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体能练习模式 促进锻炼习惯养成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ong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细化、深化体能的学练,打好运动项目的体能基础,2021年4月24日,由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主办,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承办,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协办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系列活动——“献礼建党百年 筑梦体育强国”高中体育与健康“主题式课课练”教学模式成果展示现场会在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莲葩园高中部举行。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周志勇、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院长助理张庆新、朝阳区中学体育教研员孙卫华、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校长陈秀珍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本次活动。北京教育学院青蓝计划骨干教师培训班成员、朝阳区部分学校体育教师等近百人参与了活动。
  体能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的必修必学内容。《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学生运动能力发展的重点是发展体能、运用技能和提高運动认知”,并要求在教学中“将发展与健康相关的体能与动作技能相关的体能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体能全面协调发展,为学生增强健康和掌握运动技能奠定良好基础”。“主题式课课练”教学模式是从学生体能锻炼的角度出发,探索出的项目体能教学模式。它根植高中体育课程,以运动项目 “主题式课课练”的教学形式,发展学生的专项体能和一般体能。
  本次活动中,来自北京市城六区的11位体育教师展示了11节“主题式课课练”的教学内容,分别结合了防身术、健美操、跆拳道、篮球、足球、网球、田径(跨栏跑)、冰雪(短道速滑)、体操(技巧)、羽毛球等项目进行内容设计,既突出了项目特征,又具有一定的练习强度,针对性地提高了学生体能。设计巧妙、各具特色的“主题式课课练”内容,不仅让现场上课的学生全情投入,而且赢得了看课专家和教师的阵阵掌声。
  在“主题式课课练”现场展示之后,参加活动的专家和教师进行了相关的教学研讨,由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一中体育教师何辉波阐述了“主题式课课练”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自2003年以来,何辉波联合北京市朝阳区、西城区、东城区、海淀区等6个区的部分高中体育教师,基于“纵向视角”总结以往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经验,结合“横向视角”参考国内外最新体能练习模式,开始了“主题式课课练”教学模式的整体构建与实践探索,旨在促进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形成健全人格,为终身健康奠定坚实基础。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建立起了一套包括球类、田径、体操、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水上或冰雪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六大运动技能系列22个项目的“项目体能主题内容库”和“主题式课课练”教学方案。同时,日坛中学、陈经纶中学、北京四中、北京二中、北京五中、北京一零一中学等多所学校加入“主题式课课练”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进一步丰富拓展了“主题式课课练”的内容,系统开发了与主教材配套的横向衔接、纵向进阶的“项目体能处方资源库”,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激发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而且促进了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孙卫华表示,“主题式课课练”教学模式是一线体育教师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汇总凝练出来的精华。它沿着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及构建理论,组建“项目体能”处方资源库,考量运动项目特点、学生的需求、不同的体能要素、不同的季节天气等影响因素进行设置构建,建立起诊断、精学、勤练、常赛、评价五位一体的教学活动程序,促进体能与运动技能的双效能统一发展。
  点评环节中,周志勇表示,“主题式课课练”教学模式成果是北京市体育教师在创新创设体能锻炼方面取得的成功的、高阶的、鲜活的重要成果,是北京市体育教师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行动方案》精神的具体体现。希望更多的学校和教师能更加踊跃地加入到北京市体育与健康地方课程的研究和落地实施当中,创新突破、攻克难关、做出特色、形成成果,真正让体育教育达到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的目标。
其他文献
