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与自觉:人类学与民族学的真回归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tian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学者不做田野不行;人类学学者没有自觉也不行。林耀华先生三上大凉山;费孝通先生行行重行行。他们是田野工作的楷模,是学科反思的榜样。他们毕生探索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发展之路,探索表征本土知识和民间智慧的方法,建设迈向人民的人类学和民族学,寻求有益于众生的道路。
其他文献
费孝通、林耀华先生都是名满天下,世界著名的学者,他们生前都曾担任过多项学术的、社会的和行政的显要职务,但在我们眼里,他们始终是我们的两位老.师。我们也知道,在九十余年的生命历程中,他们最看重并竭诚实践的也是做好民族学、社会学专业的老师。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中,他们两位直接教授指导过的学生何止千百,
费孝通教授诞生在1910年,他的一生跨越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三个重要时代:清朝、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一百年中,中华民族经受了多重苦难和曲折。1911年爆发四川民众反对清政府出卖铁路权益的保路运动,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导致席卷全国的“抵制日货”运动,1919年爆发反对政府卖国的“五四运动”,
一代宗师费孝通先生曾经在“认识中国,改造中国”的宏大志向激励下,以“行万里路”的方式,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而其中他与广西结下的特殊情感,让许多人深以为然。费孝通先生自己也曾经说.“到广西已经好几次了……像是回到自己的家乡一样,感到很高兴。”今天,在纪念费孝通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作为来自广西的代表,笔者想与大家一起再次回忆和感念费孝通先生与广西之间的那些珍贵的往事。
1991年9月20日左右,我来到北京大学师从费先生攻读博士学位才一周多的时间,先生就带我和邱泽奇师兄赴湖南、湖北、四川三省交界处的武陵山区做苗族和土家族的调查。一上火车,费先生就对我们说,今天先给你们上第一节课。
这次会议由两部分组织,即“纪念费孝通、林耀华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和“民族学中国学派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共有120余名代表参加。有26位代表发言,8位学者主持和精彩点评。从会议的主旨及代表们发言的主要内容来看,我们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这就是纪念、继承和继续。
各位来宾,今年,中国的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分别或共同举办费孝通、林耀华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缅怀两位学术巨匠在民族学、人类学与社会学的杰出贡献。如何使后辈更好地学习他们的作品,获得其思想的力量呢?最近,我们在研究生课程上讨论和挑选了第一轮向费先生、
纪念费孝通、林耀华百年诞辰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即将落下帷幕,在短短一天半的时间里,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以特有的方式来纪念和缅怀两位学术大师,探讨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如何在继承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相信各位的努力一定会让两位大师的在天之灵得到慰藉。相见时难别亦难,在即将结束这次聚会之际,我想说一点离别的话。
林耀华先生和费孝通先生两位老师在20个世纪40年代都教过我。以后的半个多世纪我也一直在他们的直接领导或指导下学习和工作。
如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信息时代,同时保持文化多样性,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公众面临的大题。 在中国,经历十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实践证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使中国西部地区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根据中央最新部署,“今后10年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
族群认同与族群关系是族群研究的重要议题。其中,族群认同属于族群心理研究范畴,建立在族群意识的基础之上;族群关系则是属于关系研究,以族群主体之间的互动与交往形态为研究对象。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不同群体的接触和交往日益频繁而逐渐成为一种常态。族群与其他各种组织和群体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复杂而多元的当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