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s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是提高写作教学水平的手段之一,可主要从三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一是培养兴趣,二是引发感悟,三是启发想象力。
  关键词:激发;学生;写作潜能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57
  俗话说,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确实,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时,往往出现“作文难,作文难,一提作文心就烦”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写作是被动的,没有真正从内心喜欢写作。因此,激发学生写作潜能,让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谈几点主要的做法:
  一、培养兴趣
  一般来说,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写好作文并获得教师的称赞和同学的羡慕。然而,学生最苦恼和害怕的又是作文,不少学生往往在教师布置作文后参考其他人的作文应付了事。作文的内容雷同,缺乏真情实感,文风不正等现象屡见不鲜。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深刻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培养学生的兴趣,要从他们的生理、心理出发,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情感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积极主动的意识。学生作文成败的关键在于他们是否设身处地地操作,独立完成。关于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兴趣也是写作的最佳动力,有了兴趣才可以收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效果,学生由“怕”写作变为“爱”写作。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 引导积累
  俗话说,厚积薄发。写作也如此,只有广博地积累优美语段、人物事例等,才能解决写作时的“无米之炊”,才能让学生下笔如有神。教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把阅读中的那些精彩语段抄录下来,利用课余时间记忆背诵;教师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班级手抄报比赛或展览,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彼此借鉴;学校每学期组织开展读书报告会,奖励在阅读积累方面做得较好的学生。
  2. 读写结合
  学校和教师每学期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做好读书方法的指导和读书情况的检查督促,设计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读书活动,促使学生博览群书。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借鉴写作模式、方法和技巧。总之,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3. 强化训练
  学完某篇典型课文后,教师让学生模仿写作,由易到难,先规范后变通;作文训练时,教师最好能做到写下水作文,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要求学生写周记、日记或作文课课后反思;做好堂上限时作文训练和讲评。
  总之,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就会获得深层的乐趣,自觉地从内心生发写作的冲动,由“要我作文”变为“我要作文”。
  二、引发感悟
  众所周知,现在的学生生活范围是极其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甚至麻木。为了让学生的思想变得更深刻,能从常人、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凡,教师应及时为学生营造氛围,引导他们学会感悟,并从司空见惯的人物中,找到真正触动自己心灵深处的东西。
  教师应想方设法教会学生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有心人”,学会从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或是一阵风、几滴雨中……感悟生活真谛,使他们情溢心间,产生不吐不快的感觉。当学生有宣泄感情、发诸真心的欲望时,最易写下击节不已的佳句妙语。
  同时,教师应进行示范领悟,就如俗话说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如作文前,教师应选取若干篇典型的范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领悟其中值得学习借鉴的模式、写法等;写作时,进行有效的写法指导,一边巡视一边提醒学生及时解决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讲评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层次的范文,归纳出优秀作文的基本标准,然后让学生再次浏览自己的作文,对照基本标准和范文,认真分析、感悟等,找出值得肯定和不足之处,不断提高自己写作的认知水平。
  当然,教师若能通过现身说法写“下水”作文将更有利于学生透彻地感悟,同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写“下水”作文可以采取逐步推进的方法。教师先写,然后对照学生作文,指出不足,引导他们不断感悟;进而教师与学生一道随堂修改完成作文。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感悟到前所未有的东西,还能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三、启发想象力
  现实中能够做到想象奇瑰,富有灵气的学生作文,可谓凤毛麟角。想象力的匮乏大大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是学生作文干瘪乏味、呆板无趣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学生对周围的自然万物,芸芸众生,漠然无情,无动于衷,是很难启发想象力的。为此,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生发出奇瑰的想象。首先,要引导学生博览群书,掌握广博的知识。只有储备丰富的知识,学生用时才能做到融会贯通,纵横联想,自出机杼。例如,学生阅读和积累大量关于爱国的素材后,再写关于爱国的作文,他们就能充分发挥想象力,从已占有的材料中源源不断地提取所需要的东西。
  其次,注重日常生活的培养和启发。日常生活是启发想象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教师应充分放宽学生的活动空间,适当引导學生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去观察山川河流,草木虫鱼,去体验人间冷暖,世态炎凉,并通过各种方式去触发学生不由自主地联想和想象,进而激起表达欲望,这样自然就会发诸内心,表达真挚情感,达到理想的启发效果。
  总之,只有讲究策略和方法,持之以恒地做好引导和训练,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浅要谈谈实施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希望能促使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50  一、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应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采取多种措施着力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心理健康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教师的心理
摘要:《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其伦理、教育思想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培养中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具有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和固本正源的重要作用。本文从《论语》的人格教育思想,联系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实际,分四个方面来分析。  关键词:《论语》;教化作用;学生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49  《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其精神内
摘要: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然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英语教学领域进行一次重大改革。  关键词:兴趣;听说;会话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51  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如何
摘要:在新课标的推动下,英语教学逐渐从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自主学习;学习模式;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52  我们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
2017年的肯尼亚总统大选既让民众对政治更新有所期待,却也更多地表达了忧心忡忡.大选宣传期间,热心政治的民众们在首都内罗毕的人民议会慷慨陈词,直击国家未来面临的深重腐败
期刊
2017年的肯尼亚总统选举令世人瞩目,全球的公民社会、政治圈子、经济领域都在关注着这一政治举动.是否能够从10年前—2007年狂热的选举暴力中走出来,展现肯尼亚社会重建与政
期刊
摘要:当代中国屹立于世界,我们不靠武装、不靠金钱,我们依然靠文化,孔孟传人,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爱自己的文化,更应该展示自己的软实力。  关键词:中学;历史;难点;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53  “兴趣”是学习的一种最高境界,也是学习的动力所在。历史也是一门充满想象、智慧、思辨的学科,但在日常教学中,有的学生因缺乏学习“
摘要: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从转变教师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联系实际,充实教材内容;注意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探讨;游戏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兴趣,从几个方面驳析了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54  “数学是思维的灵魂”。通过学习数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在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
摘要:班主任工作中的“严”,是指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对学生的认真管理和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既要严格要求,但又要坦诚爱护,因为得不到师爱的学生比得不到母爱的孩子更会感到委屈。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严与爱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56  伯林斯基说:“爱,应该是教育的工作,又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正确处理好教育中严与爱的关系,是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