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必然 向自由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ang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岁月苍茫,风流不尽。自古以来,东台就是文脉丰沛、思潮涌动之地。范仲淹、吕夷简、晏殊在此为官,留下千古美谈;明代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在此煮茶论道,终成一代宗师;清代布衣诗人吴嘉纪才情勃发,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近代实业家张謇情系桑梓,兴学办教,首开职业教育之先河……而今,这颗“黄海明珠”愈发光彩夺目,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秉承“市场化办学,精细化管理,品牌化提升”的办学理念。以师资队伍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学校内涵建设,书写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华章。
  老子日:“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也;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也。”其意是说:善人是不善人的榜样。不善人是善人的反面教材。这里的“师”指模范标本,“资”则指借鉴材料,“师资”一词,即源于此。古人要求教师,既要见贤思齐,又要以坏人坏事为镜子,做到引以为戒,不重蹈覆辙。孔子说:“敏而好学,可以为师矣。”他强调教师不仅要聪明睿智,同时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韩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说明师生之间应当互相学习,共同探究,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对于一所学校而言,教师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根本。因而,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成为学校推进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东台中等专业学校,在推进市场化办学的同时,通过精细化管理,致力打造专业特色品牌和职教领军人才,营造了和而不同的人文环境,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师生构筑了一方独具魅力的文化栖息地。
  虞静东校长认为:学校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符合一定的客观规律。人们在推进学校发展过程中不自觉地受客观规律支配,处于盲目的行动状态,是一种肤浅的、低级的、无序的、盲目的发展,处于“必然王国”状态。要真正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就必须认真把握客观规律,自觉地把规律运用到实践中去。学校的发展是这样,教师的发展也不例外。
  在长期的教育管理实践中,东台中等专业学校悟出了一条推进教师成长的理念:既要培植领军核心人才,又要营造和而不同的教师成长环境。领军人才的人格、学术、研究魅力可以让其他教师悦服,进而引领和帮助其他教师发展。营造和而不同的成长环境,则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至为关键。多年来,学校积极营造宽容、包容的教学环境,允许教师有不同见解,允许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提倡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同时,鼓励教师冒失和拔尖,允许失误和失败,倡导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让教师始终处于成长、改变和进步之中。这种和而不同的氛围让教师有安全感、挑战感、幸福感和成就感,也使得教师一直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之中,从而引领着教师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1 仰望高处,打开通往自由的“那扇窗”
  
  宋毅仁家训有言: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对于教师成长来说,这句话也是至理。择高而立,就是要求教师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心中始终有一块精神高地。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坚信自己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必须以成为教育家、教育能手、技术骨干作为目标追求。职业学校应当构筑一个“共同愿景”,让所有教师热切期盼,希望拥有,并愿意为之奋斗。应当建构以职教领军人才为支撑的校园文化,领衔教师走向“自由王国”。让每个教师都有思想标杆、有学习榜样。就平地坐,就是要求教师要立足于实践,沉潜下去,不尚浮躁,不尚空谈。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沉入课堂和车间,努力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努力在课堂教学上闯出一条新路来。向宽处行,就是要立足长远,以宽广的视野来引领教师成长。职业学校在教师培养过程中,转变观念是前题,专题论坛是引领,培训学习是拓展,技能大赛是载体,产学研一体是关键,制度建设是保障。只有不断创新培训举措。才能通过教师“向宽处行”带动学校“向宽处引”。正因为倡导“择高而立,就地平坐,向宽处行”,东台中等专业学校才真正给教师打开了飞往自由的那扇窗。
  东台中等专业学校认为,对于普遍教师来说,他们的追求不外乎好的工作环境、好的发展平台、好的成长空间、好的生活待遇等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除了要重视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发展留人。激发教师的成长力和生命力。围绕打造学校的文化品牌和教师品牌,学校为每一名教师制定了成长目标,要求教师有理想、有追求、不迷失、不放弃。同时,学校引导教师立足实践、立足本职,努力种好自己的“口粮田”、“责任田”、“实验田”,并努力种出“丰产田”,不画地为牢、固步自封,而要具有开阔的胸襟、开放的视野、务实的作风、创新的勇气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汽修专业教师余长卫在钣金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学校勉励他潜下心来。深入钻研,并安排他到广东、烟台等地参加培训,努力把他培养成专业教学领域的行家里手。施世存老师在普通车床教学上有“绝活”,学校就要求他深入研究,拓宽视野,争做专家型教师。汽车专业教师王锦旭对发动机教学有较深造诣,学校就为他搭建平台,让他在挑战中前行,在实践中提升。
