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入中亚及高加索各国的外资:诅咒还是福音?

来源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p90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外资的数量与构成对各国政要所掌握的政治财富,进而对该国政治制度的演进,影响重大。本文表明,中亚及高加索各国财政赤字的弥补严重依赖外资的流入,这些外资大多直接进入各国权威主义政府手中。这种状况增强了各国威权式统治者的力量,而对当地企业的金融支持几无助益,对各国进行市场化改革提供了较弱的激励。另外,这些国家在流入外资构成方面的些许差异,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国家走向了温和的威权统治,而另一些国家走上了强硬的威权统治。
其他文献
2005年8月21日-24日,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三届年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和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及古籍所、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开大学文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与《文学评论》编辑部协办。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以及美国、日本、韩国的百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既有罗宗强、邓绍基、吴新雷、张燕瑾等老一辈学者,又有陈洪、左东岭、胡明、廖可斌、蒋寅、陈书录、陈广宏、郭英德等中青年学者。
40多年来,美国中心城区的贫困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公共政策的制定.对于城市贫困的起因,理论界先后进行了卷帙浩繁的解释,并以之作为公共决策的基础.本文根据八种可能造成中心城区贫困的假设,即产业转型、人力资本匮乏、种族与性别歧视、不良的文化和行为、种族隔离、移民、内生增长不足以及公共政策的负面影响等,对既往解释进行了评述.本文认为,所有这些解释都与城市贫困相关,但其重要性及影响程度却并不相同.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之后出现了东西欧一体化的乐观结论。但是由于社会主义的历史遗产、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始条件的多样性、具体的民族发展道路、制度的外部环境差异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后社会主义转型国家与西欧出现了新的差异和裂痕。捷克、匈牙利和波兰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并且遇到了不同的困难,表现出了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趋势。
近几十年来的经验表明,多数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反而加剧了部分地区的经济落后。其主要原因在于,作为“处方”的制度改革政策引起了再分配活动的加强,从而抑制了生产增长。创造经济奇迹的国家摆脱“制度陷阱”主要得力于改善制度品性和刺激经济增长政策的合理匹配,而这必须紧紧依靠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并逐步建立公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