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形生物型股骨柄在股骨髓腔狭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comalu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锥形生物型股骨柄假体在股骨髓腔狭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置入特点与临床疗效. 方法 2005年5月至2009年8月采用锥形生物型股骨柄假体对22例(23髋)股骨髓腔狭窄患者行THA,男2例2髋,女20例21髋;年龄20 ~ 60岁,平均37.6岁.股骨髓腔峡部直径平均为7.6 mm(7 ~8 mm).术前仔细测量股骨髓腔狭窄的直径与位置,选择合适柄型的生物型全髋关节假体与之匹配,其中选择三锥度生物型股骨直柄18髋,二锥度生物型股骨直柄5髋.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估患髋功能,X线片观察假体生物压配和固定效果. 结果 22例患者术后获28 ~ 72个月(平均38.5个月)随访.19髋术中选择的假体规格与术前设计一致,4髋术中选择的假体规格较术前设计小一号.22例(23髋)患者术后均即刻实现了股骨柄的生物压配.术后3个月X线片示均获广泛性骨长入,按Engh固定/稳定标准评定固定效果均为骨性固定.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46.2±6.2)分改善至(90.2±5.1)分,末次随访时仍维持在(92.1±3.2)分.1例患者术后3d发生股骨头前脱位,经手法复位后回纳. 结论 对于生理性股骨髓腔狭窄患者,术中扩髓有限,周密而严谨的术前计划可准确地判断假体型号与置入位置,采用锥形生物型股骨柄行THA可取得良好疗效。

其他文献
6月26日,中国医师协会正式公布《中国医师宣言》。《宣言》号召中国600万名医务工作者和240万名执业医师,郑重承诺6条医学守则:
期刊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46岁,全身一般情况良好,无慢性疾病史及长期服药史。交通伤致左侧肱骨外科颈骨折(Neer二部分骨折),于2002年9月接受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后18个月复查发现内固定松动,骨折不愈合(图1a),进行第1次翻修手术更换内固定并纠正颈干角(图1b)。翻修术后7个月X线片示颈干角丢失,骨折不愈合,合并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翻修术后18个月再次摄X线片检查时发现螺钉、钢板断裂,骨折
期刊
目的 评价应用胫骨Ⅰ期短缩加Ⅱ期延长的方法治疗严重胫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6年5月至2009年8月应用胫骨Ⅰ期短缩加Ⅱ期延长治疗5例严重胫骨开放骨折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3~41岁,平均35岁.清创和胫骨短缩后用单边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血管损伤者行动脉吻合.1例伤口Ⅰ期闭合,2例经植皮后愈合,2例分别通过腓肠神经营养支筋膜瓣和交腿皮瓣闭合伤口.伤口愈合后从胫骨近端做截骨,应用Ili
目的 探讨髌骨骨折合并膝关节韧带、半月板损伤的发病规律和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1337例髌骨骨折患者资料,男974例,女363例;年龄8~98岁,平均45.2岁.以临床体征、X线、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及手术结果筛选出合并膝关节韧带、半月板损伤的患者进行分析,计算髌骨骨折合并膝关节韧带、半月板损伤的发病率,统计各种韧带、半月板损伤的发病率在不同髌骨骨
目的 探讨带线锚钉结合改良Brostr(o)m法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间收治16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19 ~31岁,平均23.6岁;均有踝关节外侧轻度肿胀、疼痛、不稳感,均为6个月以上的陈旧性损伤,而且经过3~6个月康复训练无改善,反复扭伤.均采用带线锚钉技术结合改良Brostr(o)m法修复,采用美国足踝
美国一位患者杰西·萨莉文拥有一个特别智能的假肢,与现代大多数假肢不同的是,萨莉文的假肢并不是依靠电机来工作,而是完全由他的大脑来控制。美国西北大学科学家将萨莉文截肢断口处的神经与他的胸部肌肉连接在一起,从而找到了一种可以通过大脑思维控制假肢的方法,实现了仿生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期刊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8月至2010年2月分别采用跨关节单边外固定支架和双边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8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单边外固定支架组(A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24~64岁,平均46.5岁;双边外固定支架组(B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32~65岁,平均49.1岁,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按
日前印发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未来5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主要目标是:城乡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3.2亿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人数达到2.6亿人。
期刊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指在细胞中引入外源双链RNA使相应序列的mRNA特异性降解,从而导致某一功能基因沉默的方法.Fire等[1]首次在秀丽阴杆线虫中发现了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机制,从而刷新了对基因调控机制的认识.后来有学者[2]发现在哺乳动物体内也广泛存在RNAi现象.RNAi的作用是在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及翻译水平等多个不同水平上实现的.由于其高效性、特异性
期刊
俄罗斯医学生物问题研究所12日发布消息说,载有3名“火星-500”项目志愿者的登陆舱当天成功模拟在“火星”表面着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