仿真对比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控制策略的VSR具有良好的直流侧电压输出质量、较强的抗干扰性和低网侧谐波,可有效实现绿色整流和高功率因数直流电压输出.
其他文献
该文旨在确定影响油松固体燃料物理性能的因素,并优化优质油松固体燃料对应的参数组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颗粒度、温度、含水率、压力对油松固体燃料物理特性,如密度、耐久性、抗跌碎性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满意度函数法对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结果进行多响应优化.结果表明,当颗粒度为0.16~1.25 mm、温度为90~130℃、含水率为4%~9%、压力为70~110 MPa时,可成型质量优良的油松固体燃料.对于颗粒度为0.16~0.63 mm的油松原料,三响应优化结果为:温度130℃、含水率5.15%、压力96.88 MP
为了研究转子密实度对导流罩水轮机的影响,建立导流罩水轮机的三维数值模型,利用CFD方法考察多组不同实度叶片下的导流罩水轮机性能参数和流场流速及压力分布.结果显示,额定流速下叶片实度的改变对导流罩式水轮机的水动力性能产生显著影响,实度增加,最大功率系数下降,且导流罩对涵道内流体的增速作用减弱.
通过建立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求解Cummins方程,计算摆式波能发电装置在不规则波中的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同时考虑线性和非线性动力摄取系统的影响.线性假设下的数值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目前数值模型的精度.进一步使用摆板-液压系统联合仿真模型研究液压式转换装置中不同影响因素对发电功率的影响,发现液压系统中活塞面积存在最优值使得装置在给定海况下的发电量最大化.
针对光伏发电输出功率的波动性以及混合储能容量优化,以光储联合的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的混合储能容量优化配置策略.该策略采用VMD对光伏输出功率进行处理,利用欧氏距离方法将相关模态和非相关模态进行区分,利用滑动平均法提取非相关模态中的持续分量信号,将其与相关模态进行重构作为满足国家标准的并网功率,并利用混合储能系统平抑非相关模态中的波动分量信号.建立以储能系统年均配置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混合储能系统容量优化模型,采用改进的布谷鸟算法求解模型,得到满足系统要求的储能容量配置方案
针对水电机组作为低速旋转设备具有复杂的运行机理,在目前缺乏先验知识、故障样本较少的情况下,运用传统故障诊断方法很难对水电机组的运行状况做出正确判断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水电机组劣化度预测方法.利用水电机组非故障运行期间的数据计算不同工况下的特征参数健康值标准,使用劣化度描述机组运行期间特征量偏离健康值的程度,并通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将原本具有非平稳性的劣化度时间序列分解为若干个平稳的分量序列,最后使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预测算法对机组劣化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
孤岛交流微电网内分布式储能系统(DESS)采用传统的P-f下垂控制时存在健康状态(SOH)不平衡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代理的DESS组间SOH平衡方案.该方案中各个DESS代理之间进行放电深度(DOD)信息交互,根据DESS的SOH状态对DESS逆变器输出有功功率进行调节,实现DESS的SOH平衡,延长DESS的使用寿命,降低微电网的维护成本.最后,利用PSCAD仿真软件和搭建的实验平台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为了研究储热罐内热量的分配和利用对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性能的影响,提高系统在可再生能源并网应用中的效率与经济性,提出5种热量分配方案.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比较系统5种方案下的热力学与经济学特性,并研究关键参数对不同方案下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量分配比越大,循环效率越高,而年利润率越小.对于5种热量分配方案,循环效率和年利润率随储气室最大压比的增大均存在最小值,且存在最佳的换热器效能,使得循环效率和年利润率具有最大值.压缩机入口温度的变化对5种热量分配方案的循环效率和年利润率的影响各不相同.系统年
为解决多个变换器引起的能量损耗问题,提出一种三端口LLC谐振型结构的变换器,可实现同时向负载端和储能端供能.建立基波近似(FHA)模型,分析变换器的增益特性.传统的脉冲宽度调制(PWM)策略无法实现宽范围零电压开关(ZVS)技术,现有的脉冲频率调制(PFM)控制策略需要复杂的建模过程.研究中设计了改进的PWM-PFM混合调制方法.在该控制策略下变换器可在宽输入电压范围内实现稳压输出和软开关技术.最后,建立330~400 V输入、48 V/288 W输出的仿真模型,验证了研究与分析的正确性.
在含智能软开关(SOP)的配电网中针对分布式电源(DG)提出一种双层优化配置模型.上层以运营商年收益最大为目标求解DG安装的位置和容量,下层通过对SOP进行约束使网络运行性能最优,考虑到负荷和分布式电源输出的时间序列特征,设计一种新的E-C-K-means聚类算法对四季场景下的风速和辐照度进行聚类,得到典型场景日曲线.考虑到规划问题属于大规模混合整数非线性的问题,需要将离散变量与连续变量进行解耦,采用遗传算法和原对偶内点法混合算法进行求解;最后基于改进的IEEE33节点配电网系统,对优化模型和求解方法的有
基于需求侧用户资源能量转换和存储设备的可调特性,分析电网故障后需求侧资源对改善配电网的脆弱性的价值.为最大化挖掘需求侧分布式能源对电网负荷恢复的作用,构建考虑规划-运行的两阶段需求侧资源优化选择模型.该模型在充分考虑不同电网故障场景的基础上,以系统投资成本和失负荷运行成本之和最小化为目标,同时考虑用户用能、系统运行等约束,通过优化选择可调用的需求侧分布式能源,实现需求侧资源对改善电网脆弱性的评估.选择某配电网为案例,分析不同需求侧资源优化选择方案对改善提升配电网脆弱性的效果,验证所提方法对于支撑配电网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