  学校应当为教师的成长打开一扇窗,始终让教师接触到前沿性、前瞻性的知识,努力使他们生成个性化的见解和主张,成长为创新型教师。学校正常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论。组织他们到浙江、上海、山东以及苏南、苏中等地学习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邀请兄弟学校领导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来校讲学,努力使教师在接受最新教育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跳起来摘桃子”。虞静东校长平时对财务抓得很紧,但在教师培养上却特别舍得花钱。近年来,学校先后安排11名教师赴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进行培训,有12%的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培训,32%的教师参加了省“四新”培训、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以及省课程改革实验点和省实训基地负责人培训。
  促进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培养科研型、专家型教师。是东台中等专业学校的又一抓手。学校向教师推荐必读书目,努力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一种追求。广大教师一有时间就泡图书馆、泡阅览室,或者进行网上冲浪、博客探究,丰厚了教师的文化底蕴。养成了他们理性思考的习惯,也使得他们的课有温度、有宽度、有深度。丁映丽老师的语文课,旁征博引,雄辩滔滔,妙趣横生,深受学生的喜爱;林卫清老师的英语课注重情境生成,学生思维活跃,多次受到教育行家的好评;朱美华老师的汽车电路课,追根溯源,解疑释难,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一堂堂好课的呈现,是广大教师重积累、重研究、重探索的结果。近年来,学校制定了《“十一五”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等,定期组织开展优秀课、优秀教案、优秀课件、优秀论文等评比活动,正常举办“技能节”、“科技节”、“教学论坛”等,鼓励教师通过各种平台展示自己的才艺,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2008年,东台中等专业学校经过认真提炼,决定在 全校打造“能”文化,倡导“我能我行”、“能者先行”,鼓励师生锤炼技能、锻炼能力、能者优先。“能”文化的打造,体现出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使得教师能够在宽容、包容的环境中直面挑战,共同探究。这种独特校园文化的浸染,让教师们感受着成长的幸福,提升了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业素养。近年来,学校先后有50多人参加县级以上教学竞赛并获奖,120多人获得“教育教学十佳标兵”、“十佳青年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30多名教师受到省、市以上表彰。可以说,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东台中等专业学校已经营造了独特的教师成长环境,打造出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
  
  2 尊重必然,给教师一双有形的“翅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说道: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了。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在主要的方面和日益增长的程度上达到他们所预期的效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就具体问题而言,任何一个客观规律一经被认识和利用,就是实现了一个从必然王国进人自由王国的飞跃。职业教育师资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其发展中有其必然的规律可循,虞静东校长认为师资成长的“自由王国”之路应体现在“八个走向”上,即:从态度走向技巧、从痛苦走向快乐、从虚拟走向现实、从说事走向做事、从学习走向探索、从备课走向课堂和车间、从讲台走向学生、从粗放走向精致。“八个走向”对于职业学校的教师而言,是专业成长的途径,是教书匠嬗变为名师的途径。更是通往“自由王国”的必经之路。
  从态度走向技巧,强调的是态度比能力和水平更重要。教师要随着课程结构的变化,当好导演,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全面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同时,要潜心学问、潜心技术、潜心研究,努力把简单的事做细。把复杂的事做简单。
  从痛苦走向快乐,是要求教师改变“轻松着、郁闷着、悔恨着”的生命状态,通过钻研业务、钻研技能、钻研技术、钻研学生,树立起“人生是痛并快乐着”的思想,从而在痛苦中收获成功,达到“痛苦着、快乐着、收获着”的工作和生活境界。
  从虚拟走向现实,是要求教师运用办公自动化设备,占有大量的教学研究材料,结合校情、班情、生情,研究务实的、靠实的、现实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应当一味地沉迷于网络世界、虚拟世界,不应当回避职中生基础差、难管难教的现实,只有把虚拟的、理想的东西落到实处,只有正视办学现实,才能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
  从说事走向做事,强调最要紧的是做事。夸夸其谈、评头论足只能使自己一事无成。只有做苦事、用苦劲、费苦力,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说闲话、做闲事、当闲人,只能使自己碌碌无为,毫无建树。
  从学习走向探索,要求教师在思考中探索,在学习中探索,在实践中探索,在团结中探索,在奉献中探索,真正使读书成为一种生活状态,使学习成为一种追求。
  从备课走向课堂、车间,则是要求教师沉潜下去,把工作重心下移到课堂和车间,积极在工作第一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努力使自己成为专业教学领域的行家里手。
  从讲台走向学生,就是倡导课程改革,突出一个“思”字,让学生能说能写,突出一个“做”字,让学生会做能创。正如虞静东所说,有行动就有希望,有创新就会生动,有坚持就会胜利。教师必须通过活动导学、任务导学的方式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真正使自己走近学生、走进课堂、走向车间。
