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树金梨

来源 :科学中国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南方砂梨面临这优良品种缺乏、栽培技术落后、果品质量差和产业规模小等的突出问题,对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谭晓风教授在科技部、国家林业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部门项目的资助下,自1991年起开展了南方砂梨种质创新、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等长期系统研究,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
  首先,研究中他们收集保存了国内外砂梨种质资源1194份,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砂梨种质基因库;鉴别出一批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品种,明确了部分重要资源的分类归属;挖掘高糖、高VC、石细胞含量低等特异和优异资源142份;建立了中国砂梨信息网站,搭建了砂梨种质资源共享平台,为我国砂梨长期遗传改良奠定了坚实的种质基础。其次,谭晓风等人发现梨自交不亲和基因(S基因)52个,开发了快速、准确鉴别梨品种S基因型的基因芯片;确定了以中国砂梨为主的116个主栽品种的S基因型。突破了长期困扰我国梨自交不亲和性的重大科学技术瓶颈,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梨授粉品种优化配置和杂交育种亲本选择的技术难题。
  在技术理论上,他们开发了40对适于梨属植物高效EST—SSR引物;构建了梨遗传连锁图谱:首次定位了控制果皮红色、果锈、萼片脱落与宿存等质量性状的基因,鉴定了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重、果实横径、果实纵径等数量性状连锁的主效QTL位点6个,奠定了解析梨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控制模式的理论基础,为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撑。期间创新了一套红色砂梨着色技术和一套‘翠冠’梨锈斑的砂梨除锈技术:确定了适宜南方砂梨栽培的树体结构指标和合理负载指标;建立了“种草养园”、精准施肥的梨园肥水管理模式:提出了南方砂梨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新技术,创建了砂梨主要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显著提高了南方砂梨的整体栽培技术水平。
  基于以上成果,谭晓风等人共育出。华丰’、‘华高’、‘云红梨一号’等8个适合南方栽培的砂梨新品种,引种筛选出适合南方不同区域栽培的‘圆黄’、‘黄金’和‘金秋’等19个优良品种,彻底解决了我国南方砂梨主栽品种果型偏小、石细胞多、风味欠佳的问题,优化了南方砂梨的品种结构,实现了成熟期、果型、品质、抗性的同步跨越,促进了南方砂梨栽培品种的升级换代。新品种和技术主要在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和浙江等5个省进行了推广应用,开发了“滇之红”和“苗疆”等5个绿色食品品牌,提高了商品梨的内在品质和外观品质,增强了南方砂梨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推动了南方砂梨产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其他文献
国家海洋浮标监测网、北京奥运会帆船赛场监测浮标、极地中心北极海气耦合监测浮标、中海油南海深水区油田监测浮标、中科院海洋所近海环境研究监测浮标,这些满足多元化、特殊化海洋监测需求的设备,实现了全天候长期、定点、连续、实时监测。  先后主持完成5项国家科研项目,10多项省部级课题,获得1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作为海洋监测技术领域专家,其成果支撑了我国“国家海洋资料浮标监测网”及“国家海洋气象网”
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纳斯和他的助手费利姆用液氦冷却汞,当温度下降到4.2K(﹣268.95℃)时,发现水银的电阻完全消失,他们将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电性。自此,超导电性研究在物理学领域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与超导相关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已经颁出了5次(这里未计入201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该大奖的一部分工作与二维超导直接相关),相继有10人获此殊荣。新型超导材料的探索和发现,不但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医学领域中呼吸科在国内外临床和科研都相对薄弱,这与科技投入和历史原因有关。然而,呼吸系统疾病死因顺位中国为第四位,其中急性肺损伤死亡率为50~70%,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专家的重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研究员宋元林教授在美国有多年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经历,2010年回到国内,他扎根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立志为广大群众带来健康的福音。  峥嵘岁月:海外的深厚积累 
孝感高新区创立于1989年,是湖北省最早设立的省级开发区之一,2012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同意孝感高新区升格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区以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高新区着力打造后发优势,优化投资环境,强化园区建设,扩大对外开放,使园区承载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主导产业规模迅速壮大,逐步发展成为中部地区区位最优越、交通最便捷、政策最优惠、服务最优良,基础设施完善、人力资源丰富,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
认知科学是21世纪的带头学科,是世界一流大学竞相争夺的科学研究高地和学科建设前沿。认知科学的目标是揭开人类心智的奥秘,促进21世纪各学科的发展。人类心智的奥秘被称为“上帝最后的秘密”,认知科学一度如知晓上帝秘密的天使,在天空飞翔,令人觉得神秘莫测,高不可攀。  蔡曙山教授领导的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团队和他与张学立教授共同领导的贵州民族大学认知科学团队,经过近20年的努力,把认知科学引入中国,使这个天使
科学技术的每次飞跃都得益于使用前所未有的测量精度、分辨率或灵敏度的物理技术手段。激光的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能力,因此,其被科学界公认为人类探索和揭示微观世界规律,及发展重要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的基点和关键。近20多年来,诺贝尔奖已先后6次颁发给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在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领域进行了长期的创新性研究,60多年来,经历了分子光谱学与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罗怀容研究组利用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型,发现绿原酸抗衰老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表《老年医学专业杂志A》。绿原酸是众多中草药和天然产物中抗菌、抗病毒有效药理成分之一,存在于大量植物中,如茶叶、咖啡、金银花等,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白血球、保肝利胆、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清除自由基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作用。然而,绿原酸对衰老的影响及机制等仍不清楚。该研究发现,绿原酸能延长野生型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裴钢研究组,发现β-arrestin-1可以调节棕色脂肪组织的功能,也可以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a/γ直接相互作用并调节其转录活性,研究论文发表于《科学报告》。不同于白色脂肪组织能量储存的作用,棕色脂肪组织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消耗和适应性产热。寒冷刺激能够激活棕色脂肪组织中的β-肾上腺素受体,并进一步增强其脂肪酸氧化和产热功能。这一过程主
针对胃部创伤原位打印的一种新型的微型打印平台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生物制造中心徐弢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体内原位生物打印的概念,并通过微型打印机器人 内窥镜的方式验证了该概念的可行性。相关论文发表于Biofabrication。原位生物打印技术,是指将生物细胞直接递送至损伤部位进行组织修复的一项技术。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可以安装到内窥镜上的微型生物打印平台。该打印平台具有Delta构型,利用PC-MEMS
任战利,西北大学研究员(二級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及三秦人才津贴。西北大学矿产与普查勘探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副所长、西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地质学系学术分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石油学会盆地分析学组副组长及秘书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及地热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石油学会理事等。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