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警事之二十一一根电线杆

来源 :派出所工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iwu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天晚上,刘旭被安排巡逻。到了夜里十一点,才忙乎完,实在太累了,他就靠在副驾驶座上打起了瞌睡。小宋把车子开得很稳,很慢,想让他休息一下。这时,所里电台布警:西门车站上有人被砸伤!
  小宋一边加速一边叫醒了他。
  他迷迷糊糊地问:“什么事儿啊?”
  小宋说:“车站上有人被砸伤了!”
  刘旭张嘴就问:“候车棚倒啦?”
  小宋说:“没具体说,就说有人被砸伤了。”
  刘旭实在想不出光秃秃的车站上除了候车棚还有什么。快到车站的时候,他看到候车棚还好好地立在那儿。候车棚没倒,那什么倒了?刘旭满腹疑惑。
  小宋停下车。一个文静的小伙子从站台上走过来,说道:“你们是来出警的吗?是我报的警。”
  刘旭问他:“你怎么啦?”
  小伙子说:“这里有一根电线杆,不知道是谁家的,早就废了,却不挪走。尤其这拉线更危险,这么细,也不做个标识,晚上天黑了根本就看不到。我被狠摔了一跤。你看看,我脚面被绊到了,膝盖也摔伤了,还有胳膊肘。”
  刘旭这才明白,车站上啥都没倒,是这小伙子绊在了电线杆的拉线上摔了一个跟头。他要过来身份证做登记,小伙子叫陈子坤。登记完了,他就问陈子坤:“你想让我们帮你做什么?”
  陈子坤说:“我被摔伤了,要去看病,如果傷得严重,还要请假。这根电线杆的所有者对这事儿要负责任。这是明显的过失造成的。你们要帮我记录现场,还要帮我找到电线杆的所有者!”
  刘旭到车站上,见到“肇事者”——一根黑黢黢的木电线杆,孤单单地耸立在车站上,木质一点都没有腐烂。为加固,在南西两侧各有一条钢丝绳的拉线。电线杆上没有任何标识。刘旭也不知道这根电线杆是做什么用的,更不知道是哪家的。但陈子坤却很坚决地说:“你们一定要帮我找到电线杆的所有者!不然的话,我就告你们不作为!”
  刘旭把陈子坤带回了派出所,跟带班的高副所长汇报,想不到高副所长说:“你帮他去找电线杆的所有者吧!想方设法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天啊!说得轻巧,做起来可不容易。
  刘旭只得按规定流程走。首先,要确定陈子坤真是被那根电线杆子的拉线绊倒了。车站所在位置也算是个繁华场所,附近就装着探头。刘旭很快就调出了监控录像。
  按照陈子坤被绊倒的时间推算,很快就在镜头中找到了陈子坤。此时,已经入夜,车站上人很少了,而且都是等车的人,车一来,上车就走了,有换乘的,也是下车后没多会儿就走了。但陈子坤一直在车站上踟蹰。他只是在来回转悠,好像在等待什么。但他显然不是换乘,也不是在等人,因为他的目光始终没往路上转,和别的乘客完全不一样。
  十一点的时候,末班车驶过,车站上已经没有乘客。这时,陈子坤走过拉线的时候,稍稍迟疑了一下,然后就被绊倒在地。他在地上趴了好一会儿才起来,然后拨打电话……
  他果真是被拉线绊倒的。可他为什么在绊倒前迟疑了一下呢?并且下意识地做出了向前扑的动作,两肩耸在一起,两条胳膊也抱到胸前,那是自我保护的动作呀!
  刘旭问:“被绊倒前,你在车站上待了那么久,几次走过拉线,都没绊到,这次怎么就绊到了呢?”
  陈子坤说:“前几次都看到了拉线,但这次我在想事儿,就没看,然后就绊倒了。我要是没想事儿,就不会被绊倒。警察同志,我真不愿麻烦你,但没办法呀。让我个人去找那个电线杆子的所有者,能累死我,也找不到啊。实在对不起啦。找到他们,让他们赔我钱,然后我请你吃饭。”
  刘旭摆摆手,继续问他:“那么晚了,你在车站上溜达什么呢?”
