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忆、认同——论徐则臣的《耶路撒冷》与《北上》

来源 :长江文艺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5191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则臣的早期创作集中于“成长的故乡”和“漂泊的北京”两个地标,多注重现实的人文关怀。而近年来随着《耶路撒冷》和《北上》的问世,标志着徐则臣开始进入了对记忆、历史等领域的思索,两部小说单行本的腰封上分别印着“70后的成长史,一代人的心灵史”“一条河流与一个民族的秘史”的宣传语。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