  从粗放走向精致,就是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必须进行预设,必须有组织地进行。学校的教师培养和培训,必须有规划、有措施、有考核、有检查,必须变粗放管理为精致管理。
  在东台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技能训练时,教师都要制定任务单,确保每次技能训练都能取得实效。同样,在促进教师成长过程中,学校也给教师下单子、定任务,并通过思想引导、制度引领、措施激励等办法。强化培训效果,切实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组织教师培训的方式主要包括:一是基础性培训。一般以教研组为单位,共同制定业务进修计划,规定读书篇目,确定论文写作任务,明确讲座、公开课、听课评课数量等,真正使学习、研究成为教师的生活常态。二是案例式培训。围绕研究课题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通过探索和争鸣,引导教师探究教育真谛,形成自己的教育个性。三是诊断式培训。对有缺陷的教学个案,组织名师工作室、教研组、相近学科的教师进行“三堂会诊”,找出问题根源,确保“药到病除”。四是提高性培训。对于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学校有意识地安排他们外出考察和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个别化指导,努力使他们能够迅速成长为职业教育领域的领军人才。
  在对教师进行普遍培训的基础上,学校致力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努力让教师群体分享教师个体的知识和经验。重构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从2007年开始,学校以推进课程改革为抓手,以机电、汽修两个专业为试点,认真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大力推进理实一体化、课程项目化的课改实验,不仅让教师享受了成功的乐趣,也使得教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针对职高学生难管、难教、难引导的实际,学校组织各班班主任进行研究和分析,让教师围绕学生管理坦诚交流,启迪智慧,变“一人忙为大家忙,一人管为大家管”,促进学生管理更加科学和高效。为切实抓好对口升学教学工作,学校在各学科教师中设立备课小组,组建新型的学习共同体,要求教师围绕学科教学和技能训练定期开展研究。逐步形成了“平等互助、整体互动、协调合作”的学习小组。近年来,学校对口高考教学成绩不断攀升。2009年、2010年,学校有两名学生的单科成绩列全省第一。有21门学科的单科成绩或均分名列盐城市第一。
  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是职业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多年来,东台中等专业学校为加快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行了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并把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作为教师晋级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条件。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带着问题、带着课题、带着项目、带着任务到企业进行顶岗锻炼,并通过建立评价考核制度,努力使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成为教师了解企业、熟悉企业、掌握技术、应用技术、开发技术的重要途径。学校规定,专业教师每年必须有一个月在企业进行锻炼,中高级职称教师除必须掌握企业要求的相关技术外。还必须熟悉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参与企业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施世存老师指导学生赵金星进行技术革新,至今已为企业申请了6项国家专利。学校还提出了“所有专业教师必须是准工程师”的目标,要求术、练技能、钻业务的积极性。此外,为改进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学校每年都从社会上引进和聘请一批既富有实践工作经验又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能工巧匠、工程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在校内成立“名师工作室”,组建教师教科研攻关团队:实施“职教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千 方百计把专业教师打造成专家型、学者型人才。目前,学校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6%,魏国生、施世存等一批专业教师崭露头角,在省、市技能大赛中获奖,不少教科研论文在国家、省级核心刊物上发表。
  课题引领,校本培训,是东台中等专业学校培训教师的又一抓手。学校要求所有教师都参加课题研究。做到人人有课题研究任务,个个有课题研究项目。对于一些重要的研究课题,学校专门组织科研力量攻关,努力让教师在研究中成长、在研究中提升。“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了省和盐城市立项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分层推进实践的研究》、《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成长关系的研究》等课题研究,研究成果受到专家好评,并有160多篇论文在各类刊物发表。为了使教研工作“重心下移、人人参与”,学校以校本研究为突破口,要求教师立足本校、立足岗位,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培训需求。目前,该校在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训练、对口高考教学等方面都形成了校本教材体系,出版了《中餐摆台》、《建筑施工》、《钣金技术》、《服装设计》、《钳工》等20多种通识性校本教材。同时,与江苏磊达、上海电气、上海矽钢、溱东不锈钢等企业和产业园区一起,开发了《钢帘线》、《电气技术》、《精密铸造》、《不锈钢生产》等适应企业生产需求的校本教材。
  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带动了技能培训质量的大幅提升。2006年,学校有9名师生在江苏省金手指信息运动会暨微软国际认证大赛上获奖;2008年,有5人代表盐城市参加全省技能大赛并获奖;2009年,有9人在全省技能大赛中获奖,有5件作品在江苏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中获奖,获奖数占盐城市的近1/3。
  
  3 精细管理,为教师创设成长的“土壤”
  
