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景观桥梁在桥梁设计中的比例在不断提高。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桥梁工程实例和方案的分析,阐释和论述景观桥梁设计方向的‘建构’主义哲学,进一步强调工程美学在桥梁设计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建构;景观桥梁;表皮;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建构’(tectonic)源于希腊文,本意为木匠或建造者。随着文化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其含义得到进一步拓展,获得了更为一般的、与制作相关的含义,更强调建造的过程,注重技术、结构、材料和构造做法等。在某种意义上讲,建构是对结构和建造逻辑的表现形式。
1. 关于景观桥梁建构的理解
在景观桥梁的设计中,建构的逻辑性与桥梁的表皮化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矛盾。与纯粹的艺术化表象相比较,建构的艺术在于它有着功能工程美学表达自身的逻辑:对材料特性的真实展现、顺应构件受力状况的表现、构件连接处的细部设计并以此作为合理的装饰等等;或者可以如此理解:精湛的工程本身即是一种艺术,在关注了桥梁的基本问题‘交通、空间等基本问题的过程中,解决形式问题,即形式出自材料和构造方法,桥梁形象反映建造逻辑,而非某种意向,与风格无关。从建构的角度讲,关注基本问题,撇清社会、意识形态、符号象征等概念,重归于桥梁本身,这才是其本质。
2. 景观桥梁建构的研究
从桥梁的固有特性上讲,无论是傳统的中国古典石拱桥还是如今的板梁平桥、斜拉桥、悬索桥等,由于建造材料的匮乏、传统文化的影响、结构理论的相对落后亦或是经济水平、结构技术的发展,桥梁本身建造的逻辑性、材料特性的真实体现等建构特征通常表现地十分明确。
3.建构体系分析
3.1 中国传统石拱桥的建构体系分析
通常意义上,传统的石拱桥无论从其空间、线型还是构造、细部均体现了较高的美学水准。赵州桥是中国第一座敞肩式石拱桥,无论是设计构思还是工艺雕刻均属首屈一指。
拱圈两肩设置的二个跨度不等的小拱,即敞肩拱,这就使其比实肩拱显得空秀灵丽,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同时期栏板、望柱、锁口石等其上雕塑形态逼真,精致修理,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上图是北方石拱桥各部分构件的名称,赵州桥也是在此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由内券石和贴券石共同构成拱圈来承担源于上部的竖向荷载,由小拱券将荷载传递到主拱圈,最后转化为竖向和水平荷载传递到两侧金刚墙处。整座桥线型优美、受力关系明确合理、构造关系清晰,在此,建造本身就是一种美学。
3.2 钢筋混凝土景观桥的建构体系分析
随着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及结构计算理论的发展,V墩钢构也成为了许多大跨度桥梁的桥型备选结构体系之一;同时不少类结构形式的出现,对于桥梁结构形式的丰富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是一座跨径80m左右的车行景观桥的方案:
本方案源于斜腿钢构,桥面板与桥身刚接,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形体的延展与叠加。桥梁结构秩序清晰、明确,桥身无须任何多余的装饰,通过自身形体的变化及清水混凝土的内在肌理共同构筑刚劲、硬朗、清明的桥梁空间形象。
3.3 钢结构景观桥的建构体系分析
随着钢结构技术的发展以及设计模式的多元化,许多先锋派的建筑师为桥梁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另一番开阔的思路。作为一家国际性的建筑设计事务所,10 Design与结构方Buro Happold合作在珠海十字门大桥的设计竞赛中一举中标。其富有张力的类三角拱、全视野的 观景平台、流畅的线型…..为传统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效果图:
结构分析图:
4. 结语
在景观桥梁的设计中,建构的逻辑性与桥梁的表皮化并非不可调和,在巧妙的设计构思、充分的论证、严谨细枝的施工工艺等条件下,工程美学的优点会进一步放大,在此,‘建构’以构成城市风景线的的景观桥梁作为实体依托形成了一种可传播的、独立的建造诗学。
参考文献
[1]盛洪飞. 桥梁建筑美学 [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CJJ11-201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S]. 2011
[3]肯尼思·弗兰姆普敦. 建构文化研究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项海帆. 中国桥梁史纲 [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4]刘超英. 经典建筑表皮材料 [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董辉(1986-),男,河北沧州人,在职,研究方向:桥梁建筑设计
