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苏童学写作:好作家是用两条腿走路的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ri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君:亲爱的素粉,你是否曾在作文里写自己普普通通的真实经历,写出来却被老师批评泯然众人?你是否疑惑过,难道不作惊人之语就不能作文吗?本文作者满堂研读了苏童的作品,发现苏童不讳言那些大家都熟悉的事物,相反,他将大众都有的经历融入自己的独特回忆,用两条腿走路,写出了令人过目不忘的作品。一起来学习这样的写法。



  “我捏着鼻子喝了几天,痛苦之中想出一个好办法——以上学为由逃避喝药,”苏童在《九岁的病榻》中写道,他因病休学半年,生病的感觉一天坏于一天,“母亲端着药碗站在门边,她只是用一种严厉的目光望着我,我从中读到的是令人警醒的内容,你想死?你不想死就回来给我喝药。于是我又回去了。一个九岁的孩子同样地恐惧死亡,现在想来让我在九岁时就开始怕死,命运之神似乎太残酷了一点,是对我的调侃还是救赎?我至今没有悟透。”
  对死亡的恐惧太真实了,他问道:“是对我的调侃还是救赎呢?”可以是调侃,可以是救赎,也可以两都是。但这都不是童年能感悟的,都是成年后的事情。那么,他成为作家后,真的没有悟透吗?如果没有悟透,他为什么选择这两个词语来说事?
  苏童说过一种写作方法:“应该写自己熟悉的,在成长的浪水里反复洗涤而没有被冲刷得不见踪影的那些。”
  你要是写作很久了,是否发现了童年生活是一些作家写作的最大秘密?苏童的一些作品利用了自己童年的感受——内心的孤独、病痛的压抑演变为作品中对死亡、暴力等的负面描写。但正是凭着童年意识的过滤和净化、纯真和敏感,他的文字不那么冷,也不龌龊,读起来有南方雨季的一片潮湿,有江南水乡的一份诗意。
  如果是你,要不要逃避童年痛苦的经历呢?我想,苏童的写作经验,比如要从自己的经历写起,要好好利用个人的成长记忆,对很多写作者会有启发。
  用苏童的话说,“童年生活其实一直在我们身上延续,甚至成长”。热爱也好,憎恨也好,一个写作者一生的行囊中,最重那部分也许就是他童年的记忆。无论这记忆是灰暗还是明亮,我们必须背负它,并珍惜它。
  现在说到重点,请你注意:写作能提升写作者的境界。于是,写作不仅是作者对以往经历的描述,还是对未来生活的塑造。我们说文学有一个特别意义,就是对写作者的救赎,让他通过写作抵达新层面的思想和情感,从而进入不同于以往的生活。
  下面说一个操作方法:你要写个人的经历,也要写大众的经历。首要的一点:你的经历和大众的经历,都应该是真实的。
  苏童回忆说,1979年,他十六岁,想要歌颂一条河流。他没见过长江、黄河,只见过他家后窗外一条黑不溜秋的河。他在河边常常看见一对母女,母亲瘦瘦小小,女儿黑黑壮壮。她们打捞河底的砖头卖钱。他当然不能写这些。他要把这条河写得充满诗情画意,就写了“美丽的少女坐在船上”。这是他第一次虚构,把丑的变成美的,改写成浪漫的抒情散文。
  这个例子见于苏童《文学的另一面就是梦》,写的是他十五六岁的事情。但这种编造个人或大众经历的事情,在初学者那里,在名作家那里,都很容易发生。其实这一百年里,大部分作家都这样写作,没有自己或大众的真实经历,没有将文字从臆想中的世界拉回现实。
  再说一个正面的例子,也是苏童的。我读到他的散文《河流的秘密》时发现,这一次,苏童回到了现实角度,重写他家后窗外的小河。许多城市的外围都有这样一条河流,许多写作者都看见和描述了它们:河水减少,颜色灰暗,渐渐被垃圾填埋。这里我们还要注意,苏童写的这条河流,怎样写出与众人不一样的感受。
  他写道:“我记得在夏季河水相对洁净的季节里,我曾经和所有河边居民一样在河里洗澡、游泳。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在水底下睁开眼睛的情境,我看见了河水的内部,看见一片模糊的天空一样的大水。与你仰望天空不同的是,水会冲击你的眼睛,让你的眼睛有一种刺痛的感觉。这是河流的立场之一,它偏爱鱼类的眼睛,却憎恨人的眼睛。”
  在他独特的感受里,有母亲亲历的一个故事。
  “有一年冬天河水结了冰,我母亲急于赶到河对岸的工厂去,她赶时间,就冒失地把冰河当了渡桥。我母亲说她在冰上走了没几步就后悔了,冰层很脆很薄,她听见脚下发出危险的碎冰声,她畏缩了,可是退回去更危险,于是我母亲一边祈求着河水一边向河对岸走。你猜怎么着,她顺利地过了河!对我来说这是天方夜谭的故事,我不相信这个故事。我问我母亲她当时是怎么祈求河水的,她笑着说,能怎么祈求?我求河水,让我过去,让我过去,河水就让我过去了!”
