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链式抛丸清理机的研发与应用

来源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ohan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一种悬链通过式抛丸清理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对各个零部件的组成及分析,提高悬链通过式设备的清理效率及密封性能,在设备结构上进行了优化,布局紧凑性强,占地面积合理,对于工件的清理从经济上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及工件产品质量,特别是针对铸造件的清理效果和实用性有明显的完善.
其他文献
平台介绍rn水利水电工程综合探测检测监测服平台为2019年国家级服务业引导资金项目.该平台可服务水利水电工程规划选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术施工等阶段以及在建和已建(或既有)建筑物工程质量检测、监测或评价的全生命周期.目前已经提交验收申请,建成后可服务于国内水利水电工程及“一带一路”国际水利工程,并可在公路、铁路、城市地下管廊(线)、混凝土工程等相关行业的不同建设过程中推广使用.
期刊
系统介绍rn智慧灌区综合管理系统是以三维实景一张图、BIM、AI识别、数值模拟与仿真等技术为支撑,集成大量前端感知设备,从底层打通各控制单元并形成联动,从而形成以供水、配水、计量、控制、应急、工程管理和智慧调度为核心业务的产品体系,为大中型灌区管理者和用水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智能化服务.
期刊
近年,信息化已逐渐成为水利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受发展水平所限,新疆水利信息化建设步伐整体比较缓慢.现阶段,应积极地提升新疆水利信息化建设水平,让信息化在水资源保护和管理中发挥作用和价值.rn一、新疆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rn1.资金不足rn新疆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经济发展程度与其他省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信息化建设资金筹集存在一定障碍和困难,导致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发展速度放缓,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北京是一座资源型重度缺水的超大型城市,也是南水北调中线重点受水区.北京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仅为585 mm,年人均水资源量仅160 m3,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首都经济社会发展.rn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后,有效缓解了北京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但由于历史欠账多、人口增长快,加上受气候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从多个角度分析,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首都水资源短缺局面依然难以根本改变,水资源形势不容乐观.
江苏省盐城市地处里下河流域锅底洼地区,水质型缺水和资源型缺水并存,市民饮用水安全无法得到根本保障.为进一步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盐城市先后组织开展了盐龙湖饮用水水源生态净化工程及跨流域水源地引水工程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盐城市饮用水安全问题,为河网末梢地区水源地建设提供了经验.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水资源短缺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工业用水在我国用水总量中占比很高,是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点领域.据统计,2020年我国工业用水总量1030.4亿m3,占我国用水总量的17.7%.《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2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30%和28%,推动高耗水行业节水增效.
期刊
水平衡测试工作是强化城市用水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制订用水定额的依据之一.介绍了上海市水平衡测试工作现状,提出结合智慧用水管理系统技术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的方式,通过实际案例阐述了采用该技术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的相关优势,针对应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平台介绍rn中水北方知识管理平台是企业实现知识管理的平台,是以人的智能为主导、信息技术为手段的人机结合管理系统,总目标是通过企业中的各种知识资源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整合,促进知识创新,通过知识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带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确保知识管理愿景和定位的有效落实,知识管理体系方案设计和应用平台实施遵循“战略导向、全面覆盖,以人为本、促进协同,传承经典、立足长远,便捷易用、前瞻先进,规范统一、高效迭代”指导原则开展.
期刊
对大江大河源头的探索踵趾相接、代不乏人,但受技术手段和标准不统一的影响,许多源头长期以来仍聚讼纷纭.淮河探源在古代典籍中早有记述,但其精准位置的确定经历了较漫长的历史时期.探源大江大河过程中,既要参照河源唯远的传统标准,又要综合考虑历史习惯、河道变迁、河流流量等多种因素,科学考察分析,审慎得出结论 .针对当前江河源头探索和开发中的乱象,建议加强统筹规划,努力实现源头功能区的永续利用.
以新兴铸管某自动化生产线为背景,介绍安全闭锁系统在自动化球墨铸铁管生产线中的设计应用.该系统主要由安全护栏、电气控制系统及“挂牌上锁”制度构成,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维护、调整、清理、检验、操作等过程中,对操作人员及设备进行有效保护、隔离、监控等.介绍了该系统的构成及管理方式,通过现场实时调试及使用情况,证明了该系统在生产线安全防护过程中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