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传播疾病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老年人
  
  资料与方法
  
  2003年9月~2008年9月收治的患性传播疾病(STD)老年人153例,占同期门诊全部性病患者的1.21%。男136例,女17例,男女之比为8︰1;年龄60~82岁,平均65.6岁;其中60~65岁84例,66~70岁55例,>70岁14例;病种分布:尖锐湿疣56例,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道炎(非淋)28例,尖锐湿疣合并非淋22例,淋病16例,梅毒15例,淋病合并非淋7例,阴虱4例,生殖器疱疹3例,淋病合并尖锐湿疣2例;病程3天~13个月。传染来源:不洁性交史者125例,因夫传妻17例,不明者11例。150例患者身体健康,无明显器质性疾病,3例男性患者系肠癌术后。并发症:前列腺炎24例、附睾炎3例、睾丸炎2例。
  实验室检查:尖锐湿疣患者醋酸白试验阳性;非淋患者解脲脲原体和(或)沙眼衣原体阳性;淋病患者分泌物涂片或培养淋球菌阳性;非淋及淋病患者均做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及培养,检出24例合并前列腺炎,21例培养有大肠杆菌和(或)白葡萄球菌和(或)类白喉杆菌等细菌生长;梅毒患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均阳性;阴虱患者找到虫体和虫卵;生殖器疱疹患者分泌物中单纯疱疹病毒(HSV)Ⅱ型-DNA和(或)血清抗体(Ab)阳性;所有患者艾滋病病毒(HIV)-Ab检测阴性。
  治疗:尖锐湿疣者,疣体及醋酸白试验阳性处给予CO2激光烧灼。非淋者阿奇霉素0.5g,静滴2次/日,疗程7~10天。梅毒病人,青霉素480万U静滴,1次/日,7天后苄星青霉素240万U(两侧臀部肌注),每周1次,共4次。阴虱者,剃去阴毛,外涂20%硫黄软膏,共7~10天。生殖器疱疹者,口服阿昔洛韦0.25次/日,7~10天,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干扰素)300万U肌肉注射,每周1次,共8次。
  
  结 果
  
  阴虱者1次治愈;非淋、淋病患者治疗后停药10天,连续2次复查各项指标均转阴;绝大多数尖锐湿疣患者CO2激光烧灼1~5次治愈,少数经10多次治愈;梅毒患者治疗后3个月复查RPR,平均7个月转阴;生殖器疱疹者1次治愈2例,1例复发5次。
  
  讨 论
  
  本资料显示老年STD有以下临床特点:①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患者,男女之比为8︰1。除男性患者因种种陈旧观念不让配偶就诊及丧偶比例较高外,可能与部分女性老年患者在妇科门诊诊治有关。②病种以尖锐湿疣最多,共78例(50.98%),其他依次为非淋、淋病、梅毒、阴虱及生殖器疱疹。③本组近半数患者病程长,就诊时病程已超过6个月,同时感染2种STD比率较高,为31例(20.26%),出现并发症较多,为29例(18.95%)。
  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性病恐惧心理,爱面子,怕遇见熟人难为情,不敢及时就诊;或先到小诊所或药店购药,私下做不规则治疗,致使病情迁延不愈成为慢性。②部分老年男性患者性伦理、道德及法律观念淡薄,拥有多个性伴,寻找婚外性刺激,导致交叉或重复感染。③大多数文化程度偏低,缺乏性卫生常识,无预防措施;部分患者收入不高,性伴档次不高。④值得注意的是,本组中在非性接触传染患者中有11例,6例卫生条件较差,常接触其患病子女用过的污染物品所致。有3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发生是在肠癌术后,均否认不洁性交史,疣体多且大,易复发,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参考文献
  1 刘贞富,何萍,朱燕萍.老年性传播疾病患者临床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0,19(5):38.
  2 王亚辉.老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医药论坛杂志,2004,25(8):6-8.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规范化健康教育对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115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实验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
近几年时间里,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显著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交通事业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交通事业中公路桥梁项目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在开展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工作
在对体验经济概念界定及其特点论述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利用交互式体验设计法在陶瓷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上构建一种虚拟陶瓷产品的设计、展示平台。
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成功学习一门外语而采取的管理步骤(也称调控策略)。在听力教学中进行元认知策略培训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探讨了元认知策略在大学英
摘 要: 目的:探讨延迟与即刻液体复苏对闭合性腹部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早期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闭合性腹部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资料,随机分为延迟复苏组(n=34)和即刻复苏组(n=34)。结果:延迟组与即刻组比较术前输液量、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病死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闭合性腹部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延迟液体复苏可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为进一步行确定性手术治疗赢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