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生作文语言不规范现象的思考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ersonv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生作文经常出现一些常用词语、成语的错用,网络热门语言也频繁出现在作文中,甚至有一些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符号文字等。这些现象一方面造成了作文内容在表情达意上的偏颇,另一方面也无法体现出高中生该有的文学素养和知识积累,作文内容偏向“低水准”和“小儿科”。
  一、不规范语言的类型和成因
  高中生作文在语言使用上要做到规范、简明、连贯、得体。但是目前的现实状况是,高中生作文写作依然有大量语意不清、逻辑混乱的情况存在,甚至还有一部分作文出现了严重的口语化现象,写出来的内容往往让人觉得与高中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储备不相匹配,各种流水账、大白话式的作文层出不穷。其中的语言使用更显随意,网络词汇、“颜文字”的出现也把高中生作文的语言水平拉到了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准。
  常见的几类不规范语言包括:热门网络词汇、符号文字以及一些词语错用等。其中网络词汇的滥用是影响高中生作文语言规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随着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将大量课余时间用来浏览网络信息,而网络上的一些热门词语也受到了学生的追捧和竞相模仿。比如最近流行的“蓝瘦”“香菇”这种对方言读音的直译;还有“厉害了,我的哥”(将word转换成“我的”)这类英语语音的错位翻译;还包括之前流行的“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这种将几个词的意思汇集在一个词中的现象。
  高中生正处在一个追求个性、表现自我的年龄段,这些网络词汇的出现满足了现代年轻人的猎奇、个性、与众不同的心理诉求。一些学生为了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博取大家的关注,往往另辟蹊径、剑走偏锋地将这些不符合作文语言规范的词汇加入自己的作文当中,这种刻意的模仿和滥用使当下高中生作文语言不规范成为普遍现象。
  二、对学生作文语言不规范现象的思考
  针对上述高中生作文语言使用的情况,大家存在一个普遍的认识: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将平时习惯的用语加入到作文写作中,一方面觉得有趣、真实,另一方面好像在作文写作时也找不到更多合适的词语来替代。
  首先,为什么大家觉得日常的习惯用语可以加入到作文写作中?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主要还是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由于网络普及,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和资讯的获取越来越依赖于此。但是网络环境本就是随意、自由、缺乏监督的,大量的网络文章在创作的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如何让更多的人通过标题引起共鸣。因此在其文章的遣词造句上往往更爱使用口语化的描述和一些流行的热门网络自造词汇。书籍、杂志等传统的纸质载体与之相比,在内容的写作上就更加严谨,语言的使用上也更为规范,更不用说在文章内部逻辑上所具备的严密性。
  网络阅读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碎片化”。对于从网上获取的信息,大部分高中生没有办法坚持长时间的阅读,更倾向于阅读一些短篇幅的内容,包括微信公众号的一些段子、微博的一些内容等。这些百十来字的内容逐渐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习惯性的阅读来源,这也造成了高中生在作文写作中往往无法组织起合理、流畅的语言。这种“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不但影响到了高中生平时对语言的积累和模仿,也严重影响了他们对语言结构的理解和使用。
  所以,学生在自己的作文写作中,还是应该注意控制对一些网络词语的使用频率,即使需要网络词汇作为文章的点缀,也应该联系上下文的语言环境,适当嵌入。不能生搬硬套,故意使用一些不符合语境、词不达意的不规范语言。同时,尽量减少“碎片化”阅读的数量,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分析能力,改正由于这种阅读带来的语言使用上的错误。
  其次,为什么大家觉得在作文写作中无词可用?因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完成一定阅读量的积累。
  在以高考为核心的语文学习中,面对较为繁重的学业负担和高考压力,学生基本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在作文写作中,往往就会表现出执笔在手却无言可说的情况,以及词语错用、大面积口语化叙述的问题。
  从各校教师的角度来说,掌握高考知识点的重要性远超过大量的课外阅读需求。对于一些拥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来说,这并不是严重的问题,但是还有大量的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就没有培养出深厚的阅读能力,对一些文学作品的涉猎严重缺失,仅凭语文课本中课文的学习和一些词句练习,根本无法对作文写作起到直接的帮助作用。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很多家长自身就没有阅读的习惯,也就不会在平时注重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且一直有家长认为我们涉猎的课外阅读都是杂书,浪费时间,只有成绩才是判断语文水平的标准。这对于高中生通过阅读积累提高写作水平的积极性是很大的打击。
