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生物学科概念数量多而复杂,学生通过新课学习后,对生物学基本概念掌握不牢固,不易形成知识体系,不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及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一定的学习障碍。因此,本文在理解概念图与核心素养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核心素养下概念图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的应用与思考:利用概念图,以生物学重要概念为核心,以单元章节为单位,整合复习内容,在教学设计中渗透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以概念图为手段,让学生自主构建生物学知识网络体系,培养学生迁移归纳能力,在课堂中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把概念图作为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工具,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并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概念图;生物复习课;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生物学科概念数量多而复杂,凌乱易混淆,大多数学生通常靠死记硬背记忆生物学概念,不能自主构建生物学知识框架体系。学生在通过新课学习后,不能牢固掌握高中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面对学以致用的综合性题目时,学生不能正确把握题目的切入点。大多数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学生进行高中生物学复习时,造成一定的复习障碍。
因此,在高中生物复习课课堂中应用概念图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概念图,帮助学生从小概念汇集形成生物学大概念,构建知识概念体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生物学核心概念,在高中生物学复习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一、概念图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概述
(一)“概念图”的界定
概念图是把在一个主题中的各种理念根据相应的层次作出设置,之后运用连线以及连接词将各种理念连在一起,并建立起这一主题的概念网络的组织以及表征知识的工具;一般由概念、交叉连接、命题和层次结构四部分组成。概念通常使用专有名词和椭圆形或长方形边框进行标记。交叉连接是以具有方向性连线来表示另外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连线可以有箭头的,也可以无箭头的。命题是借助 “包含”“形成”“是”等类似连接词表述两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意义。层次结构是概念的展现形式,即表示相同层面或不同层面的概念之间的层次结构。因此,概念图是某一主题的浓缩,是思维可视化的表征,是促进学生建构知识结构,具有提纲挈领、层次性等特点的有效工具。
(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所谓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学习生物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处理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整体素养。而该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由四个元素构成的,第一个元素是生命观念,第二个元素是科学思维,第三个元素是科学探究,第四个元素是社会责任。这四种元素组成了一个整体,并蕴含了该学科的育人价值。在这当中,第一个元素是该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其建立必须以概念为基础。所以说,在提升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要以概念性知识的教学为基础。
二、概念图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的应用
(一)利用概念图,以高中生物学重要概念为核心,以单元章节为单位,整合复习内容,在学生进行课堂复习的过程中,逐渐地进行生物知识的渗透,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知识能力。
在高中生物复习中,教材章节中各项知识点分布较为零散,且新旧知识间学生不会联系,导致学生无法形成知识网络体系。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概念图的方式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就能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串联,理清它们之间的概念逻辑关系。比如在复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三大作用时,可以利用概念图把复习内容和拓展应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理解三大作用的基础上,分析生活情境问题,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这样既能有效地整合教材内容,又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突显复习课中核心素养的落实。
同時,以大概念、大主题的形式,对高中生物复习内容以单元章节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内容从“课时为单位”到“单元为单位”的转变,教学目标的实现从“三维目标”到聚焦“核心素养”的转变。其中第一个维度是知识能力,第二个维度是过程方法,第三个维度是情感态度,同时向着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核心素养要求转变。因此,在高中复习课教学设计时,必须将学习知识或内容更加具体化,结构化,系统化,并渗透学科核心素养,从而达到育人目的。
(二)以概念图为手段,学生自主构建生物学知识网络体系,培养学生的迁移归纳的能力,在课堂中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通过新课程学习后,所掌握的知识比较零碎和混乱,在单元复习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进行引导,提升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这样学生才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良好的梳理,从而系统地掌握所学习到的知识,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在复习《物质运输方式》时,教师首先利用概念图对单元知识从核心概念到一般概念的层级结构进行有效整合,让学生找出与物质运输方式这一主题相关联的概念,明确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利用排列的方式将概念性的定义进行分级排序,学生自主将其中各个核心概念总结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的明确概念,明确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以及大分子运输等知识点,其次,以小组为单位,同组成员间分工合作,把本章节的知识点通过核心概念联系起来,动手建立概念图雏形,在此过程中培养科学思维能力,这样有利于让学生理解不同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促进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因此,在复习课中利用概念图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并运用生物学核心概念,为培养学生的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更高层次的科学思维奠定基础,进而有利于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落实生物学核心素养。
