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图”径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0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课本的插图色彩鲜艳,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或是场景呈现,或是表达中心思想,教学中能重视插图的运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低年段部编版语文课本插图为例,谈谈插图的特点与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插图;课堂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文本不仅仅是课文教材中的文字,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象等,课文中的有关插图也是文本。”换句话说,插图在课文中位置举足轻重,使插图“活”起来,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也是课堂上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使静态插图“活”起来,首先值得我们审视的是插图的特点,运用起来才可以事半功倍。
  一、插图的特点
  (一)中国风插图
  部编版语文课本的插图凸显出鲜明的中国风格,充分展示了“中国元素”。这也与部编版教材编写理念之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符合。
   1.中国元素——京剧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课《口耳目》(第10页)有一句“站如松,坐如钟。”插图是京剧人物:穆桂英和包公,很好地濡染了京剧的国粹文化。插图形象生动地呈现了“站”与“坐”的正确姿势,让学生清晰明了“如松”“如钟”的概念。
  2.中国元素——中国画
  部编版语文课本多处运用国画,如,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日积月累”古诗《江雪》(第69页),插图选取了国画,充分营造“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画境界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江南》(第58页),古诗与国画搭配绝佳,选取画家黄国想的荷花图,把“鱼戏莲叶”情景充分展现。
  3.中国元素——窗花
  剪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和大人一起读”《剪窗花》(第39页)插图根据儿歌内容配上剪纸梅花、喜鹊、鲤鱼、胖娃娃、鸡、鸭插图,那质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绘本式插图
  1.背景图形式
  课本插图在布局上有突破,插图以背景图形式出现,通版式插图,占整整两页,连续的页面,使课文呈现出绘本的既视感,而且色彩丰富和谐,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更加投入。譬如,《小蝌蚪找妈妈》《雪地里的小画家》《刺勒歌》等。
  2.儿童趣味性
  部编版课本的插图多处使用卡通人物形象,拟人化的手法,使插图人物更加形象生动有趣,这样使低年级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兴趣。可以看出,插图遵循了儿童发展的认知规律,用儿童的视觉去观察生活。了解插图的特点后,在讲解课文使用插图时,教师会更加得心应手,笔者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谈谈对插图的运用。
  二、插图的运用
  (一)运用插图,诠释词义,提高理解能力
  低年级的学生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缺乏,引导理解抽象词语是重点也是难点。重点词语的理解往往是理解重点句子甚至全篇课文的突破口。低年级课文中有些词语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容易讲清楚的,他们对于概念需要借助直观事物来做辅助,而插图正是把事物用直观而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的载体,因此,在理解词语时,利用图画把观察和理解有机结合,能使学生准确理解含义。
  如,二年级上册课文《狐假虎威》是一篇寓言故事。故事描写生动有趣,尤其是老虎跟着狐狸去森林场景,其中出现了“神气活现”“半信半疑”“摇头摆尾”等四字词,词语运用准确生动,可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理解并不容易,学生难以把情景活灵活现想象出来。这时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观察插图里老虎、狐狸、其它动物的神态动作,把插图“活”起来。看完插图后,再让学生角色扮演。通过观察插图能让学生在故事中直观理解词语,更能在趣味横生的表演中深刻体会老虎的愚蠢与狐狸的狡猾。
  课文中的插图或是再现情景,或是课文中心,或是对情节的补充,只要及时引导观察插图,找到突破口,便能逐渐提高学生理解词义、句子等的理解能力。
  (二)运用插图,观察人物形象,构思画面情节
  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具有画面感的特质,加之阅读活动个体化的特点,学生脑海中浮现的人物形象,当时的情景环节及对人物的理解不同,这给学生认识人物形象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创新的可能。我们在分析课文人物形象时,巧妙地利用课本插图,让学生从插图中找到画面,从而加之以想象,让学生在思考中构思情节。
  例如,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课《难忘的泼水节》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話讲到“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这句话是对周总理的外貌与神态描写。对于学生来说,不一定能想象到身穿傣族服装的周总理是怎样的。此时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找到周总理,让学生仔细观察周总理的衣着与表情,同时观察其他人的表情,感受当时泼水节的快乐。
  师:请根据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在插图里找到周总理。
  生:
  师:当时除了周总理,其他人的表情是怎样的?
  生:在笑,很开心,很兴奋……
  巧用插图,能够让学生捉住人物的形象,想象出当时情境,同时对阅读与写作也有一定的帮助。
  (三)运用插图,串联内容,帮助背诵记忆
  背诵长文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有难度的,背不出逐渐会进入恶性循环,越来越没有兴趣。为学生找到帮助背诵的方法也是能提高兴趣的一种途径。课文中的插图是文章的浓缩精华,使用色彩丰富、形象丰富的插图作背诵提示也是一种高效方法。对比文字,有趣的插图更能加深学生记忆。
  如,二年级上册《四季》这一课,一共四小节,句式相似,学生背诵时不仅忘记还会混淆。教师可以按顺序出示里面的插图小鸟、青蛙、谷穗、雪人,让学生根据观察插图,把课文按补充内容形式背诵出来。
  插图提示法大大地提高背诵效率同时能够让学生在脑海里浮现出四季的代表插图,增长生活见识。
  (四)运用插图,联系生活,形象学拼音
  拼音是学生学习汉字的工具,相对而言学习时较为乏味。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是拼音教学的难题。“学习源于生活。”对于拼音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提高教学趣味性。新教材也明确地使用了很多源于生活的插图,例如,单韵母“o”,配有“大公鸡喔喔叫”的插图,这是一幅即表音又表形的插图。公鸡叫声“o”是韵母读音,公鸡头顶的小太阳则表示“o”的字形。课堂教学片断如下:
  师:小朋友们,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
  生:早上。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有太阳,公鸡在叫。
  师:对,那你们谁知道公鸡怎样叫?(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学习公鸡打鸣,学习热情高涨)
  师:学的真像,看来平时有认真留意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单韵母它的读音和公鸡叫声相似。(出示单韵母“o”,教师泛读,学生跟读)
  师:有什么方法记住它的样子和读音呢?