  河水听见了母亲的祈求吗?是母亲对河水的尊重让她走过了冰河?这些苏童来说都不能肯定,只是说这个故事完全有可能是真实的。也许河流偏偏与自以为是的人较量,对尊重它的人报以宽容。“请想一想,对于同一条河流,我母亲做了多么神奇多么瑰丽的描述!河水的心灵漂浮在水中,无论你编织出什么样的网,也无法打捞河水的心灵,这是关于河水最大的秘密。”
  河流题材的散文,与个人生活有关,也与大众生活有关。要获得打动人心的力度,就要把握和描述大众的感受。
  这个感受必须真实。
  “请容许我用河流这么庄重的词汇来命名南方多见的一条瘦小的河,”苏童写道,它梦想着与长江、黄河的相见,路途遥远,抱恨终生,因此它看上去不仅瘦小而且忧郁,“河岸上堆积了人们快速生产发展的房屋、工厂、码头、垃圾站,这一切使河流有一种牢骚满腹自暴自弃的表情……一条压抑的河流,一条被玷污了的河流,一条患了思乡病的河流。”
  写大众的感受,一是至少要真实,二是要立足于正常智商的平均线之上。
  苏童写到洪水来时的情形:“河边的居民们在夏季带着仓皇之色谈论着水患,说洪水在一夜大雨之后夺门而入,哪些人家的家具已经浮在水中了,哪些街道上的汽车像船一样,在水中抛锚了。他们埋怨洪水破坏了他们的生活,他们没有意识到与水共眠或许该是他们正常生活的一部分。”
  还有这段:“河流在洪水季节中获得了尊严,它每隔几年用漫溢流淌的姿势告诉人们,河流是不可轻侮的……它告诉河岸,水是自由的不可束缚的,你不可拦截不可筑坝,你必须让我奔腾而下。”
  读着读着,我产生了一个想法:有的作家只会写个人经历,有的作家只会写大众经历,像人只用左腿或只用右腿走路。好作家是用两条腿走路的,他們能从自己的经历中走出来,进入人们共有的生活经历。
  而且,个人经历与大众经历息息相关,有斩不断的联系。
  (摘自《中国青年作家报》2021年8月10日)
其他文献
一个句子里的大雨,下得再大,也影响不了现实世界。这场雨只在一个很短的句子里,安静地下着,只有偶尔读到这个句子的人,才会注意到这场雨。这个句子,静静地陈列在一篇无人问津的小说中,而且在中间的位置,在它前面,有上百个糟糕的句子,会让你放弃阅读。要遇见一个怎样喜欢读小说的人,才能读到这篇小说的中间啊。已经很多年没有人读过这个安静下雨的句子了。有一天,一个汽车修理工,同时是一个小说爱好者,他终于快读到这个
【名家简介】蓑依,原名许菲菲,“90后”青年作家,新锐诗人。先后在著名文学杂志《长春》“90后”频道、《城市快报》城市味道频道、《东方青年》东方大学频道、《现代语文》诗配画频道开辟专栏。代表作品有长篇乡土小说《五河沟的女人们》、长篇悬疑小说《江山美人图》、长篇校园小说《岁月那么凉》、长篇青春文集《看,那妖娆的苦》《风情二十岁》、诗集《对话心灵》。  在读书这件事上,请绝对的利己主义。这个底层思维,
詹姆斯十分肯定西蒙会选落地窗前的那张桌子,也知道奥塞特拉鱼子酱是他的最爱。  作为有20年交情的老友,詹姆斯太了解西蒙了。他们最初是烹饪学校的同班同学,后来又是城里一家生意兴隆的餐厅的同事,而现在一个是餐厅老板,一个是美食评论家。  门开了又关上,西蒙站在入口处,环顾了一下空荡荡的餐厅。詹姆斯忙从厨房走出来,手里端着一盘烟熏牡蛎。  “把门锁上,好吗?”詹姆斯说。  西蒙犹豫了一下,转身拧上锁。詹
星期四  你来了,拖着血红色的滚轮旅行箱,踩着高跟鞋。这样在覆盖着厚厚积雪的街道上行走显然很费力。你停下,环顾四周,发现了酒店大门,迈步进来。热烈欢迎,亲爱的!这将是你永生难忘的一次住宿。我以生命发誓……  前台服务员对客人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即递上一杯火钳酒和一块温热的湿毛巾。帕梅拉·阿文很乐意在圣诞节前夕来到群山环抱的贝希特斯加登小住一周,因此,她甚至没有去问清楚谁是赞助人。如果赞助人想匿名