  东台中等专业学校认为,学校是大家的,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是管理者,因而学校管理团队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只有使所有管理者都具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只有让所有人都能有水平、有效率、有高度地参与管理,才能实现学校管理的精致化、品牌化。对于职业学校而言,教师对待学生要永不言弃、永不放弃,对待工作要永远有朝气、永远有激情,对待生活要永不自满、永远追求。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学校必须通过行为管理、制度管理、目标激励、榜样示范等措施,努力建设自己的校园文化,进而形成特色化的校园精神。在这样的学校里,每一节课都会生动精彩,每一个车间都会热闹非凡。每一名教师都严谨而务实,每一名学生都自信而达观。围绕管理兴校、特色兴教,东台中等专业学校大力推进民主管理,扎实推进管理改革,切实加强教学管理,全方位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两年,东台中等专业学校实现了两次重大重组。2008年。原东台三职中整体并人;2009年。原市技工学校整体合并。学校的学生多了,教师多了,管理的区域及半径也大了。在如此复杂的情况下。实施精细化、品牌化管理,必须建立新的一套管理机制。虞静东说,成功的学校能够为教师搭建一个平台,能够把教师之间的不自觉交流扩大,进而变成一种自觉的、民主的信息共享,使得所有师生都能幸福地成长。为此,学校在民主管理、科学管理、高效管理上大做文章,积极为师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
  熟悉虞静东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讲民主的校长。学校的重大决策以及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都要通过民主决策渠道形成。正是在老师们的倡议下,学校建立了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讲坛和青年教师沙龙,并开展了高效课堂评议、技能明星展示、师生同台献艺等活动。同时,制定并出台了《教师教学工作管理意见》、《技能教学考核评比细则》、《青年教师培训计划》等一系列方案及制度。学校还制定了“金点子”建言献策奖励制度,对优秀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纳,对优秀提案授予“金点子奖”。建立了校长民主接待日,公开了校长信箱,畅通了民主管理渠道,凝聚了群众智慧。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东台中等专业学校,几乎所有人都有一个共识:管理的精髓在于“理”而不在于“管”,实施科学管理的本质就是要理顺管理的方方面面、条条块块。防止交叉,防止政出多门,防止出现管理死角。在学校大而分散的情况下。东台中等专业学校增设了督导室及6个专业部,实施了系部二级管理模式,理顺了工作流程,提高了管理效率,使得管理进一步科学和精细。为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的执行力,学校大力实行办公自动化,把学校公务执行的要求及执行情况及时进行反馈,使得教师时刻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之中,不少教师说。现在大家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时间比以前宽裕了,干劲却比以前更足了。
  为实施教学管理的有效、高效,东台中等专业学校努力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和探索。全校围绕各个专业、各个学科的设立,专门就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模块、考核办法进行了调查研究,合理制定了项目化、模块化课程体系。在教学管理方面,学校要求推进诊断式教学,有针对性地对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有代表性的学生技能操作全过程进行录像,并组织会诊、分析,通过找问题、找缺陷等途径,加快了年轻教师的成长进程,提升了技术技能培训质量。每个月,学校都要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小组互动、合作探究、技能任务单、师生互动、企业现场点评、工学结合等专题研究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使得广大教师工作有了压力。
  在东台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业绩始终与教师个人的晋级、晋升、评先、评优严格挂钩,所有的教师都处于时不我待的工作状态。正是有着这种追求至善至美、催人奋进的工作氛围,才使得学校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2008年,学校机电专业建成江苏省课程改革试验点;2009年,学校电工电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通过江苏省新一轮示范专业验收,学校创建成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并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同时,学校还被评为江苏省首届和谐校园,获得江苏省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
  名校的发展离不开名师的成长,名师的成长更助力了名校的腾飞。多年来,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牢牢把握“思想引领,行动引导,环境孵化”师资建设“三要素”。为教师打开一扇自由仰望的“天窗”,给教师一双自由翱翔的“翅膀”,让教师拥有一方自由成长的“乐土”。品牌的人才、品牌的名师、品牌的学校正是学校多年坚持师资建设,培植名师基质,丰润教师底色的丰厚硕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昂首阔步,正向着内涵式跨越发展的“自由王国”坚实迈进。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生接受音乐的熏陶,不但能获得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而且能提升音乐素养和艺术修为。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元素,也是小学生音乐学习必须掌握的重点。然而,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师并不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音乐素养,这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不相符。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节奏训练,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
