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苯达唑对肝癌Huh7细胞活力、迁移、侵袭、凋亡及自噬的影响

来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l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氟苯达唑对肝癌Huh7细胞活力、迁移、侵袭、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Huh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氟苯达唑低、中、高浓度组,分别给予0、2、4、8μmol/L的氟苯达唑处理.采用CCK-8法观察处理24、48、72 h后的细胞活力,采用划痕实验观察处理24 h后的细胞迁移能力,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处理48 h后的侵袭能力,同时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和凋亡标志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氟苯达唑可显著抑制Huh7细胞活力,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随氟苯达唑给药浓度的增加,细胞迁移率降低,侵袭细胞数减少,而细胞凋亡率升高,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6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Bax/Bcl-2比值升高(P均<0.05).结论:氟苯达唑可抑制肝癌Huh7细胞的活力、迁移和侵袭,促进其凋亡和自噬.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八宝丹(babao dan,BBD)体外抑制淋巴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淋巴内皮细胞(human 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HLECs)分为不同浓度的 BBD 组,即0 g·L-1 BBD 组、0.25 g·L-1 BBD 组、0.5 g·L-1 BBD 组及0.75 g·L-1 BBD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Hoechs33258染色实验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细胞划痕实验考察细胞损伤修复能力;Transwell实验考察细胞的迁移能力;管腔形成实验分析细胞淋巴
目的:利用贝叶斯网络技术分析重症肺炎中医证候规律,为重症肺炎证候标准化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首先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重症医学科247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信息,然后利用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技术建立证候间的贝叶斯网络概率模型,最后结合专家经验,提取重症肺炎的常见证型.结果:提取的证候要素包括风热、痰热、痰湿、气虚、阴虚、阳虚6个病性证素和肺、脾、肾3个病位证素.在此基础上提取6个常见证型,分别为风热犯肺证、痰湿阻肺证、痰热蕴肺证、痰湿阻肺兼肺脾气虚证、痰热蕴肺兼气阴两虚证、邪陷正脱证.结论:贝叶斯网
目的:研究牛蒡子苷元对七氟烷麻醉后大鼠炎症反应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七氟烷组及牛蒡子苷元低(5 mg·kg-1)、中(10 mg.kg-1)、高(20 mg·kg-1)剂量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6%七氟烷麻醉.牛蒡子苷元各剂量组大鼠在麻醉前腹腔注射200 μL牛蒡子苷元溶液,对照组和七氟烷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干预48 h后,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
目的:观察化毒三阴方防治三阴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患者一般状况、肿瘤特点、不同体质状态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取单臂研究方法,纳入完成术后辅助治疗的三阴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给予化毒三阴方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3年,观察其3年无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改变情况,并分析其一般情况、肿瘤特点、不同体质与肿瘤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41例患者,完成3年随访134例,失访7例(4.96%),复发转移有18例,3年无病生存率为86.57%;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中医症状
目的:探讨八段锦联合复方降脂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肝脏脂肪含量,血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和运动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给予八段锦运动及复方降脂茶.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肝脏脂肪含量,血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脂肪含量为(241.65±14.65)dB·mW-1,对照组患者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参附汤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40例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参附汤,两组均治疗72 h.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一般指标、脑代谢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及心肌酶谱.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循环稳定情况、平均动脉压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静脉血
目的:分析民国时期本草类书籍的出版特点,进而探讨民国中医出版业的发展特点.方法: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为蓝本,采用文献研究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统计分析民国时期本草类书籍的出版特点.结果与结论:民国时期本草类书籍的出版具有时空分布的不均衡性:1912-1927年是本草类书籍出版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书籍出版以翻印前代著作为主,出版内容缺乏原创性;1928-1937年是本草类书籍出版的繁荣发展阶段,此时出版数量最多,原创书籍比例大幅度提升,出现了实验类本草著作、大部头丛书及教科书,是中医出版业发展的“黄金十
目的:分析食管癌前病变的转归及其对食管癌变的远期影响.方法:1986年5-6月份对河南省辉县市孟庄镇814名30岁及以上的无症状居民进行食管内镜检查和黏膜活检.受检对象均进入长期随访队列,每年定期进行一次随访,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等,问卷调查家族史、各种良恶性疾病史,记录肿瘤诊疗信息.结果:截至2021年6月30日,共随访36 a,有效随访796人,累计112人患14种不同类型恶性肿瘤,其中食管癌75例(占67.0%),消化道肿瘤95例(占84.9%).1986年活检病理诊断为正常食管黏膜上皮(NOR)4
目的:比较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伴发孤立性肝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9例胸段ESCC伴发孤立性肝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包括Ivor-Lewis法和颈胸腹三切口手术;肝转移灶切除;术后辅助化疗.非手术治疗包括全身化疗;肝转移灶的局部治疗(射频消融、聚焦高强度超声消融和微波消融).结果:手术治疗12例,非手术治疗27例.手术组中,3例行规则肝切除术,9例行不规则肝切除术;无手术相关死亡发生;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均治愈.非手术组患者无治疗相关死亡及治疗
目的:探讨紫檀芪(PTE)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E,40 mg/kg)诱导大鼠T2DM型,成模后,随机分为T2DM对照组,低、中、高剂量PTE组(20、40和80 mg/kg)和罗格列酮组(5 mg/kg),1次/d,干预6周,每组10只.以普通饲料喂养的大鼠作正常对照(n=10).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干预前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水平;干预6周后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W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