崔小龙:“知名校友给母校捐大楼”!这样的新闻很常见,不过你听说过校友给母校捐陨石、捐大肥猪吗?说起来,中国校友为了向母校表达感恩之情,给母校捐起东西来向来是大方……而独特的!“大方”好理解,出手豪气嘛!“独特”呢?说的是校友们捐送物品的种类和形式,特别到让人根本想不到!不卖关子了,大家赶紧跟着作文君看看中国校友最爱给母校捐的东西都有哪些,有图有真相,包你大开眼界! Part 1 大石头篇  彰显逼
新闻回放 >>  2021年9月2日,109位在韩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及1226件相关遗物,历经70余载、横跨千山万水,由空军运输机(运-20)接运回国。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隆重举行,从机场到陵园30多公里的路途中,很多群众自发走上街头,迎接英雄回家。这已是我国连续八年开展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迎回安葬工作,从2014年至2021年,已先后有825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礼兵护送、战机
作文君:如果说奥运会代表的是人类身体的极限,那么残奥会代表的则是人类不屈的灵魂!12天的赛程,12天的感动;4403名运动员,4403个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539位站到最高领奖台的胜利者,无数个令人震撼的瞬间……2021年9月5日晚,第十六届残奥会在东京闭幕。透过残奥会赛场,我们感受到了运动员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残奥赛场处处是生命的不屈与绽放,处处充满不平凡的震撼与感动。从游泳馆里的无臂泳将奋力
“他就是她在飞机上遇见的那个年轻人。”卡特雷特太太说,“赶紧睡吧。”  卧室窗外,皎洁的月色下,柳树的叶子仿佛在微小而均匀的间隙缓缓游动,宛若成群的灰绿色鱼儿。纤薄的柳枝像是一根根弓形细竿,背衬着夏夜的白色天宇。  “这是我头一回听说飞机上还有一个年轻人。”卡特雷特先生说。  “你见过他的,”卡特雷特太太说,“我们遇到她时他在那儿。你看见他和她一起从海关走出来。”  “我不记得看见她和谁在一起。”
新闻回放 >>  2021年8月30日,有網友发布视频,称西安地铁3号线一列车途经大雁塔车站时,有乘客呼喊“救命”,现场出现混乱。随后,“西安地铁女子被拖拽事件”的话题在各平台引发广大网友关注与议论。西安地铁运营分公司8月31日称,视频中的该女子在乘地铁3号线时因接打电话声音较大,被对面男乘客提醒注意言行,随即两人发生口角并引发轻微肢体冲突。列车到达大雁塔站后,安保人员到场制止冲突,并要求两人下车
时事引读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于2021年7月16日在福建省福州市開幕,这是遗产保护领域最高规格的国际会议,意义非凡。在疫情下举办这样的盛会绝非易事,而中国无疑交上了一份令世界满意的答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主席都忍不住对中国表示感谢与赞赏,称:中国太厉害了!  “‘数字世遗’怎么开?”“泉州二度申遗能否成功?”“大堡礁是否被列入‘世界濒危遗产’?”……7月31日,随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