  生1:用公鸡叫声记住它。
  生2:和图上的太阳一样圆圆的。
  通过插图呈现的公鸡与太阳,让学生联想生活所见所闻,拉近与
  拼音的距离,使学生对“o”的读音与字形印象深刻,还感受到学习就在生活中,同时培养了观察能力。
  总之,插图作为学习文章的重要辅助,同时也是让学生提高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忽视,应该从图入手,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启发思维,把具体的文字和形象生动的插图联系起来,使学生愿说、愿学,迎难而上,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敏.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插图中的中国元素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20.
  [2]杨小磊.小学语文教师如何用好部编版教材插图[J].中国新通信,2020(2).
  [3]刘秋丰.谈对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认识及利用[J].华夏教师,2020(2).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摘要】方言与普通话并不矛盾,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潮汕方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传承潮汕文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潮汕方言;潮汕文化  在语文教学中,尽管现在推行的是普通话,实行的是普通话教学,但作为土生土长的潮汕人,笔者认为,在课堂上,特别是小学语文的课堂上,适当地加入一些方言——潮汕话,不但不违背普通话这个主旨,反而会在语文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曾经,看过一个报
【摘要】阅读是学生接触语言信息、参与语言实践的重要途径。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式。本文针对高中阅读理解在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重要地位,初步探讨了几种解题技巧。  【关键词】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英语阅读教学在日常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阅读能力测试的要求,高考阅读理解以考查细节理解题为主,并加大对主旨大意题、推理判断题和词义猜测题的考查力度。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有效的阅读技巧
【摘要】目前,随着全面发展理念的全面贯彻实施,学前教育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由于幼儿具有比较特殊的身心特征,在教学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本文从幼儿足球活动入手,探讨幼儿足球课程游戏化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足球游戏化;方法与策略  幼儿园五大活动领域的划分,其依据就是全面发展理念,每一个领域活动的开展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当前,学前教育都提倡将教学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出来,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进一步推进了美术课程改革。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求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理念,关注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情趣、思维能力、想象与创造的发展,从而为小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做到:巧设教学情境,激情引趣;关注学生差异,以需定教;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小学美术  近年来,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
【摘要】日常美术教学中,班级有学生表现出不爱绘画,扰乱课堂的情况很常见。针对这样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引导,使孩子爱上绘画。我从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交流沟通、增强信心、获得认同感几个方面阐述我的个人见解。通过心理引导,将其从同学眼中的“特殊学生”逐渐转变成一个受到同学肯定,且热爱绘画的学生,发现心理引导对激发学生爱上绘画的作用与重要性。  【关键词】巧妙运用;心理引导;激发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学会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全新的教育理念逐渐取代陈旧的教育理念,教育者开始重新定位教育目标、改变教育手段、丰富教育内容。其中“赏识教育”理念大为推崇,但在实际学校教育现状中成效却不够理想。主要表现为对赏识教育的认识绝对化,一味地对学生行为进行赞赏。为此,笔者以“赏识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为研究重点,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德育进行探究,希望能够给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性意见。  【关
【摘要】雨果将音符比喻为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三把钥匙之一。音乐是帮助幼儿激发对美、对艺术的感受的重要方法,也是陶冶幼儿性情的重要途径,音乐在带给幼儿愉悦的同时,也在帮助幼儿激发内心的艺术感受。幼儿的美感培养主要是从幼儿园开始的,可以说伴随着音乐成长的幼儿对于艺术的感受力将成倍增长,幼儿一日生活与音乐教育的融合,能够实现音乐对幼儿教育的全面渗透与有机结合,让幼儿在音乐氛围中接受艺术熏陶,愉快的生活、学
百年风雨铸辉煌,千秋功业守初心。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激励全体教职工学党史、守初心、担使命,3月2日,广州市海珠区绿翠小学邀请海珠区教育局副局长邓志军作题为“学党史·百年华章映初心,担使命·当好“四有”引路人”的讲座。  邓志军副局长以党发展的四大阶段为脉络,带领教师们重温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天辟地、改天换
【摘要】听力,作为英语学习的首要技能,在中考中占比25%,它已经被提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执行听力教学,并且跟中考听力来个有效的统一,成了每位教师的重要任务。这样,学生既能积累中考听力技巧,又能真正提高听力水平,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英语环境中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  【关键词】听力;课堂教学;中考听力;有效统一  英语作为语言学科,在教学上教师的任务是授予学生于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
【摘要】科技进步推进教育信息化,信息资源不断更新,信息渠道日益丰富,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面不断扩大,教学模式发生改变。作为小学英语教师,要把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放在首位,而构建成长共同体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高效课堂。本文通过具体的案例应用分析成长共同体如何促进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  【关键词】成长共同体;自主学习;课堂教学  一、选题背景  教育迈入信息时代,电子设备如学生平板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