(三)把概念图作为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工具,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利用概念图作为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工具,在复习课教学过程中全面准确检测学生的知识结构及知识间的关系,同时,教师还能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检测学生对知识整体水平及对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如高二一轮复习课中,在完成必修一前四章的复习后布置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探究和自主整合将知识形成概念图,并通过概念图展示四个章节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引导学生逐步从小概念汇聚形成大概念,迁移运用以及知识创新等核心素养落实情况作出合理的反馈和评价,从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概念图;生物复习课;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生物学科概念数量多而复杂,凌乱易混淆,大多数学生通常靠死记硬背记忆生物学概念,不能自主构建生物学知识框架体系。学生在通过新课学习后,不能牢固掌握高中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面对学以致用的综合性题目时,学生不能正确把握题目的切入点。大多数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学生进行高中生物学复习时,造成一定的复习障碍。
因此,在高中生物复习课课堂中应用概念图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概念图,帮助学生从小概念汇集形成生物学大概念,构建知识概念体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生物学核心概念,在高中生物学复习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一、概念图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概述
(一)“概念图”的界定
概念图是把在一个主题中的各种理念根据相应的层次作出设置,之后运用连线以及连接词将各种理念连在一起,并建立起这一主题的概念网络的组织以及表征知识的工具;一般由概念、交叉连接、命题和层次结构四部分组成。概念通常使用专有名词和椭圆形或长方形边框进行标记。交叉连接是以具有方向性连线来表示另外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连线可以有箭头的,也可以无箭头的。命题是借助 “包含”“形成”“是”等类似连接词表述两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意义。层次结构是概念的展现形式,即表示相同层面或不同层面的概念之间的层次结构。因此,概念图是某一主题的浓缩,是思维可视化的表征,是促进学生建构知识结构,具有提纲挈领、层次性等特点的有效工具。
(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所谓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学习生物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处理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整体素养。而该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由四个元素构成的,第一个元素是生命观念,第二个元素是科学思维,第三个元素是科学探究,第四个元素是社会责任。这四种元素组成了一个整体,并蕴含了该学科的育人价值。在这当中,第一个元素是该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其建立必须以概念为基础。所以说,在提升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要以概念性知识的教学为基础。
二、概念图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的应用
(一)利用概念图,以高中生物学重要概念为核心,以单元章节为单位,整合复习内容,在学生进行课堂复习的过程中,逐渐地进行生物知识的渗透,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知识能力。
在高中生物复习中,教材章节中各项知识点分布较为零散,且新旧知识间学生不会联系,导致学生无法形成知识网络体系。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概念图的方式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就能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串联,理清它们之间的概念逻辑关系。比如在复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三大作用时,可以利用概念图把复习内容和拓展应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理解三大作用的基础上,分析生活情境问题,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这样既能有效地整合教材内容,又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突显复习课中核心素养的落实。
同時,以大概念、大主题的形式,对高中生物复习内容以单元章节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内容从“课时为单位”到“单元为单位”的转变,教学目标的实现从“三维目标”到聚焦“核心素养”的转变。其中第一个维度是知识能力,第二个维度是过程方法,第三个维度是情感态度,同时向着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核心素养要求转变。因此,在高中复习课教学设计时,必须将学习知识或内容更加具体化,结构化,系统化,并渗透学科核心素养,从而达到育人目的。
(二)以概念图为手段,学生自主构建生物学知识网络体系,培养学生的迁移归纳的能力,在课堂中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通过新课程学习后,所掌握的知识比较零碎和混乱,在单元复习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进行引导,提升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这样学生才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良好的梳理,从而系统地掌握所学习到的知识,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在复习《物质运输方式》时,教师首先利用概念图对单元知识从核心概念到一般概念的层级结构进行有效整合,让学生找出与物质运输方式这一主题相关联的概念,明确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利用排列的方式将概念性的定义进行分级排序,学生自主将其中各个核心概念总结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的明确概念,明确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以及大分子运输等知识点,其次,以小组为单位,同组成员间分工合作,把本章节的知识点通过核心概念联系起来,动手建立概念图雏形,在此过程中培养科学思维能力,这样有利于让学生理解不同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促进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因此,在复习课中利用概念图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并运用生物学核心概念,为培养学生的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更高层次的科学思维奠定基础,进而有利于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落实生物学核心素养。
(三)把概念图作为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工具,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利用概念图作为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工具,在复习课教学过程中全面准确检测学生的知识结构及知识间的关系,同时,教师还能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检测学生对知识整体水平及对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如高二一轮复习课中,在完成必修一前四章的复习后布置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探究和自主整合将知识形成概念图,并通过概念图展示四个章节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引导学生逐步从小概念汇聚形成大概念,迁移运用以及知识创新等核心素养落实情况作出合理的反馈和评价,从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