  陈子坤说:“我就想体验一下坐不上末班车的感觉。”
  刘旭心里想:有病啊!但这话还找不到破绽。大半夜体验赶不上末班车的感觉,并不违法不犯罪,也没违反社会道德,谁也管不着。
  刘旭拷下了录像,然后对陈子坤说,你先去看病吧,我先调查着,有了结果,马上通知你。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刘旭就开着车来到车站,仰着脑袋四处看着。路上的车不多,也没多少行人。刘旭前前后后走了百十米,只有一根木电线杆,其他都是水泥的。再看电线杆上架的电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信号灯线、监控录像线,还有不知干什么用的线,刘旭脑袋都大了。
  “嘿,看什么呢?”他正专注地看着,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喝。
  “吴大爷,您吓我一跳!”刘旭回头笑着说。
  “我没见你跳起来呀!这么早,你跟这儿仰着脑袋看什么呢?”吴大爷打小在慧觉寺长大,也是园子这片儿的老熟人了,他经常与刘旭开玩笑。
  刘旭知道吴大爷对园子里的很多旧事都了解,于是就问他这木头电线杆子的“起源”。
  吴大爷仰脸看了看、想了想说:“这根电线杆子肯定是架电线的,应该找供电局。”接着得意地补充说:“早先,这园子在郊区,达官贵人们都住城里,这附近住着的都是穷苦人。穷苦人的生活谁关心啊?直到解放以后,这里才通上电。说到安装电话,那更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儿了。我记得,这些木头电线杆子就是架电线用的。后来就直接用水泥电线杆子架电话线了。”
  刘旭和小宋赶到供电局。刘处长听他们说明来意,愕然地睁大眼睛道:“有这事儿?这得好好调查。并不是赔不赔钱,或赔多少的问题,而是要查清楚了再定。要是我们的责任,绝不逃避,该赔的一分不会少。否则,一分也不会赔。”刘旭和小宋觉得有道理,就先告辞了。
  三天以后,刘处长拿出了当初的施工图纸给他们解释。新中国成立以后,供电局确实在慧觉寺村架设了木质电线杆,但所走的路线并不经过现在的西门车站。现在的西门车站,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改造的,原来那里是个小村子,住着几十户人家,后来为了拓宽道路,那几十户全部搬走了。当初架设电线杆有个原则,就是沿着马路走。当初这里没有马路,所以不会架设电线杆。再有,路拓宽后,建了车站,更换水泥电线杆时,他们也把木质电线杆全部挖出来回收了。那时木质电线杆很结实,换下来以后,都被职工抢回家去盖房子当檩条用了。因此,又怎么会剩下一根?   刘旭和小宋只得出来再去拜访吴大爷。他们把刘处长讲的情况说了一遍。
  吴大爷一拍脑门儿说:“是这么回事儿!当时,这边儿真不是马路,是个叫八家的小村子,住的都是管园子的人。后来他们都搬到园子的家属宿舍住了,这村子就没了。哎,这电线杆子,是不是园子里给他们架的?”
  刘旭管慧觉寺社区有些年头儿了,社区里的大事小情都由他来处理。慧觉寺社区就在皇家园林的西门外,有些无业的人常到门口兜售些小物件,或者做黑导游和拍照,扰乱园子门口的秩序,还和园子的保安发生冲突。沈副园长负责管理治安这块,常常和刘旭打交道。所谓熟人不讲理。刘旭看到沈副园长,就说:“沈哥,你要是找不到确凿的证据,这事儿就归你来办了。”
  沈副园长忙着摆摆手说:“你等着,我给你找证据!”