弧线、速度、力量、旋转及落点统称为乒乓球技术的五大要素[1],其中落點和线路的变化,即“变线”问题历来受到中国乒乓球界的高度重视[2]。在小学阶段的乒乓球课余训练中,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往往侧重于速度、旋转和力量的训练,而对落点和线路变化的训练欠缺,训练方法简单、枯燥,在比赛中常表现为运动员发球和接发球效果差、不敢主动上手变直线及大角度变换线路,落点不刁,威胁不大。在日常乒乓球训练实践中,笔者将乒乓球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实验小学现有72个教学班,师生3500多人。学校在“拔萃课程体系”的总体框架下,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运动技能发展水平,创设风格不一、特色鲜明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以达到拓宽活动思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精心设计,提高创编效能  学校在设计大课间特色活动、创编素质操项目中,崇尚精细化管理,基于生本、着眼问题、注重发展。  (一)分区管理,合理规划
篮球运动便于开展,对于学生的体质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篮球运动,通过长期的实践研究,笔者学校制订了《小学生篮球运动技能等级评价标准及教学建议》(以下简称“标准”)。通过制订等级标准,可帮助学生了解各等级运动标准、运动目标,养成篮球运动习惯;实施等级标准,设置篮球运动技能等级考试,为每名学生确定等级标准,颁发相应等级证书,增加学生运动成就感;运用等级标准,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改
建议增加体育成绩在考试中占比  应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检查力度,建立科学的专项督查抽查和公告制度,并实施必要的行政问责。  加强以学校为基础的健康普及教育,将学生体育教育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增加体育成绩在日常考试升学中的占比,修订中小学体育教师、场地和器材配备的基本标准,并加大相关财政经费投入。  优化体质健康检查的模式和内容,将儿童青少年体检纳入公共卫生
青年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未来和希望。现阶段大多青年体育教师文化基础好、学历层次高、吸收新事物能力强,对现行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认知有独到的见解,但由于教学经验欠缺,他们对于教材的精准把握、对技术动作的准确示范及对教学组织的合理安排等仍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和研讨磨炼,以提升自身教学业务能力,有效提高专业发展水平。2020年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不仅给江苏省各大市的参赛青年体育教师
体育课程一体化学、练、赛的衔接机制,对羽毛球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在传授基本羽毛球运动技能的同时,大力培养学生的羽毛球运动战术意识。  在练习中,教师需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理解各项战术的意义,使练习更有实效性。帮助学生在实际比赛中能够通过对各种因素的分析及判断,使战术行动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高度应变能力,进而发挥最理想的战术水平,取得比赛胜利。因此,羽毛球运动战术的学习具有重要
废旧塑料饮料瓶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因其具备材质轻便、不易破损、回收容易、使用安全和携带方便等优势,非常适合自制成体育器材,并应用于小学体育课中的跑、跳、投等项目练习,发展学生速度、力量、灵敏度、协调性等能力。笔者一瓶多用,创编四类适合小学生练习的小游戏,以激发学生学练兴趣,发展身体素质。  一、跑步类游戏  1.换物赛跑  游戏目的:锻炼学生奔跑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器材准备:每组准备2个不同
一、以真实情境教学,让有效性和趣味性和谐共生  案例:二年级《篮球:多种形式的抛接球》教学中,可以创设“2抛1抢”的游戏,如,2名学生采用各种方法相互抛接球,1名学生在中间进行抢断,如果抢断成功,就与被抢学生互换角色,继续游戏。还可以将游戏升级成“2抛2抢”,如,甲方的2名学生相互抛球,乙方的2名学生进行抢断,当抢断成功后,双方角色互换,乙方进行抛球,甲方进行抢断,2min之内抢断次数多的一方获胜
编者按:2019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2019年长三角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在南通崇川学校举行。本次活动以“健康第一:基于深度思维的体育学习”为研讨主题,通过特级教师上课及评课、专家(专题)讲座、交流与研讨,帮助体育教师进一步把握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的趋势,聚焦体育课程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了更好地理解体育学习中的深度思维,明晰体育教师如何在体育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
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进行跳跃类动作锻炼时,常出现上肢摆臂不充分不协调、蹬地时下肢力量不足、身体前倾或后仰造成落地不稳或摔跤等情况。因此,对幼儿科学开展跳跃类的动作练习、培养其良好的体育能力已成为各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常见项目。对此,笔者针对以上问题,分别对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开展以跳跃类动作为主的体育活动,从而发展幼儿耐力与爆发力,进而为幼教从业人员提供案例参考。  一、“袋鼠跳”(小班、中班)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