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zh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移植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支气管扩张等终末期肺病的有效方法,但肺移植后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本文就肺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干扰素调节因子-1(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1,IRF1)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哮喘患者118例均给予醋酸泼尼松治疗,根据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分为敏感组76例和不敏感组42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治疗前3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RF1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治疗前3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RF1蛋白相对表达量,采用ELISA
血脑屏障是分子和细胞进出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调节结构.血脑屏障可保护大脑免受毒素侵害,促进营养物质运输,维持离子平衡,其完整性对神经元的健康有重要意义.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病死率高,梗死区域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完整性受到破坏,通透性增高,血脑屏障完整性与出血性转化密切相关.目前定量评估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像学方法主要有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成像、CT灌注成像等,但在应用上受有创、辐射和需要外源性对比剂注入等限制.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序列具有无创、安全、快捷和无需外源性对比剂等特点.本文就磁共振动脉
目的 探讨微小RNA-106a(miR-106a)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癌细胞增殖、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人胃癌和配对癌旁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样本共50对,Real-time PCR法检测miR-106a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培养人低分化胃癌细胞系SGC-7901、BGC-823、MKN-45和永生化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Real-time PCR法检测miR-106a在人胃癌细胞中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法鉴定miR-106
目的 观察清醒期、睡眠期婴儿痉挛症(infantile spasms,IS)患儿痉挛发作期间不同频段脑功能网络属性特征路径长度(characteristic path length,CPL)的变化,探讨激素冲击治疗对IS患儿脑功能网络的作用.方法 IS患儿19例(IS组),均行甲泼尼龙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记录IS组激素冲击治疗前、后清醒期、睡眠期、清醒发作期、睡眠发作期脑电图数据,应用matlab软件分析delta、theta、alpha、beta、gamma频段CPL.选取同期行视频脑电图检查结
骨肉瘤是常见于20岁以下儿童与青少年的原发性骨肿瘤,早期骨肉瘤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无明显特异性,确诊时多为晚期骨肉瘤,常伴有肺部转移,病死率高.早期诊断骨肉瘤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循环游离核酸是存在于人体循环系统中,游离于细胞外的微量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核酸片段,具有取材方便、可重复性强、稳定存在等特点,其水平异常与骨肉瘤、前列腺癌、乳腺癌等的发生、发展有关.循环游离核酸中的循环游离DNA、miRNA、lncRNA在骨肉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可对骨肉瘤的预后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本文就循环游离
目的 基于胃癌免疫相关lncRNAs,建立早期诊断模型和预后风险模型,为胃癌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利用TCGA-STAD数据集与immport数据库筛选胃癌相关免疫lncRNAs.将TCGA-STAD作为训练集,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胃癌早期诊断模型;单因素Cox和LASSO回归分析用于筛选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免疫lncRNAs并构建预后基因标签,最后结合基因标签和患者临床指标,构建胃癌预后风险模型.胃癌基因芯片数据集GSE54129和GSE62254分别作为诊断和预后模型的验证集
目的 观察早期前列腺癌患者直肠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直肠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wave elastography,SWE)的声像学特征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三者联合对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 拟诊前列腺癌患者108例,均行直肠CEUS、SWE检查和穿刺活检组织病理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SA水平.根据穿刺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前列腺癌组60例和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是一种信号蛋白,可参与炎症、溶栓、细胞迁移和黏附、组织调节等生理过程,在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中研究较多.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通过激活整合素,引起足细胞足突消失、足细胞黏附功能降低,参与足细胞相关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多种足细胞肾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 探讨烟雾病患者行颅内外血运重建术中应用去氧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术后发生早期脑梗死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颅内外血运重建术的烟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去氧肾上腺素组40例和去甲肾上腺素组40例,2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开始时静脉泵注初始剂量去氧肾上腺素0.1 μg/(kg·min)和去甲肾上腺素0.01 μg/(kg·min),间断调整剂量,维持目标血压.比较2组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术后即刻(T2)、血运重建后10 min(T3)、拔除气管导管后(T4)平均动脉压、pa(CO2)、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
目的 分析湖南省2017—2018年度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中肺癌低剂量螺旋CT(Low-dose spiral CT,LDCT)筛查初步结果和依从性影响因素,为开展肺癌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长沙市五个城区,动员所有40~74岁常住居民填写高危风险评估问卷,评估的肺癌高危者接受肺癌LDCT临床筛查,分析肺癌高危评估和LDCT筛查结果,用logis-tic回归分析LDCT筛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年中共有74768人参与高危人群评估,12789人被评估为肺癌高风险人群,高危率为17.1%;其中,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