  两天后,沈副园长抱着一摞资料到派出所来,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我还真找到确凿证据了。”他翻开一份尘封的档案。
  刘旭一看,就彻底明白了。原来,当初园子和八家村所在的公社就为八家村发生过争执。原因很简单:八家村的人都是守园人的后代,他们靠着园子生活,并没有土地,现在园子划归市属,工人倒还好说,家属和孩子们怎么办,他们也要吃要喝,但园子不肯接收他们,公社也不愿接收他们。为此,区里开会定下了这个事。八家村划归公社,公社划拨附近的土地给八家,区里另外给公社划拨一块土地作为补偿。
  沈副园长还拿出了一张当时皇家园林的界图,上面也明确标明园子的北界只到现在的围墙处,车站确实在园子之外了。
  刘旭无助地问:“那你说,这电线杆子该是谁立的?”
  沈副园长说:“最大的可能,就是八家村自己立的。”
  沈副园长分析道:80年代,八家村整体拆迁,人们都搬走了,这些电线杆子自然就没用了。谁会拆走这些电线杆子呢?最大的可能,就是施工队。他们要修路,要搞建筑,电线杆子碍事,就挖了下来。车站上那根,因为不碍事,就没人去挖了。现在最该找的,自然就是八家村。
  刘旭愕然:“可是,八家村已经搬迁了,还找谁去呀?”
  沈副园长两手一摊,做了个很无奈的样子。
  刘旭和小宋一道,把陈子坤叫到派出所,跟他详细谈了这件事情的调查进展。陈子坤听完,不满地说:“你们就给我这样一个答复?”
  刘旭说:“情况就是如此。我们已经尽力,现在没有任何线索可以继续进行调查了。”
  陈子坤紧盯着问:“果真没有任何线索吗?”
  刘旭说:“果真没有。最有可能埋下电线杆子的是八家村,但那个村子早已整体搬迁,而且我也已经打听过了,相关负责人都已经去世了,这件小事又不会有历史记录,确实没法再继续调查了。”
  小宋忍不住问道:“你不就是摔了一下吗?看病花了多少钱?”
  陈子坤说:“这不是多少钱的事儿,我就是要讨个说法!谁做下的事,就该谁负责。谁留下的隐患,就该谁赔偿!好,都没人管,我自己管!”
  陈子坤气呼呼地起身要走,刘旭叫住了他,淡淡地说道:“陈子坤,我先跟你说另外一件事。那根电线杆子,是在油中泡过的红松。除了盖房当檩条,别的啥都干不了。”
  陈子坤听了这话,站住了。
  小宋愕然地睁大眼睛,迷惑地看着他。
  陈子坤不相信地问道:“你说的是真的?”
  刘旭点了点头:“当然是真的。我骗你干吗?不瞒你说,我原来想,等你找人把那根电线杆子挖出来再跟你说。但后来一想,不成啊。你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再找几个外行,挖电线杆子时弄不好会出危险。真要砸到了人,你这辈子就完了。你毕竟还这么年轻,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会良心不安。我先告诉你,你该怎么做,自己决定吧!你要挖,我不拦着;你要不挖,我也联系了供电局,他们会挖走。”
  陈子坤脸色变得煞白。好一会儿,他才嗫嚅着问道:“你是怎么发觉的?”
  刘旭微笑着说:“我仔细看了录像,你在摔之前,已经看到了拉线,但又不得不摔,所以在绊上之前先有了一个自我保护的动作。明明看到了,却还是要摔,那我就不得不怀疑你的目的了。然后,我一面帮你调查,一面就上网去搜,终于搜到了那条传闻。我找人问过了,那根电线杆子是红松的。不然,它也不会在那里立那么久没人搭理。”
  陈子坤长舒了口气,十分虔诚地对刘旭说:“刘警官,我谢谢你。你说的对,真要把谁给砸了,甭说砸死,就是砸伤了,我的后半辈子就毁了。甭管它是什么的,都不重要了,我还是过好我的生活吧。谢谢你,谢谢你啊!”
  刘旭送走了陈子坤。小宋拉着他,急切地问道:“你们俩打什么哑谜呢?把我说得云山雾罩!你快跟我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啊?”