关键词:建构;景观桥梁;表皮;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建构’(tectonic)源于希腊文,本意为木匠或建造者。随着文化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其含义得到进一步拓展,获得了更为一般的、与制作相关的含义,更强调建造的过程,注重技术、结构、材料和构造做法等。在某种意义上讲,建构是对结构和建造逻辑的表现形式。
1. 关于景观桥梁建构的理解
在景观桥梁的设计中,建构的逻辑性与桥梁的表皮化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矛盾。与纯粹的艺术化表象相比较,建构的艺术在于它有着功能工程美学表达自身的逻辑:对材料特性的真实展现、顺应构件受力状况的表现、构件连接处的细部设计并以此作为合理的装饰等等;或者可以如此理解:精湛的工程本身即是一种艺术,在关注了桥梁的基本问题‘交通、空间等基本问题的过程中,解决形式问题,即形式出自材料和构造方法,桥梁形象反映建造逻辑,而非某种意向,与风格无关。从建构的角度讲,关注基本问题,撇清社会、意识形态、符号象征等概念,重归于桥梁本身,这才是其本质。
2. 景观桥梁建构的研究
从桥梁的固有特性上讲,无论是傳统的中国古典石拱桥还是如今的板梁平桥、斜拉桥、悬索桥等,由于建造材料的匮乏、传统文化的影响、结构理论的相对落后亦或是经济水平、结构技术的发展,桥梁本身建造的逻辑性、材料特性的真实体现等建构特征通常表现地十分明确。
3.建构体系分析
3.1 中国传统石拱桥的建构体系分析
通常意义上,传统的石拱桥无论从其空间、线型还是构造、细部均体现了较高的美学水准。赵州桥是中国第一座敞肩式石拱桥,无论是设计构思还是工艺雕刻均属首屈一指。
拱圈两肩设置的二个跨度不等的小拱,即敞肩拱,这就使其比实肩拱显得空秀灵丽,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同时期栏板、望柱、锁口石等其上雕塑形态逼真,精致修理,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上图是北方石拱桥各部分构件的名称,赵州桥也是在此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由内券石和贴券石共同构成拱圈来承担源于上部的竖向荷载,由小拱券将荷载传递到主拱圈,最后转化为竖向和水平荷载传递到两侧金刚墙处。整座桥线型优美、受力关系明确合理、构造关系清晰,在此,建造本身就是一种美学。
3.2 钢筋混凝土景观桥的建构体系分析
随着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及结构计算理论的发展,V墩钢构也成为了许多大跨度桥梁的桥型备选结构体系之一;同时不少类结构形式的出现,对于桥梁结构形式的丰富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是一座跨径80m左右的车行景观桥的方案:
本方案源于斜腿钢构,桥面板与桥身刚接,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形体的延展与叠加。桥梁结构秩序清晰、明确,桥身无须任何多余的装饰,通过自身形体的变化及清水混凝土的内在肌理共同构筑刚劲、硬朗、清明的桥梁空间形象。
3.3 钢结构景观桥的建构体系分析
随着钢结构技术的发展以及设计模式的多元化,许多先锋派的建筑师为桥梁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另一番开阔的思路。作为一家国际性的建筑设计事务所,10 Design与结构方Buro Happold合作在珠海十字门大桥的设计竞赛中一举中标。其富有张力的类三角拱、全视野的 观景平台、流畅的线型…..为传统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效果图:
结构分析图:
4. 结语
在景观桥梁的设计中,建构的逻辑性与桥梁的表皮化并非不可调和,在巧妙的设计构思、充分的论证、严谨细枝的施工工艺等条件下,工程美学的优点会进一步放大,在此,‘建构’以构成城市风景线的的景观桥梁作为实体依托形成了一种可传播的、独立的建造诗学。
参考文献
[1]盛洪飞. 桥梁建筑美学 [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CJJ11-201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S]. 2011
[3]肯尼思·弗兰姆普敦. 建构文化研究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项海帆. 中国桥梁史纲 [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4]刘超英. 经典建筑表皮材料 [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董辉(1986-),男,河北沧州人,在职,研究方向:桥梁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