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前预习作用探究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2009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大多数学生却忽视了预习的重要性,本文针对这种情况,探讨了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前预习 作用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事情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就如同打仗,如果将军没有把自己的军队整顿好,没有把士兵训练好,没有做到“知己知彼”,又怎能凯旋?
  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很多初中生却并不重视预习,把它看做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如下几点语文课前预习的作用:
  一、感知课文,明确方向
  预习,即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进行自学。课前预习的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初步感知新课文,找出新课文中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做好准备。课前预习应该包含预先学习和预备学习两个方面,预先学习以预备学习为目标,预备学习以预先学习为基础,两者相辅相成。通过课前预习,在教师上课之前,学生就已经了解了文章的大意,初步感知了课本内容,明白了课文中哪些内容是比较容易的、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内容是难点,做到听课时有的放矢,有效地提高了听课效率。如果学生没有做好课前预习,就陷入了被动听课的状态,根就抓不住听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如果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学生的学习就如同海上一艘迷失了方向的轮船,分不清东南西北。相反,如果学生做好了充分的课前预习,那么听起课来就更有主动性,能快速反应教师提出的启发性问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树立自信,提高成绩
  课前有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就能跟上教师的思维,提高听课效率。长期坚持做好课前预习,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逐渐树立自信心。初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有些学生会因为一些事情变得郁郁寡欢、自卑消极,情绪也极不稳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变得更加自信。
  三、养成习惯,收益颇大
  预习贵在坚持,它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长期的坚持可以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要重视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使学生受益终生。
  总之,要想提高语文成绩,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就必须重视课前预习。作为学生,要掌握好科学的学习方法,重视课前预习环节,为轻松而高效地听课做好准备;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以及预习的内容和目的,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龙华中学)
其他文献
综述  在我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实施六三、五四、九年一贯等多元学制。进入21世纪,国家整体设置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北京市九年一贯制学校已经从世纪初的53所发展到目前的120所。分析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各区县快速发展的原因,其一是国家政策导向,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颁布的同时,提倡有条件的地方实行九年一贯制;其二是区县因地制宜,在中小学新一轮布局调整中
《中学物理》2013年第2期刊登了“一道几何光学高考题的两种新解法”.两位老师就2011高考新课标卷的几何光学题展开讨论,提出了两种求解M点折射角的新解法.在研究中,笔者又发现了第三种更为简单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来做具体的分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