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配电网拓扑自动识别系统研发及应用

来源 :内蒙古电力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nu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低压配电网拓扑自动识别系统的技术结构、系统功能及识别算法,对低压配电网拓扑自动识别系统的功能特点进行了说明,并选择某供电分局小区开展了低压配电网拓扑自动识别系统现场试运行测试工作.现场测试结果表明,低压配电网拓扑自动识别系统可实现10 kV以下分支级别线路线损监测、计算及精细化分析;实现分钟级10 kV以下配电网的故障情况采集,依据拓扑关系可快速准确定位线路跳闸、配电变压器停电、客户报修触发的停电事件,保证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其他文献
随着航线数量的不断增长和机场进离场交通的日渐繁忙,因管制压力造成的离场阶段改平飞行导致了飞机非必需的燃油消耗,为航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上的损失.为了减少平飞并实现快速离场,基于性能的导航(PBN)模式下的连续爬升运行(CCO)成为解决该问题的方式.介绍了BADA飞机性能模型的构建方法,并使用性能模型对CCO进行设计,并提出了前后CCO离场可能产生的冲突和解脱方法,结合实际航线对爬升时间和油耗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显示CCO离场能够缩短爬升时间,减少燃油消耗;在冲突发生时通过速度调整可以比阶梯爬升的方式更有效益
飞行试验是民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试飞周期较长会导致飞机交付时间延迟、企业信誉损失、资金无法及时回笼等问题,因此中国民机飞行试验在经济性、安全性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虚拟试飞指试飞环节中含有一个或多个采用了仿真手段的试飞技术.借助虚拟试飞技术可以构建“预测-试验-比较”迭代式的试飞新模式,提前开展试飞结果预测和试飞风险评估,保障安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界定了虚拟试飞概念,选取了虚拟试飞中较为典型的地面试飞与空地一体试飞,阐释了其技术概念、讨论了其应用范围、说明了其实现原理、梳理了其应用现况,并针对国内空
如何实现海量用户的接入是5G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难点,作为解决该问题的热门候选方案,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技术通过开辟功率域使得多个用户信号能够叠加在同一个时频域资源块上进行传输,此举在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与频谱效率的同时也引入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如何对叠加用户进行资源的分配。资源分配问题可以分为两个,其一是用户分组,其二是功率分配。现有的
可见光通信技术是一种高效、高保密性并且绿色环保的一种通信技术,既能对室内进行照明,同时还可以服务与用户进行数据传输业务。相较于射频通信技术,可见光通信网络的部署同样会导致密集组网形成多层次异构网络,异构网络结构可以更加清晰的处理数据业务,但是密集的小基站部署使得相互间的干扰问题更加凸显。同层次的干扰和跨层次干扰同时存在于异构网络中的会严重影响系统性能,所以伴随而来的干扰管理等问题迫切需要简单高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