  这种由于阅读积累缺失造成的语言贫乏、用词不规范现象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目前来看也是高中生作文语言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很遗憾,大家对它的认知和重视都还远远不足以做到改变这样的现状。
  第三,目前高中作文指导课程的教授方式和指导内容存在问题。作文教学对高中生作文语言的使用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就现在高中生接受的作文指导课程来说,教师更多的还是偏重于作文技巧的讲解和使用。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注意作文结构,并且运用一些写作技巧来完成作文的字数要求。唯一和語言使用相关的训练是让学生记一些名人名言,背诵一些唐诗宋词,而对语言词汇的掌握和灵活运用一直都不是作文指导课的主要内容。
  对于缺乏阅读积累的高中生来说,仅有的阅读来自于语文课本中的课文,而课文分析一直是课堂学习的核心,但对于一些优秀课文的用词习惯、语言风格却都不甚了了。这也说明对于高中生作文写作水平的提高来说,语文教学本身并没能提供太多的帮助和启发。
  综上所述,高中生作文语言不规范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高中生本身对语言使用太过随意的主观原因,也有当前教育模式造成的一些客观因素。但无论如何,在作文中出现的语言使用不规范现象都应该引起师生的重视和思考。对于高中生来说,应该在这个阶段培养起规范使用汉语语言的习惯,立足于严谨的书籍阅读,提高自己的语言积累和写作素养。中学生要尊重汉语语言规范的规律,要明确知道,对于那些违背汉语语言规律的网络词汇、自造词汇来说,其使用的范围和时间都不会长久,可以把这些语言当做一种流行文化来看待,但那些经过历史沉淀和时间检验的规范语言才是应该值得不断学习的。
  总之,作文中语言使用的规范性是高中生文学水平和知识素养的一种体现。希望大家能够杜绝一些作文中不规范语言的使用,努力提高作文写作的水平。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417000)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必须牢牢抓紧课堂管理,因为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新课改实践中,教师在管理学生时,应该遵循“尊重儿童,促进儿童发展”的课堂管理宗旨,努力构建课堂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这便是课堂管理的终极目的。欲达到此目的,课堂管理艺术尤为重要。笔者在小学语文课堂管理实践中,探究出了以下方法,使原来低效的课堂变成了高效课堂。  一、练就定力法  小学语文课堂管理需要
加强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还能保证建筑单位的经济效益,使得建筑单位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工作应该从招投标文件编
江苏省高考阅卷组专家何永康教授曾说,高考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言外之意就是高考作文要有很强的“冲击力”,让阅卷教师瞬间被吸引、被打动,而太含蓄、太曲折,阅卷教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认真咂摸文中言外之意。所以,含蓄蕴藉往往成为考场作文的大忌。当然,点题、扣题的前提是已经正确审题,已经把握好文章写作的侧重点了。然后,就要在行文的过程中不断提到文题或者材料的中心内容,点明行文过程和材料或
学生活动过程中学习到了一定的交际知识,诸如听话时要倾听对方的中心意思,说话时要注意表达的语速、语调控制与有条有理,交流时要注意语言符合场合、分清对象,写小论文时要符合体式要求等。这样,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综合运用了语文知识,有效提升了听说读写能力,也达到了对环境知识深入学习的目的,真可谓一箭多雕。  一、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师以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为基础目标,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教学与审美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科所涉及的内容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这些文学作品是人们对社会和自然界进行审美活动的产物,是人类灵性的精品。一名语文教师,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审美等方面具有重大和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由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决定的。教师只有充分利用文学作品,根据作品的特点去发掘它的思想美、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其审美意识,提高其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对