  刘旭这才说,他反复看了那段录像,陈子坤的动作很蹊跷,他就怀疑,陈子坤另有目的。但这个目的,又不能直接问陈子坤,你就是问了,他也不会告诉你,那就得从这根电线杆子查起。他到网上搜了一下,还真搜到了一条传闻。有人说,皇家园林是咱们国家第一个通电的地方。给皇上通电,处处都非常讲究,就连架设的电线杆子,那都是非常珍贵的檀木。他就想,陈子坤是打上了这根电线杆子的主意。陈子坤先摔倒,然后报警,让警察调查这根电线杆子的归属。自然,谁都不愿惹事,那这根电线杆子就成了无主物,他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拉走。現在这檀木,那得多值钱啊。
  小宋听了这话,顿时来了精神:“这根电线杆子真是檀木的?你说是红松的,那是骗他的?”
  刘旭瞟了他一眼说:“你也不想想,当初就是在园子里通电,那也就是拉来台发电机,功率很有限,只能给附近几个房子通电,还用得着架设电线杆子吗?就是架设,也是很小的杆子,根本用不到这么高大的。一定是后来架的。说是用檀木的,那就是臆想。所以我想,这些说法都是那个作者胡编乱造的。我跟刘处长说好了,他们帮忙把电线杆子挖走。别真砸到了人,那可就麻烦了。”
  刘旭说完,忙着去打电话了。
  小宋看着他,目光中全是敬佩。
  (作者系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青龙桥派出所民警)
其他文献
本炉架由电力部中南电力设计院设计,在荆门电厂二期工程中采用,并由国家建委三局科技处、科研所、一公司负责试验,我们参加了试验工作。现将我们对这次试验的几点看法介绍出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动力工程学会于1980年11月21日至27日在成都召开了“工厂热能利用的学术会议”。来自全国的有关大专院校、科研设计、工厂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共145名,对热
本刊讯  2 0 0 0年 7月 2 1日 ,中央电视台和日本朝日电视台一行三人深入到万全县 ,调查采访日军侵华时期 ,逼迫全县人民种植鸦片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县档案馆向他们提供了在
为揭示土工织物工程应用时处于拉伸状态下的渗透和反滤特性,自主研制了一套多功能渗透试验装置.采用两套独立的、稳定可靠的砝码和杠杆加载机构,可以实现土工织物在单向和双向不同拉伸应力作用情况下的渗透试验.设计开发了一种多功能渗透仪,可以开展纯土工织物以及覆土土工织物在垂向无压和有压情况下的常水头和变水头渗透试验.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该试验装置在土工织物无拉伸和无垂向压力情况下的渗透试验结果与满足国标和国际
CTC 1000·2型双机轮胎式采矿台车,主要用于金属矿山的水平分层充填法采场内打上向平行炮孔、切采孔和探矿孔等。要求采场顶板高度为2.8~3.6米。其他地下工程如与上述条件相
试验方法试件尺寸为6×12英寸(152×305毫米)圆柱体,按A·S·T·M C192-69或C684-74(译注:ASTM为美国材料试验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制做和养护。试模可采用重复使用的钢
朝鲜战争一声炮响,美国第七舰队陈兵台湾海峡,我国组建志愿军入朝作战,使得风雨飘摇的台湾蒋介石政权得以暂时苟安。1953年,惊魂初定的蒋介石见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上打得难解难分,我军
一见如故 毛泽东与黄公略的第一次见面,是1930年2月上旬在吉安破头举行的“二七”联席会议”上。当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兼红六军政委刘士奇向毛泽东介绍黄公略时,毛泽东微笑着把黄公
近百年来 ,河南这块地方 ,掰着指头数数 ,也出过几位叱咤风云的人物 ,最有代表性的要数“袁大头”了。“袁大头”即袁世凯。20世纪初 ,市面上流通的银元上面 ,曾镌印着袁世凯那
1 1939年秋,“九·一八”事 变八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了。此际,德国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爆发,日本侵略者正疯狂地对八路军开辟的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大扫荡.并不断派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