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上作业评讲课时,教师讲、学生听,笔记记满一大本,成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这种教学形式虽然在知识传授方面有容量大、花费时间少等优越性,但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制约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容易偏重讲授英语语言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语言知识的训练,这样教师讲得累,学生也听得烦,制约了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提高,这些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教学了,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急需引进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合作学习。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
合作学习又称协作学习,是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交际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三、作业评讲中合作学习的基本操作
1.学生完成作业后,老师把正确率在80%以上的题目的答案及时给学生。这样学生会很乐意校对,一有时间学生就会主动进行讨论,有利于形成一种乐学的学习氛围。
2.课前老师将学生错得很多的题号和易混的选项写在黑板上,实际上就是这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分组讨论。看到那些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也能讲得眉飞色舞或听得津津有味,老师不由得感到欣慰。
3.鼓励学生踊跃回答问题,每一组都有一个不固定的reporter,老师适时指点,帮助归纳,起引领作用。
——When were your legs injured?
——It was on Sunday last month ____ my father and I spent at the seaside.(that/when)
当学生经过讨论后知道这一道题的答案是that后,老师跟着问这道题怎样改过后可以选when, 经过比较学生知道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动词,将spent改为played答案就不一样了。接着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做过的类似题目:
——Where did you meet Dr. Wang?
——It was in the hotel ____ I worked/he started.
这样学生经过主动参与讨论,在老师的引领下积极思考,把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加深了理解,提高了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效果。
四、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也暴露了一些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如学生难以在公众面前发言,小组讨论噪音较大,讨论时活动时间不能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组织不到位,小组中个别成员出现“搭车”现象等等。因此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合理分组
就近组合: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四人一组或六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这种合作小组的组合形式,无需过多地调整座次(可就近调整座位),同时考虑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这就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这种组合实施一学期后,为保证各小组力量均衡,可以重新分组。每一组内培训一个善于协调并有责任心的小组长,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关系,使得小组成员间能很好地交流,关心帮助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
2.教师的作用
在新信息与日俱增、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法日趋多样的今天,教师个人不可能拥有所有的可满足学生需求的知识,因此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中首先要强调的是师师合作。同时教师不再单纯的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也是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发展交际能力的促进者,以及学生学习语言的鼓舞者和学生学习的伙伴。真实地展示自我,与学生真诚地交流,不妄自尊大,同时经常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在教学中对不同学生的个性怀着尊敬和接受的态度,不因学生的个别差异而厚此薄彼,并且容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即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出现错误,不轻意批评,而是采用学生能接受的方法来使其意识到自己所错之处。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使之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为他们日后的深入学习和继续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作工作者,而是合作者。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的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
3.全面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总之,合作互助学习,正是秉承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而具体实施的,它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重视“尖子生”,忽视“中间生”,冷落“后进生”的现象。合作互助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都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使人人都能学懂、学会,从而达到面向全体。因此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詹姆斯H麦克米伦 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42
[2]王坦,高艳 合作教学理念的科学创意初探[J]教育探索,2003,(1)
[3]陈燕 合作学习课堂教育学中的应用研究[J].杭州大学教育系1997年教育学论文
[4]盛群力 个体优化教育的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36-137
[5]王坦 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J].中国教育报,2005-12-29
长期以来,上作业评讲课时,教师讲、学生听,笔记记满一大本,成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这种教学形式虽然在知识传授方面有容量大、花费时间少等优越性,但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制约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容易偏重讲授英语语言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语言知识的训练,这样教师讲得累,学生也听得烦,制约了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提高,这些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教学了,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急需引进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合作学习。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
合作学习又称协作学习,是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交际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三、作业评讲中合作学习的基本操作
1.学生完成作业后,老师把正确率在80%以上的题目的答案及时给学生。这样学生会很乐意校对,一有时间学生就会主动进行讨论,有利于形成一种乐学的学习氛围。
2.课前老师将学生错得很多的题号和易混的选项写在黑板上,实际上就是这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分组讨论。看到那些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也能讲得眉飞色舞或听得津津有味,老师不由得感到欣慰。
3.鼓励学生踊跃回答问题,每一组都有一个不固定的reporter,老师适时指点,帮助归纳,起引领作用。
——When were your legs injured?
——It was on Sunday last month ____ my father and I spent at the seaside.(that/when)
当学生经过讨论后知道这一道题的答案是that后,老师跟着问这道题怎样改过后可以选when, 经过比较学生知道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动词,将spent改为played答案就不一样了。接着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做过的类似题目:
——Where did you meet Dr. Wang?
——It was in the hotel ____ I worked/he started.
这样学生经过主动参与讨论,在老师的引领下积极思考,把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加深了理解,提高了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效果。
四、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也暴露了一些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如学生难以在公众面前发言,小组讨论噪音较大,讨论时活动时间不能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组织不到位,小组中个别成员出现“搭车”现象等等。因此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合理分组
就近组合: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四人一组或六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这种合作小组的组合形式,无需过多地调整座次(可就近调整座位),同时考虑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这就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这种组合实施一学期后,为保证各小组力量均衡,可以重新分组。每一组内培训一个善于协调并有责任心的小组长,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关系,使得小组成员间能很好地交流,关心帮助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
2.教师的作用
在新信息与日俱增、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法日趋多样的今天,教师个人不可能拥有所有的可满足学生需求的知识,因此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中首先要强调的是师师合作。同时教师不再单纯的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也是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发展交际能力的促进者,以及学生学习语言的鼓舞者和学生学习的伙伴。真实地展示自我,与学生真诚地交流,不妄自尊大,同时经常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在教学中对不同学生的个性怀着尊敬和接受的态度,不因学生的个别差异而厚此薄彼,并且容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即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出现错误,不轻意批评,而是采用学生能接受的方法来使其意识到自己所错之处。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使之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为他们日后的深入学习和继续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作工作者,而是合作者。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的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
3.全面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总之,合作互助学习,正是秉承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而具体实施的,它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重视“尖子生”,忽视“中间生”,冷落“后进生”的现象。合作互助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都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使人人都能学懂、学会,从而达到面向全体。因此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詹姆斯H麦克米伦 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42
[2]王坦,高艳 合作教学理念的科学创意初探[J]教育探索,2003,(1)
[3]陈燕 合作学习课堂教育学中的应用研究[J].杭州大学教育系1997年教育学论文
[4]盛群力 个体优化教育的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36-137
[5]王坦 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J].中国教育报,2005-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