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患儿的免疫复合物与疾病特征及BCG免疫治疗后患者抗体反应的相关性

来源 :实用癌症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ehan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的免疫复合物与疾病特征及BCG免疫治疗后患者抗体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经诊断有41例患儿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9例为T细胞白血病。另取同期73例无血液疾病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应用C1q(抗补体1q抗体)检测法联合聚乙二醇沉淀法进行诊断,对比2组患儿血清中免疫复合物发生率,分析白血病患儿的免疫复合物与疾病特征及BCG免疫治疗后患者抗体反应的相关性。结果4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平均结合125 I-C1q为(12.46±1.64)%,19例T细胞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地屈孕酮对诊刮术后围绝经期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69例围绝经期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按照诊刮术后不同后续治疗方式分为A组、B组与C组,每组23例。A组行诊刮术后因拒绝后续药物治疗选择期待处理,B组行诊刮术后采用地屈孕酮全周期治疗,C组行诊刮术后采用地屈孕酮后半周期治疗,比较三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术后不规则出血率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C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明显薄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探究规范化激素补充治疗对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8例围绝经期女性给予低剂量用药治疗方案,作为低剂量组;另选取同期52例绝经后女性给予超低剂量用药治疗方案,作为超低剂量组。对比两组给药后激素水平变化、绝经相关症状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低剂量组和超低剂量组治疗前雌二醇(E2)水平分别为(123.47±55.86)pmol/L、(70.14±33.16)p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两组E
目的探讨苦参凝胶联合干扰素栓治疗宫颈炎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转阴率及疗效。方法选取94例宫颈炎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取干扰素栓治疗,研究组采取苦参凝胶联合干扰素栓治疗。比较两组HPV转阴率、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HPVW阴率59.57%及HPV感染治疗有效率93.6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91%、7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2%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患者应用左烘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曼月乐)联合去氧孕烯烘雌醇片(妈富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联合应用曼月乐联合妈富隆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妈富隆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阴道出血控制时间及彻底止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卵泡刺激素(FSH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治疗方式有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等,未及时诊断及产生耐药性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外泌体是介导细胞间信号传递的脂质囊泡,在乳腺癌的诊断、转移、侵袭、耐药、靶向治疗中备受关注,外泌体与乳腺癌的关联性研究也不断进行研究。
目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的并发症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仍是胰瘘,而胰瘘很多人认为主要与吻合的类型和吻合的质量有关。本研究结合胰肠套入式吻合和捆绑式胰肠吻合的优势,提出荷包捆绑式胰肠[1-2]吻合方式,并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2017年至2020年江西省肿瘤医院行PD的患者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39~81岁,平均55岁。其中胰头癌8例,壶腹癌7例,胆管下段癌8例,十二指肠腺癌7例;合并糖尿病5例、高血压12例。
目的探讨肿块型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表现与病理分型及化疗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肿块型乳腺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分型分为浸润性癌(88例)及非浸润性癌(32例),对不同病理分型患者DCE-MRI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病理分型与DCE-MRI表现的相关性,对不同预后患者DCE-MRI表现进行比较,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CE-MRI表现对化疗后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肿块型乳腺癌患者中,浸润性癌肿瘤形态、肿瘤边缘、强化形式以及时间信号
目的研究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对甲状腺癌患者近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甲状腺癌患者118例,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采用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对照组采用甲状腺素替代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前、服药3年、5年血清学指标(包括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白细胞分化抗原44变异型6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甲状腺癌复发、转移、患者生存情况以及抑郁焦虑状况。结果观察组3年、5年复发率、颈部淋巴结及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3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目的探究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组织蒂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术的8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外科手术修复,研究组行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对比2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及皮瓣成活率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经口进食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宜视下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刮宫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宫腔镜直视下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子宫内膜厚、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血红蛋白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PBAC评分、血红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