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控制的单相高频隔离PWM整流器

来源 :高电压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0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高频隔离整流器半导体开关电压应力大的问题,并提高并网电流的控制性能,提出一种双向功率流两级高频隔离整流器的调制和控制方法,并对其工作模态和软开关条件进行详尽的分析.该整流器由副边的全桥、高频隔离变压器和原边的周波变换器构成,并加入钳位电路消除变压器原边的电压过冲和振荡.设计其调制方法,建立其数学模型,并采用复合重复控制的双闭环策略进行输出电压和电网侧电流的高性能控制.周波变换器和钳位电路均实现了零电压开关,副边全桥电路部分实现零电压开关.制作了1 kVA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调制方法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该高频隔离整流器结合了常规单相PWM整流器和高频隔离变换器的特性,其更有输出电压范围更广,双功率流、高功率密度和电网侧电流质量高且功率因数可调节等特点,非常适合电动汽车充电领域.
其他文献
针对传统模型难以对具备时变特性的城轨牵引供电系统进行精准模拟的问题,总结分析了传统建模在预设负荷、固定参数及离线计算等方面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模型与数据混合驱动建模方法:并结合城轨牵引供电系统实际特点,设计了数字孪生模型的运行架构及计算算法,建立信息交互体系对系统模型负荷进行精确输入,采用基于群智能优化的混合闭环校正算法实现模型参数的主动校正.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参数的全局优化校正可以通过基于群智能优化的闭环校正算法实现,采取子系统参数辨识和整体参数校正的混合校正策略有助于减小参数
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对电力系统调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分别从源、荷、储3方面挖掘系统的调峰能力:首先,在负荷侧利用价格型需求响应引导用户主动参与负荷调整,降低系统峰谷差;然后,在考虑火电机组调峰成本与调峰补偿的基础上,加入火电机组调峰主动性约束,该方法利用经济手段提高了火电机组主动调峰的意愿,为风电上网挤出空间;其次,在火电厂侧配置储能设备辅助调峰火电机组共同参与到系统的调峰辅助服务中,相当于增加了火电机组调峰深度;最后,以系统经济性最优和弃风率最小为目标函数,构建了考虑火电深度调峰主动性与需求响
对于接入无源网络的MMC-HVDC系统,送端交流发生故障时功率传输平衡会被打破,直流电压迅速下跌,威胁换流站安全运行.首先分析了无源网络负荷特性及送端交流故障下换流站各电气量变化机理,基于与无源网络相连逆变站的常规控制,提出了一种根据直流电压变化产生d轴电压修正指令值的故障穿越附加控制.该控制策略核心思想为在送端有功功率快速缺失时,通过修正逆变站d轴电压指令值,降低故障期间逆变站输出有功功率,以维持两端换流站功率平衡,抑制直流电压跌落.最后,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接入无源网络的两端MMC-HVD
随着电网规模扩大,短路电流超标问题不断加剧,故障限流器则是弥补上述不足的有效手段.为了保证绝缘性能的要求,用于故障限流器的罐式快速真空开关的罐内充有高气压的SF6气体,真空开关在高气压环境下,其波纹管的机械性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为了研究波纹管在高气压下的机械性能,首先建立波纹管及其周围SF6气体的3D模型,随后采用双向流固耦合的方法以及动网格技术来研究波纹管压缩过程中SF6气体压力和流速的变化以及波纹管应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SF6气体压力为0.3 MPa时,在波纹管压缩过程中,其附近SF6气体压力增
针对多能源站系统经济运行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谈判博弈的含储能站利益主体的多能源站协同优化运行方法.首先,将储能站引入多能源站系统的优化调度,研究能源站内设备的能流和能量转化关系,以多能源站和储能站为不同利益主体,建立各自经济性最优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其次,充分计及不同利益主体间的能量交互,基于谈判博弈理论协调多能源站和储能站之间的功率交互值和双方利益诉求,建立储能站参与调度决策的多能源站协调优化运行模型.最后以典型日场景为例,对多能源站系统在3种运行模式下的调度结果以及现有建模方法调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
利用混合储能装置扩展惯量来源能够有效改善光储互联系统的频率稳定,但多机惯量调整将影响系统的暂态稳定.为解决可控惯量带来的系统暂态稳定问题,首先推导了光储互联系统的等值数学模型,分析两区域虚拟惯量对系统功角首摆的影响.其次,通过建立互联系统的小信号模型,观察系统特征根随两区域惯量系数的变化,分析了可控惯量对系统阻尼特性的影响,并提出一种基于光储互联系统的区域协同控制策略.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对高光伏渗透率互联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 表明:所提控制策略不仅能够抑制系统频率突变,改善系统频率
为了解决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直流故障难以清除的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采用双电流转移支路的直流电网故障清除策略.该策略通过在换流器直流侧增加双电流转移支路和能量耗散支路,使故障期间的故障电流被迫转移到这两个支路中,保证在低压小电流情形下断开故障线路,并可在故障隔离之后迅速恢复电网的正常运行.双电流转移支路安装在直流母线上,采用晶闸管与电容配合的方式起到转移换流器电容放电能量的作用;能量耗散支路安装在直流出线上,通过接地电阻消耗线路电感储存的能量.最后,通过PSCAD/EMTDC验证了所提策略在故障清除和恢复运行
目前,IEC标准和DL行标均未对接地极的接地电阻提出明确的限值要求,但部分海外工程对接地电阻限值提出了额外要求.当接地极极址土壤电阻率较高时,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值也会偏大.因此,调研了国内外大量己建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值,存在接地电阻>0.35 Ω并长期稳定运行的案例;通过理论推导和仿真计算,分析了高接地电阻对接地极稳态温升、暂态温升、跨步电位差、接触电位差、损耗、周边变压器直流偏磁等方面的影响;结合巴西美丽山二期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里约接地极的设计案例,得出当设计合理时,接地电阻偏高不会影响接地极安全稳定运行的
电能质量综合评估对电网电能质量管理和电力市场环境下的“依质定价”至关重要,但现有方法较少考虑电能质量指标的变化过程和分布特性,未能充分利用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所积累的海量监测数据,难以反映长时间尺度的电能质量整体情况.因此,在模糊综合评判的基础上,引入数据包络分析,建立了针对长时间尺度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模型,并提出了“电能质量综合偏差度”的概念,直观地反映了电能质量的偏差程度和趋势信息.最后,实例分析表明采用所提方法可获得长时间尺度的综合评估结果,反映电能质量监测数据的整体情况和趋势信息.
目前国内外广域雷电定位系统在反演地闪回击电流时,一般设定回击速度为1×108 m/s至2×108 m/s之间的某一固定值,该文探讨了这种取值方式对回击电流反演准确度的影响.首先,介绍了利用雷电定位系统反演地闪回击电流的方法,分析了地闪回击速度对雷电定位系统反演回击电流的重要影响.其次,基于Lundholm等人提出的负极性回击电流与回击速度之间的关系式,分析了对于负极性首次回击,25 kA以下回击电流可能被低估,160 kA以上回击电流可能被高估;对于负极性后续回击,5kA以下回击电流可能被低估,32 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