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告诉我们,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真正的教育,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回看自己一路走来,正是因为全身心地爱学生、爱教育,笔者才收获了爱的果实。  刚毕业的那几年,笔者曾在普通中学任教,2007年因工作调动,来到奈曼旗民族职业中等职业学校。一开始,笔者的内心十分彷徨,对职专学生心存偏见,认为只有被中考筛选掉、
摘要:教师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英语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针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的整合展开了深入探究,并提出了相对可行的实施策略,希望能为广大小学英语教师带来启发,为促进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英语 整合策略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已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小学英语课堂也不例外,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每天与学生接触得最多,许多琐碎的事情都需要班主任用心去分析、处理,否则会给班级建设和学生的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下面,笔者分享了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一件事情,以期对同仁有所启示。  一、教育经过  “我想找你爸爸或妈妈来,带你去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身体哪儿有点问题,行吗?”笔者在计算机机房里巡查学生上机学习的情况时,叫醒了正趴在电脑桌上呼呼大睡的曹营。平时在教室上课时,他几乎每天都
摘要: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与其他学校的学生不同,教师面对的教学情况与普通教育存在极大的差异。在当今社会,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教育学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的篇幅短小精悍,拥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特殊教育学校语文寓言故事教学的意义、特点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寓言故事 特殊教育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非常多
摘要:在吸收和传承传统教学优秀的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和学生学习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更好地促进学科教学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如何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历史教学质量,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亟须探究的内容。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历史创新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初中历史 创新 思考  一、深入理解新课程改革精神,转变历史教
摘要: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一直处于边缘化位置,教学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途径,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音乐素养  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是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激
摘要:问题活动的开展是锻炼学生探究能力、发散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从不同的问题形式入手,探究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活动 独立思考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了强化学生对基本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也为了组织生活化的数学课堂,素质教育下的数学教师要做好思想转变工作,通过提出恰当的生活化问题,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学以致用的意
摘要: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开展英语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语言、结构、内容等方面出发,理清文章的思路和主旨。关键词能够帮助学生高效地阅读文章,掌握文章阅读的方法。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关键词导读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关键词导读  传统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比较注重对课文的理解,教师会讲解课文中的单词与句子的中文意思、句子语法,相当于帮助学生读懂文章,而不是学会阅读。造成学
摘要:本文分析了初中物理学科小专题复习的意义和具体的实施步骤,为高效复习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方法,旨在提高學生初中物理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小专题复习 实践  所谓小专题复习,是指学生从某一具体的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入手,内化知识构建结构,进行知识迁移整合,并能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小切口”的复习方法。  一、小专题复习概述  1.理论依据  小专题复习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